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供电所的故事
发生在供电所的故事
邓斌
故事发生在好几年前,一个乡镇供电所职工到边远村寨收电费发生的真实故事。那时,贵州兴义大部分边远乡镇还未实行电网改造,为了减轻广大农民朋友的负担,供电所人员每月对电费收取都要“抄表到户、收费到户”。
一天,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正跋涉着一位通往兴义市下五屯街道办纳灰乡,一个地势陡峭,山石叠嶂的偏僻村寨“海子”的收费人员,他是兴义市电力公司原下五屯供电所职工张翔云,大家平常都习惯叫他老张。
老张虽是老同志中的一员,但他每次对供电所安排的工作,无论轻重与否,都任劳任怨,力争把它干好,在他身上不曾见到一点老资格的影子。
在城里生活惯了的供电所职工,凡去过那个地方抄表收费的,没有一个对此地不心有余悸。到那里除了一小段路通车以外,其余只能靠步行,贴切一点说应该是攀登前进,来回要花三、四个时辰。那里我曾在下五屯供电所工作时也去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途中要经过的那一座山,那一条崎岖的山路,从上面往下看要勾着腰,而从下面往上看,则会看掉帽子。屈指可数的几户人家就住在山坳里。
这天,老张又出发了,来到“海子”开始了他每月一度的抄表收费工作。他像往常一样挨家挨户,小心翼翼地抄表、计量、收费,这天他感到工作得心应手。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是发生了,他来到一间简陋的房屋前,见里面空荡荡的,异常宁静。出于工作需要,他站在门外喊了几声:“有人在家吗?”。话音刚落,就从屋里窜出一个衣着褴褛,看上去有十多岁的小姑娘。老张连忙说明来意。但令他失望的是,小姑娘说她父亲不在,上山去了,妈妈又生病在床,不能起来。此时,老张心想,这个月这户人家的电费可能收不到了。正当老张感到为难时,小姑娘兴致地说她可以去叫父亲来,但当老张问她远不远,要多久时,小姑娘的回话令老张目瞪了。原来小姑娘要去叫父亲的地方,正是自己以往回去要攀将尽半个多小时的山腰上啊。他伫立在风中望着小姑娘远去的背影,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从事抄表收费工作多年来,他也知道,每到一户人家,要是大人不在,就没法收到电费回来。遇到家中懂事的孩子还好,他可以主动帮你叫大人来,而要是碰到那种调皮捣蛋的,他不是对你这个来收费的不理不睬,就是一句:“大人不在。”就把你打发走了。
老张在那儿耐心地等了许久,见姑娘跟随在一位身体削瘦的中年男子身后,正匆匆朝他走来。不用猜想,他应该就是姑娘的父亲。见大人来了,老张感激地上前打了一声招呼,便拿起笔,依旧开始抄表计量。或许是刚才那位姑娘感动了他,在抄表中,他慢慢开始跟主人拉起家常来。在摆谈中,他才得知:原来小姑娘刚才向他说的“生病在床的妈妈”患的不是一般的病,而是脑瘫。由于她家境贫寒,没有钱让妈妈住院治疗,已卧病在床三、四年了……此时此刻,老张很茅盾、纠结,为了那几块钱的电费,要让她这么老远去叫正在为一家人的生活而忙碌的父亲呢?此时,他不能自己,再不忍心伸手去接这家那“重千斤”的电费钱。临走时,反而从自己身上拿出几十元钱给一直站在一旁的那个小姑娘。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月靠一点工资生活,而又这么遥远、辛苦去收费的人员来说,能做出这种举动实属少见!
回来时,老张从未向供电所同事们谈起这件事,还是后来,到第二次抄表收费时间,另一个同事到那里才听到那儿的人们提起。是啊,也许对他本人来说,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而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位电力人的可爱和善举。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