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画《高原 听见贵州》精彩上演 国内专家热评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孙凯)近日,作为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由贵州省花灯剧院下属的省民族乐团选送的跨界融合作品交互式民族音画《高原·听见贵州》在山东省济南市正式亮相首届全国优秀民族乐团展演。该剧目以多媒体互动演出为特色,融合民族音乐、民间乐器、美术作品及展览的可听、可视、高互动综合舞台表演获得现场观众一致好评。
研讨会现场
10月28日,在民族音画《高原·听见贵州》的专家研讨会上,该剧总指挥,国家一级指挥,贵州省花灯剧院副院长龙国洪首先向参与评审的专家们团介绍了该剧主创团队。随后,国内知名专家就该剧的展演情况、乐器的改良、乐章融合以及舞台表演形式等方面给出了自己的评价与建议。
音画《高原·听见贵州》总指挥,国家一级指挥,贵州省花灯剧院副院长龙国洪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乔建中
“乐器改革的源头是寻求贵州原始的声音,希望将贵州原始声音、乐器、乐队有机结合起来,再创作方法上还需创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乔建中说,改革就是长期不断的试验,乐队追求贵州贵州原始声音,通过乐器反映贵州特色,希望在贵州丰富的传统民族资源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中国音乐学院原院长樊祖荫
“剧团要对贵州的原声音乐存有敬畏之心,如何在传统演奏中保持贵州的独特的风格值得大家思考。”中国音乐学院原院长樊祖荫表示,得知本次演出团队的乐器是经过剧团自己改良的,感到很兴奋,他表示改革乐器一定要有目标,更要在平常的演出中积累起来。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刘锡津
“该剧主题鲜明,从文化深度反映了贵州精神。其次,是对于民族乐器的改良在以民族管弦乐组成的乐团确实不多见,在贵州这是第一家,独一份。”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刘锡津表示,通过此次展演也看出演员们在音准的把控方面也还需要提升。同时他建议,剧团在乐章之间的安排上,对比可以更加鲜明,争取把《高原·听见贵州》打造成为贵州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原院长杨青
“贵州的音乐天才很多,音乐特点在中国的版图上尤其鲜明。为贵州省民族乐团被本次能够成为首届全国优秀民族乐团展演参演单位之一感到开心。”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原院长杨青说,龙国洪副院长很有才华,在创作有灵气,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同时对该剧他也建议在互动环节,还需要加强提升,能与观众产生更多的共鸣。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项阳
“一个乐器要在区域文化中提升起来,必须要包含外形、品质、内涵等要素。”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项阳表示,改革尚未有穷其,目前贵州的声音还需要有外在的“形”体现。
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副院长金纪广
“初次看该剧,演出中最具贵州特色的铜鼓好像没有显露在重要的位置,每个乐章之间也是有隔开的痕迹。”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副院长金纪广说,剧团现场乐器的摆放不用刻意追求固定模式,要形成与其他乐团不一样的风格。
《人民音乐》原常务副主编于庆新
“建议把电子背景的画面更换得更具有贵州民族特色。”《人民音乐》原常务副主编于庆新表示,剧团还可以从音色出发,演出时候要相对保持平衡,在争取在小组合上发挥优势和效果,这样才能经受住观众和市场的检验。
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赵东升
“群体性表演,乐器声音搭配是否融合,粘合度如何对现场演出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赵东升表示,贵州省民族乐团在演出时可以更突出特色,要让更多观众从作品中听到民族的故事,定位上也要更加充分展示贵州民族文化。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研室主任朱晓谷
“龙国洪副院长在创作上有雄厚的功力,而且胆子也很大,突破了以往的某些模式。”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研室主任朱晓谷说,管弦乐团在乐章组合上一定要做到平衡,同时单音色与混合音色也要相互搭配,形成立体感,这样才能减少听觉疲劳。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