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社会文化

农民作家群:在生活中找文学 给以生命的灵动

2012年02月07日 15:02:20来源:文汇报 作者:顾 骏

    如果写作者们过多地在文学中找生活,却没有去生活中找文学。脱离了生活,文学就像纸花,再怎样艳丽,都不会有生命的灵动  新年伊始,在湖北省作家协会的扶持下,周春兰、余书林等10位农民作家各自创作的长篇小说以“丛书”形式出版,并在北京书展首发。

    这10位作家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年龄最大69岁,最小的是“80后”,主要为中年人,怀着对文学的热爱,他们或者边种地边写作,或者白天打工、晚上创作,10部长篇小说都取材于农村生活,散发着浓郁的泥土味。  

    对于农民作家及其创作的意义,从不同角度可有不同看法,有人着眼“写作改变命运”,强调这一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如何通过写作“活出了尊严”;有人关注农村文化生态的贫瘠,称赞农民写作为乡村注入了文化活力;有人忧虑农民生活方式的单调贫乏,说即使贫困中的写作也远比玩麻将有价值,等等。所有这些观点无疑都是直面今日中国农村现状、构建起土地与文学之关联的真知灼见,只是从文学自身的角度来看,仍然有点显得过于“工具主义”——这些观点似乎没有触及农民作家的作品对中国文坛、对当下中国文学创作的意义,没有提出这些带着泥土味的作品所具有的文学乃至历史的意义。在文学中找生活,还是在生活中找文学?  

    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每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都有一个写作的高潮,这样的写作不局限于文学,但通常不会缺少文学,自“轴心时代”以降,无论是西方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英国革命、法国大革命,还是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乃至计划经济时期,都是如此。其原因相当简单,因为文学的本质就是“人学”,既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之写照,也是人与自身关系之映射,而大变革在宏观上是世界的再建造,微观上则是人性的再发现。  

    可是,恰恰在最近3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能与时代相呼应的重大而深刻的文学作品并不多见,却不断听到“文学式微”的消息,从纯文学刊物的倒闭,到作家共同体的衰落,不一而足。尽管各种各类的畅销书销量之高,敲键如飞的网络写手码字速度之快,堪称空前,但遗憾的是,无论引人入胜的“灵异”,还是天马行空的“穿越”,还是个人私密的“把玩”,还是符号粘贴的“图解”,虽然有文采、有情节、有悬念,但却气息不济、灵魂缥渺、感觉苍白——因为其中独独没有生活:写作者们过多地在文学中找生活,却没有去生活中找文学。脱离了生活,文学就像纸花,再怎样艳丽,都不会有生命的灵动。文学成为了工具,因为文学中没有人的发现和人的追求:作品仍然提供读者以体验,但不是共鸣、震撼或接受美学意义上创作的延续,而只是类似快餐店,至多专卖店里出售的那种“消费体验”。分享体验的基础首先不是个人经历的独特,而是生活的相似  

    湖北以及其他地方农民作家群的存在,他们的辛勤耕耘和给人以现实感的作品的相继问世,为变革的时代和在变革时代中展示的人性留下了观察、摹写和反思的素材。  

    他们不拥有体制内养尊处优、市场上丰厚版税、书斋里闲情逸致或闺阁中无病呻吟的条件;他们同样在贫穷的逼迫下,但不可能靠码字糊口,更不可能由此发财;他们同读者分享自己的体验,但这种分享的基础首先不是个人经历的独特,而是生活的相似;他们的生活有时是贫瘠到骨的,他们的感触经常是赤裸裸的,但他们的表达却带着变革时代的体温,因为作为当下农村状况的人格化,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体温计;他们不一定有能力丰满地叙述生活,深入地刻画人性,但他们的叙述天然具有生活的丰满,他们的刻画自然具有人性的深度——因为不仅他们书写的一切,而且书写本身都来自生活,发自内心,是他们生命的“对象化”;尽管纯从写作技术上说,未必达到了怎样的高度,但农民作家连同自己的书写确实构成了这个时代的“全息码”。  

    其实,岂止农民,各行各业的人包括专业作家,都是这个时代的直接参与者,如果能有更多的人像农民作家那样,在谋生之余,以历史的使命感,反观生活、反思人生、反映现实,艺术地再现之,那么个人生命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彩、文学艺术的繁荣、精神世界的充实,就有可能成为这个变革时代的特征性记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全社会既要为同文学有缘的人营造一个友善的创作环境,让各行各业的“作家们”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文学梦,绽放自己的生命之花,也要尊重文学创作的规律,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保护创作的原生态,切忌揠苗助长,画蛇添足——须知,有原创力的作家是在自然环境中自发生长起来的,不怕严寒酷暑,给以扶持是必要的,移入温室则恐怕会效果适得其反。  (作者为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教授)

声明:转载此文的目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ldqxnw@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农民作家群:在生活中找文学 给以生命的灵动

文汇报 | 2012年02月07日 15:02:20 | 顾 骏

    如果写作者们过多地在文学中找生活,却没有去生活中找文学。脱离了生活,文学就像纸花,再怎样艳丽,都不会有生命的灵动  新年伊始,在湖北省作家协会的扶持下,周春兰、余书林等10位农民作家各自创作的长篇小说以“丛书”形式出版,并在北京书展首发。

    这10位作家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年龄最大69岁,最小的是“80后”,主要为中年人,怀着对文学的热爱,他们或者边种地边写作,或者白天打工、晚上创作,10部长篇小说都取材于农村生活,散发着浓郁的泥土味。  

    对于农民作家及其创作的意义,从不同角度可有不同看法,有人着眼“写作改变命运”,强调这一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如何通过写作“活出了尊严”;有人关注农村文化生态的贫瘠,称赞农民写作为乡村注入了文化活力;有人忧虑农民生活方式的单调贫乏,说即使贫困中的写作也远比玩麻将有价值,等等。所有这些观点无疑都是直面今日中国农村现状、构建起土地与文学之关联的真知灼见,只是从文学自身的角度来看,仍然有点显得过于“工具主义”——这些观点似乎没有触及农民作家的作品对中国文坛、对当下中国文学创作的意义,没有提出这些带着泥土味的作品所具有的文学乃至历史的意义。在文学中找生活,还是在生活中找文学?  

    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每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都有一个写作的高潮,这样的写作不局限于文学,但通常不会缺少文学,自“轴心时代”以降,无论是西方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英国革命、法国大革命,还是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乃至计划经济时期,都是如此。其原因相当简单,因为文学的本质就是“人学”,既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之写照,也是人与自身关系之映射,而大变革在宏观上是世界的再建造,微观上则是人性的再发现。  

    可是,恰恰在最近3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能与时代相呼应的重大而深刻的文学作品并不多见,却不断听到“文学式微”的消息,从纯文学刊物的倒闭,到作家共同体的衰落,不一而足。尽管各种各类的畅销书销量之高,敲键如飞的网络写手码字速度之快,堪称空前,但遗憾的是,无论引人入胜的“灵异”,还是天马行空的“穿越”,还是个人私密的“把玩”,还是符号粘贴的“图解”,虽然有文采、有情节、有悬念,但却气息不济、灵魂缥渺、感觉苍白——因为其中独独没有生活:写作者们过多地在文学中找生活,却没有去生活中找文学。脱离了生活,文学就像纸花,再怎样艳丽,都不会有生命的灵动。文学成为了工具,因为文学中没有人的发现和人的追求:作品仍然提供读者以体验,但不是共鸣、震撼或接受美学意义上创作的延续,而只是类似快餐店,至多专卖店里出售的那种“消费体验”。分享体验的基础首先不是个人经历的独特,而是生活的相似  

    湖北以及其他地方农民作家群的存在,他们的辛勤耕耘和给人以现实感的作品的相继问世,为变革的时代和在变革时代中展示的人性留下了观察、摹写和反思的素材。  

    他们不拥有体制内养尊处优、市场上丰厚版税、书斋里闲情逸致或闺阁中无病呻吟的条件;他们同样在贫穷的逼迫下,但不可能靠码字糊口,更不可能由此发财;他们同读者分享自己的体验,但这种分享的基础首先不是个人经历的独特,而是生活的相似;他们的生活有时是贫瘠到骨的,他们的感触经常是赤裸裸的,但他们的表达却带着变革时代的体温,因为作为当下农村状况的人格化,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体温计;他们不一定有能力丰满地叙述生活,深入地刻画人性,但他们的叙述天然具有生活的丰满,他们的刻画自然具有人性的深度——因为不仅他们书写的一切,而且书写本身都来自生活,发自内心,是他们生命的“对象化”;尽管纯从写作技术上说,未必达到了怎样的高度,但农民作家连同自己的书写确实构成了这个时代的“全息码”。  

    其实,岂止农民,各行各业的人包括专业作家,都是这个时代的直接参与者,如果能有更多的人像农民作家那样,在谋生之余,以历史的使命感,反观生活、反思人生、反映现实,艺术地再现之,那么个人生命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彩、文学艺术的繁荣、精神世界的充实,就有可能成为这个变革时代的特征性记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全社会既要为同文学有缘的人营造一个友善的创作环境,让各行各业的“作家们”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文学梦,绽放自己的生命之花,也要尊重文学创作的规律,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保护创作的原生态,切忌揠苗助长,画蛇添足——须知,有原创力的作家是在自然环境中自发生长起来的,不怕严寒酷暑,给以扶持是必要的,移入温室则恐怕会效果适得其反。  (作者为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教授)

声明:转载此文的目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ldqxnw@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