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交流

认识大脑,我们才刚刚站上起点

  ■本报首席记者 许琦敏

  “发现了人类大脑中的GPS”,这是爱德华·莫索尔和梅·布莱特·莫索尔获得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理由。在昨天举行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这对科学家夫妇先后作了关于大脑空间位置细胞的演讲。

  在演讲的后半部分,爱德华·莫索尔抛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机器大脑(或者说人工智能)何时能像人脑那样进行空间导航?他表示,目前看来,这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实现,而且尚有许多伦理问题有待解决。

  要让机器导航学会情感记忆,必须先“读懂”人脑

  人类大脑是如何进行导航的?比起手机里的导航软件,人脑的导航系统更加复杂:比如,当你回想起某个地点,不仅想到的是去往那里的路径,还有沿途的风景,更有那个地方留给你的酸甜苦辣的记忆。

  这是因为人脑中有个海马体,里面有各种不同的位置细胞,它们负责编码方位、时间、路径等各种信息。而且,加入了情感的信息,记忆会更加鲜活,信号也更容易被传递出去——这在实验室中已经被证明。

  “我们观察到,小鼠闻到巧克力的气味就会去一个位置,而闻到香蕉气味就会去另一个位置,它们在那里会获得不同的奖励。由此,我们记录到海马体内不同细胞活跃的信号。”莫索尔夫人说,这些位置细胞即使在动物静息状态,比如睡眠时,也会进行环境信息的编码。当然,对于一些更复杂的信息编码机制,科学家还在研究中。

  如此复杂的导航信息,显然不是现在的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做到的。倘若要求手机导航根据你曾经的经历,挑选一条让你走起来更心情愉悦的路线,它一定会“晕菜”。

  那么,人工智能何时才能达到人脑的导航水准呢?爱德华·莫索尔认为,这还要等科学家搞懂大脑的机制之后,才能开发出更高效的算法来。“我们现在不是很了解大脑中的导航机制是否与计算机上的一样,因此只能先进行比较性探索。”爱德华透露,英国伦敦有一个人工智能团队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未来也许会做到,但前路还有许多障碍需要跨越。”

  牢记伦理界线,不能用脑科学技术去“读心”

  要让机器学会感知情绪和情感的确很困难。因为人的经验独一无二,由其引发的情感情绪也因人而异。“与基因类似,即使用我的基因复制出了另一个‘我’,但她却不具备我的经验和体验。”莫索尔夫人说,我们可以给予机器所有大脑细胞的功能,但经验还是无法完全复制。

  由此,他们引出了另一个涉及伦理的话题:假如在培养皿中培育出一个大脑,它是否会拥有自己的记忆?如何判断它是否拥有意识?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无论科学发展到何种阶段,我们都不能越过伦理和道德的界线。”爱德华·莫索尔说,我们不能利用一些脑科学技术去“读心”,窥探他人的意图,虽然目前科技还无法做到这一点,但有时候,“当你特别想做成一件事的时候,就会忘记界线。”莫索尔夫人接过话茬说,人工智能的运用一定要小心,比如,用人脸识别追捕罪犯当然是好事,可万一识别错误抓错了人该怎么办?“尽管脑科学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我们对大脑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可我们只是刚刚站在了起点上。”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投稿邮箱:ldqxnw@163.com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