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交流

大学生谈“学生官”:该这样向“上”走么?

2018年10月14日 14:43:58来源:光明网 作者:

  “学生官”近来屡以负面形象上头条,先是某大学学生会干部任命公告把“学生官”这一群体拉入大家的视野,再是近来成都某高校学生组织微信群流出的截图,一句“杨主席是你能直接@的吗”把官本位演绎到了极致。各大媒体的评论,网友们的讨论,近乎一致认为要对当前大学学生会、学生组织中存在的行政化、官僚化风气进行改变。这种舆论一致的方式,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学生组织里的这种风气的普遍。

  大学生看学生官:该这样向“上”走么

  但这种当官的风气究竟是怎么养成的?又或是怎么存在的?它好像已经自成体系,在一代又一代中得以延续,无论之前这个人是什么模样,只要他在向“上”走,似乎总会有所沾染。

  并不具有太大社会存在感的学生组织,却能蕴含官场所具有的一些现象,这少不了来自社会的推波助澜。在还未入学的新生群里,刚从单纯得只懂学习的高中走来的新生们,就会听到很多被请来的师兄师姐们分享他们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其中不乏在学生组织混迹多年的“大佬”,告诉你能在里面获得什么。我印象最深的“感悟”来自一个当过学生会主席的师兄。他说,我在做学生会主席的时候被请去很多高端的场合参加会议,被人很热情、恭敬地对待,那个时候我感觉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这就是权力的力量,可以让一个还未入世的学生收获来自社会、来自职场的尊敬,在价值观还未成熟的年纪里就体会权力感。

  学生会原本是为学生服务的,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能力也能得以锻炼,然而随之而来的福利却成了学生组织内部争斗的源泉。每到换届的时节,各学生组织就开始暗流涌动,名额争夺堪比一场“后宫大戏”。曾听一位师姐的描述,换届之前竞争者就开始了业绩的比拼,有的人甚至为了提升业绩,赶在截止日期之前来一波大操作。这样激烈竞争的目的,是想获得“升级”,扩大分配到支教保研名额的可能性。

  而其他的保研制度里同样有对于学生工作的需求,为了百分比算下来零点几分的加分,有人拼了命的争取留任。在这个阶段,除了工作经验,性别、学院等都会成为你的竞聘资本。在男女比例失调的学校里尤盛,男生入选的概率是女生的几倍、几十倍甚至于几百倍,女生们辛辛苦苦准备一场的结果最终可能换来一句“想留男生”。学生组织的选拔无疑呈现了职场中存在性别歧视。

  保研制度中的学生工作要求一步步推动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从入学开始,我们听到的宣传就是:加入组织可以获得保研加分。想要在后面的竞争中获取更多的竞争力,便不得不屈从于制度的安排。而那些“上级”师兄师姐因为掌握着某种程度上的“生杀大权”,从一开始就立下了各种规矩。这也难免催生滥用职权的情况。

  除却升学需求的驱使,经济利益向来是让权力更迷人的部分。在大学的学生组织里大多设有针对企业的外联公关部门,以维持日常活动的开支,仅靠学校分配的资金不足以支撑一个组织的全部需求。而这些部门所获收入往往先为高年级的师兄师姐所管理,之后才会上报给分管老师,这就为这些资金的动向留下了操作空间。其实按照学生自治的精神,老师在整个协会运营过程中的参与度不宜过高,但恰恰是一些学生的“自由”空间催生了一些不良的风气。曾经听到,组织公关所得资金被高一级的学生压下,流入个人账户之下。这仅仅是大学校园里一个学生组织,“贪污”的现象已然存在,又是谁之过?是个人的道德素质问题,是组织的结构设置问题,还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问题?无法单一归因,但每一个环节都有值得反思之处。

  都说大学是社会的缩影,是一个小社会。2017年3月,中国传媒大学的在读学生杨文彬凭借一组摄影作品《大学社会》获得了首届“映·纪实影像奖”。他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大学中学生组织里形形色色的场景,同时与手机屏幕截图并置,展现信息时代的交流方式。他认为,这些依附于各种社会系统的表面、没有和真正的社会运转发生深度关系的微观权力,反而印证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结构。然而,也正是源于社会的模样,初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们,便被以“提前适应社会”的名号拉入学生组织的结构中。大学是一座“象牙塔”,因为它还处在以学业为主的观念下;但大学结束后对接的是社会、是职场,若没有一定的准备势必无法很好地适应转变,可是应该准备的,究竟是些什么呢?(作者系在校大学生)

声明:转载此文的目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ldqxnw@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大学生谈“学生官”:该这样向“上”走么?

光明网 | 2018年10月14日 14:43:58 | 

  “学生官”近来屡以负面形象上头条,先是某大学学生会干部任命公告把“学生官”这一群体拉入大家的视野,再是近来成都某高校学生组织微信群流出的截图,一句“杨主席是你能直接@的吗”把官本位演绎到了极致。各大媒体的评论,网友们的讨论,近乎一致认为要对当前大学学生会、学生组织中存在的行政化、官僚化风气进行改变。这种舆论一致的方式,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学生组织里的这种风气的普遍。

  大学生看学生官:该这样向“上”走么

  但这种当官的风气究竟是怎么养成的?又或是怎么存在的?它好像已经自成体系,在一代又一代中得以延续,无论之前这个人是什么模样,只要他在向“上”走,似乎总会有所沾染。

  并不具有太大社会存在感的学生组织,却能蕴含官场所具有的一些现象,这少不了来自社会的推波助澜。在还未入学的新生群里,刚从单纯得只懂学习的高中走来的新生们,就会听到很多被请来的师兄师姐们分享他们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其中不乏在学生组织混迹多年的“大佬”,告诉你能在里面获得什么。我印象最深的“感悟”来自一个当过学生会主席的师兄。他说,我在做学生会主席的时候被请去很多高端的场合参加会议,被人很热情、恭敬地对待,那个时候我感觉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这就是权力的力量,可以让一个还未入世的学生收获来自社会、来自职场的尊敬,在价值观还未成熟的年纪里就体会权力感。

  学生会原本是为学生服务的,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能力也能得以锻炼,然而随之而来的福利却成了学生组织内部争斗的源泉。每到换届的时节,各学生组织就开始暗流涌动,名额争夺堪比一场“后宫大戏”。曾听一位师姐的描述,换届之前竞争者就开始了业绩的比拼,有的人甚至为了提升业绩,赶在截止日期之前来一波大操作。这样激烈竞争的目的,是想获得“升级”,扩大分配到支教保研名额的可能性。

  而其他的保研制度里同样有对于学生工作的需求,为了百分比算下来零点几分的加分,有人拼了命的争取留任。在这个阶段,除了工作经验,性别、学院等都会成为你的竞聘资本。在男女比例失调的学校里尤盛,男生入选的概率是女生的几倍、几十倍甚至于几百倍,女生们辛辛苦苦准备一场的结果最终可能换来一句“想留男生”。学生组织的选拔无疑呈现了职场中存在性别歧视。

  保研制度中的学生工作要求一步步推动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从入学开始,我们听到的宣传就是:加入组织可以获得保研加分。想要在后面的竞争中获取更多的竞争力,便不得不屈从于制度的安排。而那些“上级”师兄师姐因为掌握着某种程度上的“生杀大权”,从一开始就立下了各种规矩。这也难免催生滥用职权的情况。

  除却升学需求的驱使,经济利益向来是让权力更迷人的部分。在大学的学生组织里大多设有针对企业的外联公关部门,以维持日常活动的开支,仅靠学校分配的资金不足以支撑一个组织的全部需求。而这些部门所获收入往往先为高年级的师兄师姐所管理,之后才会上报给分管老师,这就为这些资金的动向留下了操作空间。其实按照学生自治的精神,老师在整个协会运营过程中的参与度不宜过高,但恰恰是一些学生的“自由”空间催生了一些不良的风气。曾经听到,组织公关所得资金被高一级的学生压下,流入个人账户之下。这仅仅是大学校园里一个学生组织,“贪污”的现象已然存在,又是谁之过?是个人的道德素质问题,是组织的结构设置问题,还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问题?无法单一归因,但每一个环节都有值得反思之处。

  都说大学是社会的缩影,是一个小社会。2017年3月,中国传媒大学的在读学生杨文彬凭借一组摄影作品《大学社会》获得了首届“映·纪实影像奖”。他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大学中学生组织里形形色色的场景,同时与手机屏幕截图并置,展现信息时代的交流方式。他认为,这些依附于各种社会系统的表面、没有和真正的社会运转发生深度关系的微观权力,反而印证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结构。然而,也正是源于社会的模样,初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们,便被以“提前适应社会”的名号拉入学生组织的结构中。大学是一座“象牙塔”,因为它还处在以学业为主的观念下;但大学结束后对接的是社会、是职场,若没有一定的准备势必无法很好地适应转变,可是应该准备的,究竟是些什么呢?(作者系在校大学生)

声明:转载此文的目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ldqxnw@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