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社会文化

城里的农村人

2013年11月06日 12:02:52来源:兴义市新闻中心 作者:高雪

城里的农村人

高雪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身上一直流淌着不变的血液。虽然,我考上学校到了父老乡亲们认为很大很大的城市学习,虽然由于工作原因,又常年居住在城市,可在内心深处,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城里人。

       返回故乡过节,走进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伯父伯母、奶奶爷爷、姑爹姑妈,他们围拢过来,绕在我的身旁,听我说城里的见闻,夸我有出息,成了城里人。然而,回到城里,我又常常觉得自己从来就没有融入城市过。成为城里人需要什么标准?城里人要具备什么条件?那种时候,越发觉得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乡亲们的质朴、勤俭,我从来没有忘记,而且也始终继承着不浪费的传统。

       在城市生活的岁月里,从来不舍得购买什么名牌衣服,只要适合穿的,价格越低越好。一次花了25元买了一件有点民族味的衬衫,在姑妈家的坝子里捡了一颗狗牙用线穿着当项链随意地挂在脖颈上,就算作简单的服饰搭配。上街时,遇上几个煤老板的夫人,时常穿金戴银的她们偏偏对我这幅装扮很感兴趣,追问到底花了多少钱,我笑着让她们猜,她们居然将那随手捡来的狗牙与衬衫猜到2000元以上,整整翻了100倍。我向她们解释,一个也不信,说我这等身份的人根本不可能穿这样廉价的衣服。有时,在饭桌上不慎掉下一颗饭粒,我常会习惯性地以飞快的速度拈起来送到嘴里。多年来,脑海中始终不会忘记,自己少年时代与母亲一起在田地里劳作时的情景,在炎热的夏秋时节,汗水顺着脸颊和脖颈直往下流,一粒小小的粮食,不知要经过多少日晒雨淋才能换来。面对那些饭粒,我不敢不能也不会轻易就浪费掉。

       站在斑马线的一端等待红灯,望着人群如潮,车流如蚁,此时我在川流不息的人群里,总感觉自己面对的仿佛不是人群,而是与自己无关的冷漠静物。偶尔应朋友之邀,进了歌厅娱乐,灯红酒绿之际,总会忽然想起某个月圆之夜,坐在故乡瓦屋门前的院坝里,与家人边拉家常边干着细小零活的温馨场景。此时,如果遇上某人唱着愁肠百结的思乡歌曲,往往就会悲从中来。很小时,曾看过一部反映农村女孩外出打工生活的连续剧,叫《外来妹》,剧中有一首插曲名为《等你在老地方》,至今依然记得那歌词:“年复一年,梦回故乡,天边的你在身旁,随那热泪在风中流淌,流得那岁月短又长;年复一年,梦回故乡,天边的你在心上,把那沧桑珍藏在行囊,独自在路上,忘掉忧伤……”那时心里极喜欢,学得也算快。不曾想,多年后,在异乡的歌厅里唱出来的感觉会那样五味杂陈。每每唱起那首歌,我就会想起家乡,想起童年时的玩伴,想起那些虽然困窘,却依然有着别样快乐的童年。联系到今天的生活现状,自己曾走过的人生历程,何曾不是一个打工妹的履痕呢?

       其实,在城市的茫茫人海中,确有一个总源头的,那就是或远或近的乡村。因为乡村里有我们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或是曾祖、高祖、老起祖。也许,城里人看我是农村人,而农村人看我又是城里人,自己却觉得城不城乡不乡的,大约应该表述为“住在城里的农村人”才更为准确和贴切。

       都说乡村是城市的起点,没有乡村就没有城市。然而,许多人从农村到城里后,往往才到第二代,甚至第一代就忘记了生养自己的故乡,也忘记了自己的根在哪里,祖先的灵魂和墓地在何方。

       我所居住的地方海拔相对于城市高出许多,人称“七捧高原”,是云贵高原凸起的部分。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要进城都习惯说成是“下兴义”。可后来听到城里人到我家乡时说的是“下鲁布格”,明明是城里海拔低,怎么可能是“下鲁布格”呢?许多年后我终于明白,那“上”与“下”和地理海拔无关,而是一种心理指向。

       中秋月圆之夜,绕过城里拥堵的车流,趁着月色,吹着习习凉风,赶回故乡。在瓦屋前的院坝里,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和兄弟姐妹们一道,将煮好的“月亮稀饭”,以及准备好的月饼、板栗、花生、糖果等摆上小木桌,按照古老的习俗点上香烛,把这些“贡品”献给月亮。

       静悄悄的月色中,一刻钟过去,向月亮敬献贡品的仪式结束,老人们开始乐呵呵地唏寒问暖,兄弟姐妹们一道喝“月亮稀饭”,分月饼、剥板栗、嗑葵花籽,品从高原上采摘回来自制的野生苦茶,弹月琴、吹笛子,唱久违的彝族古歌,不知不觉中,月亮已西斜……

 

 

 

 

 

声明:转载此文的目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ldqxnw@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城里的农村人

兴义市新闻中心 | 2013年11月06日 12:02:52 | 高雪

城里的农村人

高雪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身上一直流淌着不变的血液。虽然,我考上学校到了父老乡亲们认为很大很大的城市学习,虽然由于工作原因,又常年居住在城市,可在内心深处,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城里人。

       返回故乡过节,走进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伯父伯母、奶奶爷爷、姑爹姑妈,他们围拢过来,绕在我的身旁,听我说城里的见闻,夸我有出息,成了城里人。然而,回到城里,我又常常觉得自己从来就没有融入城市过。成为城里人需要什么标准?城里人要具备什么条件?那种时候,越发觉得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乡亲们的质朴、勤俭,我从来没有忘记,而且也始终继承着不浪费的传统。

       在城市生活的岁月里,从来不舍得购买什么名牌衣服,只要适合穿的,价格越低越好。一次花了25元买了一件有点民族味的衬衫,在姑妈家的坝子里捡了一颗狗牙用线穿着当项链随意地挂在脖颈上,就算作简单的服饰搭配。上街时,遇上几个煤老板的夫人,时常穿金戴银的她们偏偏对我这幅装扮很感兴趣,追问到底花了多少钱,我笑着让她们猜,她们居然将那随手捡来的狗牙与衬衫猜到2000元以上,整整翻了100倍。我向她们解释,一个也不信,说我这等身份的人根本不可能穿这样廉价的衣服。有时,在饭桌上不慎掉下一颗饭粒,我常会习惯性地以飞快的速度拈起来送到嘴里。多年来,脑海中始终不会忘记,自己少年时代与母亲一起在田地里劳作时的情景,在炎热的夏秋时节,汗水顺着脸颊和脖颈直往下流,一粒小小的粮食,不知要经过多少日晒雨淋才能换来。面对那些饭粒,我不敢不能也不会轻易就浪费掉。

       站在斑马线的一端等待红灯,望着人群如潮,车流如蚁,此时我在川流不息的人群里,总感觉自己面对的仿佛不是人群,而是与自己无关的冷漠静物。偶尔应朋友之邀,进了歌厅娱乐,灯红酒绿之际,总会忽然想起某个月圆之夜,坐在故乡瓦屋门前的院坝里,与家人边拉家常边干着细小零活的温馨场景。此时,如果遇上某人唱着愁肠百结的思乡歌曲,往往就会悲从中来。很小时,曾看过一部反映农村女孩外出打工生活的连续剧,叫《外来妹》,剧中有一首插曲名为《等你在老地方》,至今依然记得那歌词:“年复一年,梦回故乡,天边的你在身旁,随那热泪在风中流淌,流得那岁月短又长;年复一年,梦回故乡,天边的你在心上,把那沧桑珍藏在行囊,独自在路上,忘掉忧伤……”那时心里极喜欢,学得也算快。不曾想,多年后,在异乡的歌厅里唱出来的感觉会那样五味杂陈。每每唱起那首歌,我就会想起家乡,想起童年时的玩伴,想起那些虽然困窘,却依然有着别样快乐的童年。联系到今天的生活现状,自己曾走过的人生历程,何曾不是一个打工妹的履痕呢?

       其实,在城市的茫茫人海中,确有一个总源头的,那就是或远或近的乡村。因为乡村里有我们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或是曾祖、高祖、老起祖。也许,城里人看我是农村人,而农村人看我又是城里人,自己却觉得城不城乡不乡的,大约应该表述为“住在城里的农村人”才更为准确和贴切。

       都说乡村是城市的起点,没有乡村就没有城市。然而,许多人从农村到城里后,往往才到第二代,甚至第一代就忘记了生养自己的故乡,也忘记了自己的根在哪里,祖先的灵魂和墓地在何方。

       我所居住的地方海拔相对于城市高出许多,人称“七捧高原”,是云贵高原凸起的部分。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要进城都习惯说成是“下兴义”。可后来听到城里人到我家乡时说的是“下鲁布格”,明明是城里海拔低,怎么可能是“下鲁布格”呢?许多年后我终于明白,那“上”与“下”和地理海拔无关,而是一种心理指向。

       中秋月圆之夜,绕过城里拥堵的车流,趁着月色,吹着习习凉风,赶回故乡。在瓦屋前的院坝里,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和兄弟姐妹们一道,将煮好的“月亮稀饭”,以及准备好的月饼、板栗、花生、糖果等摆上小木桌,按照古老的习俗点上香烛,把这些“贡品”献给月亮。

       静悄悄的月色中,一刻钟过去,向月亮敬献贡品的仪式结束,老人们开始乐呵呵地唏寒问暖,兄弟姐妹们一道喝“月亮稀饭”,分月饼、剥板栗、嗑葵花籽,品从高原上采摘回来自制的野生苦茶,弹月琴、吹笛子,唱久违的彝族古歌,不知不觉中,月亮已西斜……

 

 

 

 

 

声明:转载此文的目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ldqxnw@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