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社会文化

晴隆二十四道拐游记(作者:杨代林)

2015年01月06日 10:51:32来源:亮点黔西南 作者:杨代林

  晴隆二十四道拐游记

杨代林

 

一日午后过黄果树镇,时见大峡谷。这里已进入乌蒙山脉,多为褶皱山地,路两边山势越发险峻,千山万壑,由桥梁和隧道相连。山多石,少土,多枯草,少树木。

深山峡谷的典型样本,过坝陵河大桥时有较深的体验。坝陵河特大桥位于贵州省黔西地区高原重丘区,是沪瑞国道主干线上跨越坝陵河大峡谷的第一座特大型桥梁。考据记载,该桥为主跨1088米的单跨钢桁加劲梁悬索桥,桥梁全长2237米,桥面至坝陵河水面370米,“国内第一,世界第六”的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是贵州有史以来修建的技术含量最高的桥梁。因大桥跨越关岭大峡谷,经国内外桥梁专家考察、论证,该桥最终确定为利用桥面吊机从索塔处向跨中逐段拼装钢桁梁就位的方案。坝陵河流经此处,地势险峻,河谷深切400至600米,车行桥上,远望如划过天际,看两边桥下深不见底,只听呼呼风声在耳膜击响。因此桥临空飞架,峡谷幽深,成为跳伞爱好者选此桥作为低空跳伞的得意平台。桥所处地理位置独特,东接黄果树大瀑布、西临三国索马古道、南毗神秘的红岩天书、北靠滴水滩瀑布,建成后成为黄果树风景区的又一道举世瞩目的风景。

下午约二时许到达黔西南州晴隆县消防中队,学生李生在此任参谋也。邀约到就近山野路边一餐饮吃饭,餐饮名仡佬山庄。客人有几拨。等候间,与辽河油田几位哥们(在此安装油气管道)在侧厅学打贵州麻将。因客人太多,学生改请我们到县城二十四拐鱼府吃饭。点了贵州的特色酸汤鱼火锅,与学生喝金沙酒半斤。饭后,学生叫来其友、晴隆县摄影家协会主席陈亚林先生等,同往晴隆山上观景台看“二十四道拐”——这就是著名的史迪威路,乃二战时美军运送战备物资的重要通道,是滇缅公路的延伸段。车绕行狭窄的盘山公路,越往上,路越窄,山势越峭拔。小小的晴隆县城尽收眼底。晴隆二十四道拐有何来历,兹考略记载如下:

晴隆“二十四道拐”, 古称“鸦关”, 此处是蜿蜒的古驿道,关口建有“涌泉寺”,寺外设茶亭,专供路人游客小憩。鸦关之雄险,名噪滇黔,明人诗吟诵其曰:“列哉风高仰万山,云空叶积马蹄艰,一为行省衣冠地,便是雄图锁钥关。”雄、奇、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从山脚至山顶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0米;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蜿蜒盘旋至关口,全程约4公里。二十四道拐,始建于民国24年(1935年),次年竣工。明清寺宇石刻,均在筑路时毁损。二十四道弯之雄险,皆因其依山筑造,工程艰险,山势陡峭,弯道频急。由关口向远处眺望,山峦叠起,横直连绵,薄雾裳绕,云海茫茫,气势磅礴,向关下俯视,二十四道弯仿佛游蛇下山,欲饮山脚之清泉,从关下往上仰视,其弯道犹如白龙盘山,真可谓“万山飞翠上吟肩,路曲行人似蚁旋”,给人既有惊心动魄之感,又有心旷神怡之处。从关上经过,可见脚下浮云连绵,烟气莽莽,加入天宇。穿过云海,行至悬岩下,即可见二十四拐左侧的悬岩飞瀑。盛夏时节,可见两涨清泉从悬岩之上,飞流直下,确是“悬岩挂白虹,细雨日飞空”。二战时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陆军准将约瑟夫•史迪威受任美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兼盟军中国战区总参谋长,美陆军部长史汀生要求史迪威“维持滇缅公路”的运输,并致力于“改进中国陆军的战斗效能”。1942年,美国的公路工程部队1880工兵营进驻贵州睛隆修筑滇黔公路,驻扎在沙子岭3公里处(又称美国车站),由连长麦顿负责,用美国制造的水泥砌挡墙,对二十四道拐进行维修,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完成了修路任务,保证了运输畅通。美国工兵一直驻守到日军无条件投降后一个多月才逐渐撤离。1945年,第一批由美军驾驶的车队通过中印公路到达重庆,蒋介石在重庆发表《中印公路接通的意义》的讲话,将滇黔公路重新命名为“史迪威公路”,睛隆二十四道拐由此而随史迪威公路载入史册。“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堪称险峻公路建设史上的杰出典范。是中美两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历史的真实写照,是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唯一的陆路运输线及国际援华物资的大动脉,被誉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又称“历史的弯道”。 现保留有“美军墙”、“美军车站”等遗迹。2006年被国务院评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来到山顶观景平台上,俯瞰二十四道拐,或者临空远眺,但见山峦连绵起伏,沟壑纵横交错,二十四道拐如游龙出海,在倾斜的山坡上曲折回旋,缭绕而上,蔚为壮观。有羊群出没于险峰山崖间,觅食玩耍,来去蹦跳自如,仿佛与我们比试一般,似要考量人类的胆量。晴隆的朋友不无自豪地介绍说,我们的二十四道拐是理想的山区公路汽车爬坡比赛赛场。自2005年以来,成功地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重走抗战路”自驾汽车爬坡赛、泛珠江三角洲汽车集结赛贵州分站、“体育彩票杯”史迪威公路――晴隆二十四道拐汽车爬坡赛。2007年7月举办了“中国首届史迪威公路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汽车爬坡赛”。晴隆摄协主席陈亚林先生取出相机,热情地与我们合影留念,几位本地朋友一路上盛情呵护我们,大家站在高山之巅指点江山的情景,至今不能忘怀。下山时,斜阳晚照,远雾空蒙,诚如毛泽东诗句“乌蒙磅礴走泥丸”,大气而诗意奔涌。

下山后,与学生和晴隆的朋友辞行。学生送了几本晴隆文联办的文艺杂志,取名也叫《二十四道拐》,可见“二十四道拐”不仅是晴隆的著名地标,而且也是如今的晴隆人铭刻在心里的深深的情结。难怪晴隆人要这样激情放歌——

晴隆县,古安南,

茶籽化石几万年。

抗战生命线,

二十四道弯,

欲飞石刻气势壮,

阿妹戚托天下传!

                           

 

 

 

 
声明:转载此文的目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ldqxnw@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晴隆二十四道拐游记(作者:杨代林)

亮点黔西南 | 2015年01月06日 10:51:32 | 杨代林

  晴隆二十四道拐游记

杨代林

 

一日午后过黄果树镇,时见大峡谷。这里已进入乌蒙山脉,多为褶皱山地,路两边山势越发险峻,千山万壑,由桥梁和隧道相连。山多石,少土,多枯草,少树木。

深山峡谷的典型样本,过坝陵河大桥时有较深的体验。坝陵河特大桥位于贵州省黔西地区高原重丘区,是沪瑞国道主干线上跨越坝陵河大峡谷的第一座特大型桥梁。考据记载,该桥为主跨1088米的单跨钢桁加劲梁悬索桥,桥梁全长2237米,桥面至坝陵河水面370米,“国内第一,世界第六”的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是贵州有史以来修建的技术含量最高的桥梁。因大桥跨越关岭大峡谷,经国内外桥梁专家考察、论证,该桥最终确定为利用桥面吊机从索塔处向跨中逐段拼装钢桁梁就位的方案。坝陵河流经此处,地势险峻,河谷深切400至600米,车行桥上,远望如划过天际,看两边桥下深不见底,只听呼呼风声在耳膜击响。因此桥临空飞架,峡谷幽深,成为跳伞爱好者选此桥作为低空跳伞的得意平台。桥所处地理位置独特,东接黄果树大瀑布、西临三国索马古道、南毗神秘的红岩天书、北靠滴水滩瀑布,建成后成为黄果树风景区的又一道举世瞩目的风景。

下午约二时许到达黔西南州晴隆县消防中队,学生李生在此任参谋也。邀约到就近山野路边一餐饮吃饭,餐饮名仡佬山庄。客人有几拨。等候间,与辽河油田几位哥们(在此安装油气管道)在侧厅学打贵州麻将。因客人太多,学生改请我们到县城二十四拐鱼府吃饭。点了贵州的特色酸汤鱼火锅,与学生喝金沙酒半斤。饭后,学生叫来其友、晴隆县摄影家协会主席陈亚林先生等,同往晴隆山上观景台看“二十四道拐”——这就是著名的史迪威路,乃二战时美军运送战备物资的重要通道,是滇缅公路的延伸段。车绕行狭窄的盘山公路,越往上,路越窄,山势越峭拔。小小的晴隆县城尽收眼底。晴隆二十四道拐有何来历,兹考略记载如下:

晴隆“二十四道拐”, 古称“鸦关”, 此处是蜿蜒的古驿道,关口建有“涌泉寺”,寺外设茶亭,专供路人游客小憩。鸦关之雄险,名噪滇黔,明人诗吟诵其曰:“列哉风高仰万山,云空叶积马蹄艰,一为行省衣冠地,便是雄图锁钥关。”雄、奇、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从山脚至山顶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0米;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蜿蜒盘旋至关口,全程约4公里。二十四道拐,始建于民国24年(1935年),次年竣工。明清寺宇石刻,均在筑路时毁损。二十四道弯之雄险,皆因其依山筑造,工程艰险,山势陡峭,弯道频急。由关口向远处眺望,山峦叠起,横直连绵,薄雾裳绕,云海茫茫,气势磅礴,向关下俯视,二十四道弯仿佛游蛇下山,欲饮山脚之清泉,从关下往上仰视,其弯道犹如白龙盘山,真可谓“万山飞翠上吟肩,路曲行人似蚁旋”,给人既有惊心动魄之感,又有心旷神怡之处。从关上经过,可见脚下浮云连绵,烟气莽莽,加入天宇。穿过云海,行至悬岩下,即可见二十四拐左侧的悬岩飞瀑。盛夏时节,可见两涨清泉从悬岩之上,飞流直下,确是“悬岩挂白虹,细雨日飞空”。二战时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陆军准将约瑟夫•史迪威受任美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兼盟军中国战区总参谋长,美陆军部长史汀生要求史迪威“维持滇缅公路”的运输,并致力于“改进中国陆军的战斗效能”。1942年,美国的公路工程部队1880工兵营进驻贵州睛隆修筑滇黔公路,驻扎在沙子岭3公里处(又称美国车站),由连长麦顿负责,用美国制造的水泥砌挡墙,对二十四道拐进行维修,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完成了修路任务,保证了运输畅通。美国工兵一直驻守到日军无条件投降后一个多月才逐渐撤离。1945年,第一批由美军驾驶的车队通过中印公路到达重庆,蒋介石在重庆发表《中印公路接通的意义》的讲话,将滇黔公路重新命名为“史迪威公路”,睛隆二十四道拐由此而随史迪威公路载入史册。“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堪称险峻公路建设史上的杰出典范。是中美两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历史的真实写照,是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唯一的陆路运输线及国际援华物资的大动脉,被誉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又称“历史的弯道”。 现保留有“美军墙”、“美军车站”等遗迹。2006年被国务院评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来到山顶观景平台上,俯瞰二十四道拐,或者临空远眺,但见山峦连绵起伏,沟壑纵横交错,二十四道拐如游龙出海,在倾斜的山坡上曲折回旋,缭绕而上,蔚为壮观。有羊群出没于险峰山崖间,觅食玩耍,来去蹦跳自如,仿佛与我们比试一般,似要考量人类的胆量。晴隆的朋友不无自豪地介绍说,我们的二十四道拐是理想的山区公路汽车爬坡比赛赛场。自2005年以来,成功地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重走抗战路”自驾汽车爬坡赛、泛珠江三角洲汽车集结赛贵州分站、“体育彩票杯”史迪威公路――晴隆二十四道拐汽车爬坡赛。2007年7月举办了“中国首届史迪威公路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汽车爬坡赛”。晴隆摄协主席陈亚林先生取出相机,热情地与我们合影留念,几位本地朋友一路上盛情呵护我们,大家站在高山之巅指点江山的情景,至今不能忘怀。下山时,斜阳晚照,远雾空蒙,诚如毛泽东诗句“乌蒙磅礴走泥丸”,大气而诗意奔涌。

下山后,与学生和晴隆的朋友辞行。学生送了几本晴隆文联办的文艺杂志,取名也叫《二十四道拐》,可见“二十四道拐”不仅是晴隆的著名地标,而且也是如今的晴隆人铭刻在心里的深深的情结。难怪晴隆人要这样激情放歌——

晴隆县,古安南,

茶籽化石几万年。

抗战生命线,

二十四道弯,

欲飞石刻气势壮,

阿妹戚托天下传!

                           

 

 

 

 

声明:转载此文的目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ldqxnw@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