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黑风高,江雾朦胧,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在山谷间隐隐回响。这一夜是1912年2月17日,农历除夕夜。
一艘小木船悄悄划离贞丰县白层港,进入北盘江,一路向南驶去。木船上,乘坐着贵州自治学社领袖张百麟、成员彭显臣等人。他们在贵州辛亥革命于贵阳失利后,退避贞丰,此行是经广西百色,绕道香港,到南京向孙中山汇报宪政党颠覆贵州革命政权的情况,希望争取各界支援贵州革命。
这是一趟吉凶难料的行程,但他们坚信,这是一条充满希望的必由之路:孙中山先生的身边拥有的28名护卫勇士,其中有17名是贞丰人——当年,勇士们坐着小船,一样是从白层港进入北盘江,抵达广州的……
贞丰“仁学会“群英聚会 贵州革命政权得而复失
回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贞丰知识界的一些进步人士,目睹清廷腐败,国势日非,民不聊生,深切地忧虑着国家和民族的存亡。
中国清代光绪年间的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是以谭嗣同写的《仁学》一书作为重要理论基础的,《仁学》曾经风行一时。1897年,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同为改良派的翰林学士吴嘉瑞被派到贞丰的白层渡担任厘金局总办。吴嘉瑞推崇谭嗣同的《仁学》,宣传变法维新思想,与贞丰的一些有识之士创办了“仁学会”,会址就设在文昌宫。“仁学会”除了宣传变法维新之外,还讲授数学、物理、化学等现代科学,北盘江地区的年轻人争相入会,“仁学会”一时声名远播,被称为“开盘江风气之先河”。为会员后来投身民主革命运动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龙场镇,当时尚属安南县(今晴隆)管辖,位于贞丰县城西部,距县城17公里。100年前,彭考臣、彭显臣的家就在小镇上的一隅。至今,只要提起当年彭家,当地人都会赞叹不已。
时光转换到1912年2月17日——这一夜,张百麟等人就住在龙场镇的彭考臣、彭显臣家,一边吃年夜饭,一边商量革命大事。
1911年11月3日凌晨,张百麟等人响应武昌起义的枪声,在贵阳南厂率新军起义,迫使贵州巡抚沈瑜庆承认独立,让大汉贵州军政府的旗帜在贵阳上空高高飘扬。彭考臣被委任西南民军统领,组织军民响应,彭显臣则在大汉贵州军政府枢密院任参赞职务。
就在贵州新军准备起义时,贵州巡抚沈瑜庆曾急电调遣兴义系军阀刘显世率兵到贵阳“护驾”。刘显世率兵行至平坝与清镇之间的芦荻哨时,闻知贵阳起义成功,不敢前进,退至安顺驻扎。刘显世见风使舵,采用王文华等人建议,至函贵州军政府,声称愿来投奔。
为调和党争,张百麟于11月18日让刘显世部队从贵阳头桥进城,指定其驻城外东山、螺丝山、九华宫一带,发给枪械。驻扎贵阳城外三个月,刘显世羽翼渐丰,策动并参与了密请滇军入黔镇压贵州辛亥的“二.二”事变。
1912年2月2日,遭到滇军袭击的枢密院院长张百麟,在退出贵阳城后,带领一批战士由安顺退到贞丰龙场。
刘显世通知其堂兄刘显潜率领兴义团防数百人来龙场截击。激战前夕,显臣等人四处奔走,动员了当地自治学社社员和部分农民参加抗击。双方在兴仁回龙(烂木厂)——龙场坝口一带激战三次,大败刘军,刘显潜败走兴义搬兵。
张百麟等人分析:刘军会很快纠集人马卷土重来,必须早作安排,遂决定到南京找孙中山。2月17日,除夕夜至,张百麟等人在彭显臣家囫囵地吃了年夜饭,立即起程赶往白层渡口,换乘一艘小木船从百层港出发南下,留下彭考臣等人继续抗拒刘军。
3月3日,刘军杀气腾腾席卷龙场,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彭考臣被捕。次日,枪杀彭考臣长子彭祥璠。又次日,彭考臣慷慨就义,头颅被凶残的刘军砍下……在龙场镇说起彭考臣的经历,村民刘丰华介绍,彭考臣与彭显臣参加维新派人物吴嘉瑞在贞丰县城文昌宫内创立的“仁学会”。
“仁学会”吸收贞丰有志青年为会员,传播维新变法思想。在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在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过程中,身边曾拥有28名护卫勇士,其中17名是贞丰人,他们当中大多在“仁学会”受过教育。
广东“倒龙”事件流产 贞丰籍官兵就义
据贞丰县志办提供情况,1914年8月,孙中山任邓中元为中华革命军广东总司令,委派身边彭显臣为广州联络员,设法夺取广州。这次计划为“倒龙图粤”:即广州、云南、贵州的同志,从日本回广州,设立秘密军事机关,设法潜入广东都督龙济光的军队内部,争取军队起义或伺机刺杀龙济光,消灭袁世凯在南方的势力。
此时,龙济光为壮大自己的军队实力,派其侄子龙小亭往贵州兴义一带招兵买马。彭显臣立即写信给时任贞丰县者相镇小学校长的自治学社成员孔陶安,要他带头参加这支新招部队,并动员其他成员加入。后来,贞丰有300余人加入,孔陶安被委任连长职务,尹哲卿副之,陈思敬为事务长。
这支新招部队到达广州后,邓中元委任孔陶安为广东卫戍司令,尹哲卿为广东先锋司令,陈思敬、李绍修、罗仕清、陈少白为团长,龙起芝、钱云昌、冉炳南为营长、许少清为团副,梁辉廷为总司令特派员,准备参加朱执信、安健领导的广州起义。由于朱执信、安健负责联络的广州城外两路粤军未能按时到达,起义被迫延期,导致起义机密被龙济光的女密探窃取。龙济光立即大肆搜捕、杀戮贵州自治学社成员。
1914年冬,孔陶安、尹哲卿等九人遭到逮捕,后被绑于城墙垛口之上,乱枪扫射牺牲。其余七人也相继遇难。陈思敬在逃往香港的轮船上被捕。龙济光威胁他变节不成,遂将其枪杀。
在这场杀戮中,共有17名贞丰籍勇士遇难。为纪念他们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1942年,贞丰县政府将十二个乡镇中的四个乡分别以显臣、陶安、哲卿、思敬命名。1957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承认孔陶安、尹哲卿等人为辛亥革命烈士。
记者在贞丰县获悉,曾经的显臣、陶安、哲卿、思敬四个乡,如今已被更名为小屯乡、北盘江镇、连环乡和珉谷镇。
逝者如斯盘江流水 百年回看故事如新
“36岁的孔陶安在广州遇害后,其后代为了避免‘灭门之祸’,一子一女均改姓赵。”在贞丰县者相镇者相村,85岁的刘琦老人说,孔陶安牺牲后,留下一对儿女,儿子赵先志在家学种地务农,而其女赵先荣(原名孔毛嬢)则辗转流落到安顺的一个寺庙修行,直到20多年前去世后,被兄长请人运回老家安葬。
在贞丰县者相镇西北角,美丽的三岔河风景区,有一座巍然屹立于岩崖之上的“陶安亭”,不远处,有一座辛亥革命十七勇士雕像。这是为纪念辛亥革命十七勇士,者相镇人民政府于2004年8月1日修建的。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他的辉煌的业绩载入史册,名垂千古。而地处西南边隅的贵州贞丰,在辛亥革命中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据《贞丰县志》记载,仅民国三、四年间,投身于辛亥革命牺牲的烈士多达22人,占同期牺牲贵州籍烈士的76%。辛亥革命期间,贞丰籍人士阵亡或被杀害者多达40余人,为全省各县之首。
孔陶安的孙子——今年67岁的赵忠鑫说,爷爷遇难后,家里曾收到孙中山寄来的一张戎装照,背面有孙中山的亲笔题词。不过,这张照片已经遗落。
“希望后人不要忘记贞丰在辛亥革命期间的这段历史,更不要忘记这些为了追求理想而牺牲的勇士。”赵忠鑫说,他有一子两女,四个孙子,每逢清明节,他总要向他们讲述先辈的故事。
据贞丰县志办工作人员李大文介绍,彭考臣遇害时年仅34岁,他被杀害后,其家人将他被砍下的头颅与身体缝合,安葬在距离龙场2.5公里的岩子田小山包上。而就在彭考臣与其长子彭祥璠遭遇杀害时,彭考臣的父亲彭元相已64岁。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惨剧,彭元相老人在3年后悲伤离世,后被安葬于险峻荒僻的莽田河灯盏窝,碑上刻有一副对联:“峻岭崇山随处有,欧风美雨此间无”。
1936年10月,旅外黔人凌霄等人向民国中央政府呈文,请求优抚民国三、四年间殉难志士。经国民党中央政府核准,追认彭考臣为烈士,补发抚恤金300银元。
朱执信、安健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孔陶安、尹哲卿、陈思敬等10名勇士在广州遇害。为斩草除根,龙济光火电袁世凯命令贵州督军刘显世捕杀逃回贵州贞丰的贵州自治学社成员。饶毅、曾应棠、王廷绩、蔺炳清、陈立轩五人于民国四年(1915年)农历正月二十七夜在贞丰者相同时被捕,除陈立轩被押解到贵阳杀害外,其余均于次日在距离者相五公里的萝卜寨被杀害。不久,梁辉廷亦被诱杀于贞丰城外。
在当年一起遇难的辛亥革命勇士中,年纪最轻的饶毅——牺牲时年仅21岁,其唯一的女儿饶显坤刚满月不久。其妻姚京华终生不改嫁,抚育烈士遗孤。在她以百岁高龄辞世之时,贞丰文化人撰写挽联:“青春丧偶,矢志抚孤,八十年节行无忝,贤母微音真足式,彤管流芳,永昭垂训,一百岁福寿全归,先烈忠魂亦与荣”。
胡刚(1885—1966),字寿山,清光绪二十三年加入“仁学会”,1903年,与到贞丰探亲的张百麟结识,一见如故,志同道合,结为知交。1907年,经维新与革命前辈平刚介绍,与张伯麟等一道,在贵阳加入同盟会,第二年与张伯麟等一道发起并加入“贵州自治学会”。与刚从日本归来的付良弼在正新街开办“黔南合资会社”,宣传孙中山的革命主张。
“贵州自治学社”在积极进行武装起义的各项准备中,胡刚负责运动驻贵阳的陆军。武昌首义后,胡刚即与张百麟召集核心同志会,成立起义“十人团”,领导和总揽起义计划的实施,在起义整个过程中,胡刚除了策动陆军小学及新军官兵首先发难,并设法从大兴寺弹药库取得子弹18箱2万多发,为贵州呼应武昌首义的独立工作作了重大贡献。“大汉军政府”成立后,胡刚成为军政府领导成员,随即以贵州革命军管带的身份驻防黔东一带。北伐战争中,胡刚任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七军副军长。
1949年,贵阳解放前夕,胡刚、卢焘等组成治安维持会,迎接解放军和平解放,使贵州得免于战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刚历任省、市特邀代表,民革贵州省委员会委员,政协贵州省委员,并受聘为贵州文史研究馆馆员。1961年以贵州辛亥老人身份出席在北京召开的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大会。1966年7月7日,病逝于贵阳。
饶焕彩(1873—1909),名存厚,青年时加入贞丰“仁学会”,
受维新思想启蒙。“贵州自治学社”成立,饶焕彩与贞丰“仁学会”诸同人一道参加这一革命组织,从事民主革命运动。
贵州光复期间,饶焕彩任新军营见习,与胡刚等人配合,宣传革命,策划起义。贵州光复后,饶焕彩先后任瓮安、正安、铜仁、福泉等县县长,政声颇好。
卸任回乡后,先后任过贞丰县教育局长、财务委员、县参议会副参议长、教育委员会委员、筑路委员会委员等。一身兼数职,为地方公益事业奔走。他还担任过贞丰教育促进会副主任,对地方历史文献的整理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很大贡献。1951年,饶先生74岁时因病去世。
彭显臣(1876—1938),贞丰龙场人,毕业于贵州将弁学堂,参加“仁学会”,与张百麟相交甚笃,与其兄彭考臣一道参加张伯麟等发起的“贵州自治学社”,并留在贵阳协助张百麟办理社务,准备武装起义。贵州光复后,彭显臣在都督府任参议。
贵阳“二.二”事件爆发,彭显臣与张百麟等退出贵阳逃至贞丰龙场稍事休整后与孟广仁护送张百麟由白层乘船顺北盘江经广西到香港,再到南京向孙中山汇报贵州宪政党颠覆贵州革命的情况。随即又与平刚、周素园等去北京联络各方支援贵州。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后,彭显臣随孙中山逃亡日本。
1914年以中华革命党身份被委任为广州联络员,协助邓铿图谋广东。1917年,彭显臣任中华革命军第二路军司令。一年后,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事。1922年,任北伐军大本营军事委员,1925年任大本营简任咨议,并受孙中山先生委派为赴川黔代表,联络两省军头如袁祖铭、王天培、彭汉章、李晓炎等,策动他们起兵讨伐北方军阀吴佩孚。彭显臣为中国旧民主革命奋斗三十余年,奔走于日本、北京和两广、两湖、两江与大西南川黔等省市,二十六年未回家门,终因积劳成病,1938年病故于上海,享年62岁。
在贞丰“仁学会”创办其间,凝聚了梁启超思想的精华的《变法通议》成为喜闻乐道的教材首选,《变法通议》明确地解释了中国为什么变法,怎么变法两大基本问题,是戊戌变法的指导纲领。在其中,梁启超提出变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针对如何变法的问题,梁启超精辟地论述道:“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要真正图强,就要除旧布新,开民智,兴民权。另外,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不可能“一食永饱”的,“一食而求永饱者必死,一劳永逸者必亡。”——时光虽然流逝了一个世纪,这些似曾相识,咋看咋亲切的思想火花,仿佛茫茫江雾中前人为我们留下的一串串灯火,不仍然在照亮我黔西南大地改革开放、跨越发展的宏伟航程吗?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