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频道 > 文化交流

小子诵《老子》,小学读《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若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不敢相信这些拗口难懂的古文,能被一群十来岁孩子一口气诵读完,犹如清唱一首古典婉约的曲子。

    在各种网游、卡通动画读物充斥孩子们精神世界的今天,有一群孩子却对古文经典诵读情有独钟,甚而达到了迷恋的程度。他们就是八中附小“古文经典诵读兴趣班”的学生。而这一切,均与他们的“兴趣老师”向成鹏分不开。

    “能一口气诵读完《大学》《中庸》《老子》三本经典的孩子有10多个,其中,多人已经独立阅读完四大名著,平均阅读量2000多万字。”据向老师介绍,他们的年龄在7至11岁之间。是什么让孩子们对古奥难懂的经典古文产生如此浓厚兴趣,又是什么造就了眼前这一个个诵读“神童”。翻着放在面前的一叠古文经典读本,笔者百思不解。

结缘古文经典诵读教育

    多年来,加强孩子国学教育的呼声在教育界此起彼伏,然而,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指挥下,很少有教师愿意放弃自己的“分数”去开展国学教育。在兴义,八中附小的老师向成鹏就是敢吃螃蟹的第一人。

    几年前,向老师在网上听讲座,讲座中提出“在小学要让儿童多读古文”的观点,向老师边看边骂,认为这是对小学教育的误导。朋友在一旁劝说:“不要着急,看完再说。”向老师耐着性子听完讲座,讲座中“与其让孩子听流行歌曲,不如让他诵读古诗;与其让孩子记广告词,不如让他诵读古文”的观点深深触动了他的神经,引起了他很长时间的思考。

    加强孩子国学教育,能否从引导孩子诵读古文经典开始?带着这个疑问,向老师查阅了大量资料,阅读了很多关于国学教育的文章。2008年下学期,他下定决心试一试,在自己所教的二年级启动古文经典诵读教育。谁知这一试,竟有了意外的惊喜和发现,让他再也不能罢手。

    从此,八中附小二年级(2)班每天早上七点半准时传出了朗朗书声。与其他班级不同的是,他们诵读的不是乘法口诀,也不是英语,而是“人之初,性本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为此,向老师还订了一个叫“相约七点半”的规矩,即每周一至周五早上七点半之前,他准时来到教室和学生们一起大声诵读。诵读的内容从较容易的古诗文“床前明月光”到“黄河之水天上来”,从“学而时习之”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老子》等古文经典读物成了诵读的主要内容。“每天‘经典诵读实验班’的读书声,成了校园里最动听的晨歌。”他的同事向庆荣评价说。

    六七岁的孩子,经过两周强化训练,两分钟内就能过目不忘背诵一首五言律诗;半年后,40多人的班级中有一半以上能够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且基本能做到书写和简单运用,大致相当于国家课标规定的整个小学阶段6年的识字量。在古文经典教育中,向老师不断收获惊喜。两年过后,他的班级竟能诵读完《论语选读》和《老子》。同时,学生们越来越喜爱诵读,说话能力和作文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高。“经典诵读兴趣班”在学校里引起了反响,随后,三、四、五、六年级不断有学生加入诵读队伍。于是,一个围绕古文经典诵读的“诵读论坛”成立了,每班都订阅了杂志《中华诗文学习》,在课余时间进行诵读。周末成了家长们聚会的最好机会,向老师那不足80平米的家也成了“非常教室”。从此,向老师没有了课余和周末,用其妻子的话说:“他不是和家长在家里讨论,就是带学生去野外诵读,虽然没有多一分报酬,但看他痴谜的样子,心里还是很支持他!”

    “所谓‘古文经典诵读’就是以古文经典为素材,小子诵《老子》,小学读《大学》,通过反复多次的大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甚至烂熟于胸。”对家长和有关人士的询问,向老师古文经典诵读教育形式作了简单明了的概括,给予了最通俗的解释。

面对杂音,选择坚持

    随着参与古文经典诵读的队伍不断壮大,影响也逐步扩大,各种声音也接踵而至,有反对的、有赞赏的。有的老师认为,诵读古文不仅没有作用,反而可能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的家长也认为,孩子爱上古文诵读就会偏爱语文,造成偏科。这些反对的声音对刚刚起步的“经典诵读兴趣班”产生了影响。

    怎么办,放弃还是坚持?经过一番痛苦思索后,向老师坚定对自己说:古文经典教育之路没有选错,决不能轻易放弃。之所以得不到支持,一是成绩不明显,二是当前应试教育观念的太重。要博得学校、家长和社会支持,必须用实绩来证明。

    又经过一年的努力,古文经典诵读教育终于得到了大部分学生家长的认可,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在他的鼓励下,很多家长加入到孩子的古文经典诵读教育中来,成了向老师的课题研究重要“助手”,纷纷编起了“亲子教材”。在贵州醇酒厂工作的梁龙,与向老师一起为自己的孩子编辑了家庭教材《与二十四节气携手》,将二十四节气知识编辑在书中,让孩子按农时诵读相关“农事诗”,增强孩子对古代农业文化知识的了解;学生家长林浩编辑《兴义百子园人物故事》,查连敏编了《<孟子>中的成语》,田太莉编了《古代书法家的故事》等,这些“家庭教材”在同学之间被广泛传阅,成为学生们学习古文经典的重要“催化剂”。

    2009年,兴趣班的张皓、罗远泽、梁征宇、邓旭阳、杨磊等几位同学因能够一口气诵读完《老子》《论语选读》,被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优秀国学少年”称号。经过积极争取,向老师主持的古文经典诵读也获得了国家级立项,通过了“全国关工委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课题组初步评审,兴义八中附小也成为了“中华经典诵读2009年度全国优秀学校”,成为全省获此殊荣的两所小学之一。

让孩子在古文经典里吸取营养

    “古文经典是一块营养丰富的沃土,古文经典诵读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记忆,而且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说话、作文能力,很多知识现在可能不完全解,但总有一天他们会融会贯通,终生受用。”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学生家长王国宪如是说。

    如何处理好诵读与泛读的关系,是古文经典教育的一个重点。在进行古文经典诵读教育的同时,向老师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阅读古文经典。张皓同学在四年级就看完了“四大名著”原著,6卷本《中华上下五千年》,阅读量超过2395万字。正因为读书多,他作文也颇富特色,例如在《我喜欢的动物》中写到:“马对平常人来说很平常的,但对于在疆场上驰骋的将军来说,就很关键了。有一次,刘备被曹操所困,马陷于河中,刘备说 ‘的卢的卢,今日误主’,这时‘的卢’马一跃而起,跳到高高的岸上,走掉了………。

    为了让孩子们消化经典、运用经典,向老师还精选了一些现代名家的白话文作品,像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等散文名篇引导孩子们诵读。由于学生诵读了大量古文经典和现代白话文经典,学生们作文也变得容易起来。同时,向老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写真话、实话作文,校园里不知怎么飞来一只芦花鸡,他就让学生写《来历不明的鸡》;2010年大旱,他就给学生《干旱的春天》的题目……总之,作文题目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学生的作文几乎篇篇都能做到言之有物、富含真情实感。

    为激励学生作文,向老师还主编了《诵读与作文报》,刊登传阅学生的优秀作文,“王候将相,宁有种乎?”“一个痴迷甲骨文的老师”等作文题目出现在了小学生的作文中。学生梁征宇则把自己的作文编成了一本6万多字的文集《我童年我的路》,其中的一些优秀文章《布依族三月三》、《喂鸟》等被多家网站所转载。在2010年当代教育杯作文大赛中,实验班冯诗棋《游百子园》,韩煜飞的《桅子花开》荣获全国二等奖。

经典诵读之路有多长

    “经典诵读让我的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作业的速度也快了,孩子的荣誉感明显增强。亲其师,信其道,您所做的古文经典诵读教育,孩子将终身受益,这个‘益’不仅体现在记忆力增强、注意力提高方面,更重要的是为培养人文素质打下了基础。”这是学生家长张毅兰写给向老师的信。

    向老师把原来的班级“送到”四年级,又回来开辟了新的实验地——二年级(3)班。现在经典诵读教学已经常态化了,用不着与七点半赛跑。只在每天的语文课上分出15分钟教国学经典,雷打不动。而学习古文经典、教学古文经典已经成了向老师的常规工作,也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他认为,古文经典诵读教育是一条漫长的路,不能急于求成,靠的是持之以恒。

    由于古文经典诵读教育卓有成效,向老师在2009年被全国关工委评为“中华经典诵读全国优秀指导员”,也被《小学语文教师》杂志评为推动经典诵读“百佳教师”。经他策划的《经典诵读与规范汉字结合研究》、《经典诵读与历代题画研究》获得了国家级课题立项,向老师亲自主持的课题《经典诵读与作文》,自2008年通过中国教育会全国小语会立项以来,并于近期将由专家评审结题。

    工作之余,向老师还应邀到贞丰县挽澜乡、北盘江镇,兴义的敬南镇、七舍镇,望谟县的麻山乡等地,与农村教师和家长开展经典诵读教育交流活动,向他们传授古文经典教育教学经验,解答他们提出的疑问。

    古文经典诵读教育的意义有多大?向老师的古文经典诵读教育之路有多长?他自己都无法给出答案。向老师说:“诵读教育相当于播种,刚播下的种子是看不见的,如果给它时间,它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古文经典诵读的路上,我会和学生一起走下去,一起成长!”

                                                              (任道丕 报道)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