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社会文化

晴隆县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研究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长期考验,在异常复杂的环境中团结带领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伟大奇迹。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就是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就是围绕这个主题和主线,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是党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一,晴隆县的革命及经验。

    晴隆县位居贵州省西南部,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曾名安南,1941年11月经贵州省国民政府批准,安南县改称晴隆县(因县城南面之晴隆山而得名)。县境内居住着汉、布依、苗、回、黎、彝、仡佬、侗、壮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0%,是一个多民族县。这里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山岭崎岖,交通极为不便。文化极为落后,经济基础极为薄弱,劳动人民不但受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压迫,还要被封建地主盘剥掠夺。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全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浴血斗争。中央红军长征到贵州后,中共中央组织部听取了中共贵州地下党组织的情况汇报,并批准建立中共贵州省工委,林青任书记。这是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帮助建立的唯一省级党的工作机构。1935年林青被国民党当局杀害后,反动统治下的贵阳,由于国民党乱抓、乱捕、乱杀共产党和进步人士,中共省工委组织受创严重。为了保护组织和同志们,贵州省工委决定党的工作向地下疏散转移,当时的省工委书记邓止戈先转移到桐梓县,得到北大同学张有明哥哥张有年的帮助,安排到桐梓县政府兵役科任科员。后来张有年调任安南县长,邀邓止戈同到安南工作。1939年3月邓止戈改名邓杰生到安南,被安排任安南县第一科(民政科)科长,为在安南开展党的地下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此,地处偏僻的西南一隅——晴隆县,闪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的星星之火。

    邓止戈、张人均以公职做掩护,采取各种有利方式,在进步人士及教育系统的进步知识分子中,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机会,发动民众,鼓励人民积极投入抗战,誓死不当亡国奴,为掀起安南县的抗日救亡运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进步人士的支持。

    1940年3月5日,邓止戈奉命转移,联保主任张人均接任并负责中共党的地下工作。张人均以联保主任的公开身份为当地群众做了不少事情:一是改“苗彝小学”为“中心小学”,张人均自己任校长,贫苦人家的子女入学减免学费,自己和民工一起到远离学校20多公里的碧痕挑瓦翻盖学校,教唱《游击队歌》等革命歌曲,向学生灌输抗日救亡、不当亡国奴的革命思想;二是推行“公耕制”,发动群众在白坟坡开荒20多亩,解决了一部分农户困难;三是带领民工修沙兴公路(晴隆沙子到兴仁);四是发动群众修水池,解决了哈马庄人畜饮水的困难;

    五是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以联保主任身份帮助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实事。

    1940年7月,中共贵州省委派储兆龙(化名周子光)到安南继续领导中共地下党组织工作。储兆龙到后在安南建立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晴隆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后,即以民众教育馆作阵地,协助安南县出版时事《半月刊》、向民众公告抗战情况、发动成立《青年时事研究会》,创办刊物《晴隆半月刊》和排练演出话剧等方式宣传抗日。1948年秋至1949年初,黄小穆、钱开先到南部鸡场片区串联组织反蒋武装。后来改武装暴动为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开展对敌分化瓦解,策动起义准备迎接人民解放军的到来。

    晴隆县县长罗寿澎在地下党员钱培炎等人的策动下宣布起义,1949年12月19日晴隆县宣布和平解放。1950年4月7日,天气晴朗,晴隆山城喜气洋洋,锣鼓喧天,红旗招展,军民载歌载舞,群情振奋,在鞭炮声中庄严地宣告了晴隆县人民政府成立。晴隆县人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晴隆人民站起来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晴隆人民革命的胜利,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晴隆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二是坚持了能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三是团结各族人民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起革命。

    二、晴隆县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土地改革完成后,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县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完成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过渡到全面所有制的改造;顺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

    解放前,由于国民党长期剥削统治,加之晴隆地处边远,文化落后及农业生产方式原始,交通运输不畅,地主恶霸欺压盘剥、国民党政府横征暴敛等,过往的国民党中央军、滇军、黔军收刮及大小战事、争斗不断,全县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广大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发展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商业成立新生政权和领导者的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着手带领晴隆人民恢复经济发展,组织发展生产。

    从1956年到1966年,在党的领导下,晴隆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探索前进十年,虽然这十年中 “大跃进”、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和极左路线指导下的“四清”运动给晴隆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不同的影响,但是十年的探索,在纠正失误与失败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全县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十年中表现出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的斗争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十年的探索锻炼了全县各族人民、锻炼了不少地方干部特别是锻炼了不少少数民族干部,为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66年到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十年浩劫,党和政府的工作,社会的正常秩序受到极大破坏,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6年10月13日,党中央在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持续十年之久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结束了给党和人民带来灾难的十年动乱。由于“文革”时期“左”的思想束缚,党在历经两年的时间里带领人民在徘徊中寻求发展之路。在徘徊的两年中,党带领晴隆人民在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农业学大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干了一些实事,在文教、卫生、

    财贸等其他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努力,晴隆中国共产党的队伍的得到了不断壮大和发展

    艰辛的探索,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的宝贵经验;一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形成社会的共同理想和道德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二是把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应变化的客观情况,妥善和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关键;四是坚持党的领导,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依法治国。1

    三、晴隆县在改革开放方面的经验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中国进行了繁重的建设和改革工作,使我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出现了很好的发展形势。1979年3月晴隆召开的第4届党的代表会做的报告《坚决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加快我县经济建设步伐》重申了中央关于“安定团结,稳定局势,解放思想,鼓足干劲,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最后报告坚决地、有秩序的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此晴隆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踏上了全面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长征征程。

    三十年多年来,党带领晴隆人民认真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县情认识,立足实际,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探索振兴晴隆之路,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措施,把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民生建设取得新成果,

    三十多年来,晴隆县不断加快发展。改革开放前,晴隆县经济增长缓慢,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晴隆人民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加快发展,党带领晴隆人民握住大好机遇,积极做好政策对接,全力以赴,开拓进取,强化投资拉动,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三十多年来,晴隆县的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村面貌显著改善。改革开放来,党带领晴隆人民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农村政策,积极生产、不断推广科学的、进步的农业生产方式,淘汰原始落后的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业增收,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不断提高林、牧、副、渔业在农业中的比重,积极推广科技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农业耕作从单一的粮食种植转向多种经营,农村经济从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创造了“中心+基地带动农户”的草地畜牧业“晴隆模式”,“晴隆模式” 以种草来涵养水土、以养畜来增加农民收入,既做到了合理开发,又实现了科学保护,是符合生态效益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扶贫开发原则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受到了州、省、中央的充分肯定,成为了西南地区石漠化山区扶贫开发、生态建设和草地畜牧业相结合的一面旗帜。晴隆县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再到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产品的极大丰富,不但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彻底改善了人民的饮食结构。到2010年晴隆县实现了乡乡通公路、村村通电,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安全饮水工程进展

    顺利,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不断突破,新农村建设试点稳步推进。

    三十多年来,晴隆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以服务业和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日趋成熟。改革开放前,晴隆县工业基础极为薄弱,主要是以手工作坊为主的小工业。改革开放后,党带领人民紧紧抓住机遇,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不断推进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重点项目和区域经济政策向西部地区倾斜,在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工业的同时,努力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旅游业,其中“三望坪高山草原”和“24道拐”等旅游景点名扬内外,第三产业社会化水平日益提高。

    三十多年来,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党和晴隆各族人民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经过党和全县各族人民的努力,晴隆县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三十多年来,晴隆县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全面发展,尤其是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两基”攻坚的开展,全县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教育事业步入建康发展的快车道。卫生事业迅速发展,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医疗救助能力明显提高,烈性传染病已基本绝迹,各种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人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文化事业不断进步,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力度加大,一大批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脱颖而出,三宝彝族原生态舞蹈“阿妹戚托”更是美名远扬,被誉为“东方踢踏舞”。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消费结构基本改变了多少年来以吃、穿等生存资料为主的单一格局,住、用、行和文化娱乐等享受和发展方面的消费支出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医疗保险工作稳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晴隆建设不断加强。

    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晴隆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积极努力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新晴隆。三十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历程艰辛,经过过党和全县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谱写了晴隆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灿烂的篇章。

    历史为继续建设天蓝、水清、草绿、富强和谐的晴隆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是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二是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三是要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四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五是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六是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撰稿: 晴隆县史志办公室  冯伟)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投稿邮箱:ldqxnw@163.com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