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公告

贞丰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二次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和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为充分了解贞丰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周边社会各界对该项目的意见,更好做好该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现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第二次信息公告。

一、公示内容

贞丰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规划环境影响第二次信息公示内容见附件《贞丰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二、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注意事项

公众可对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提出建议或意见。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受项目直接、间接影响一级关注该项目的单位和个人。
征求公众的主要意见:①对该项目的意见和建议;②对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的意见和建议;③对该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意见。
公示时间及方式:公示有效时间为自本公示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公众可通过写信、发邮件、打电话等形式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提出意见。

三、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可以通过信函、电子邮件向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以及政府环保部门反映。
(1)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及电话:襄阳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0710-3069856
电子信箱:wh365b@163.com (注明“贞丰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
(2)黔西南州环保局       联系电话:0859-3235919(兼传真)
电子邮箱:948408681@qq.com
 
附件:
《贞丰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一、项目概况

贞丰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位于贞丰县城西侧,地处贞丰县城与龙场镇之间,南北两侧为山体,其东靠贞丰县城,西连龙场镇,规划总用地面积2709.28ha。

产业定位: 贞丰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产业发展体系确定如下:以农业种植、设施农业、养殖业为基础,以加工生产产业为核心,以衍生拓展产业(休闲、观光、体验、商贸、商业、物流、教育、科研、展销展示)为关键。
规划布局:贞丰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规划结构采取“一轴、五片”带状、组团式发展。
一轴:产业发展轴,即“绿色农业观光大道发展轴”;
五片区:指多个产业片区,农业产业片区、龙场镇预留建设用地、畜牧业产业、高效农业产业、县城建设用地。
土地利用规划:

①产业用地

本次规划产业用地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农业产业生产性质的用地,用以做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展示销售等的用地,一类是作为农业种植的用地。
农业产业生产用地:规划产业用地总面积为476.58ha。规划产业用地主要布置在基地北侧,万亩大坝红线之外。产业用地全部结合山地地形而布置,通过对复杂的地形进行平整,从而整理出可供产业发展的用地。
农业种植用地:规划种植用地面积(耕地)面积为819.69ha,种植用地主要依托万亩大坝,原则上不改变万亩大坝的现状用地性质,以农产品种植为主。

②公共设施用地

示范区中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遵循上位规划。规划用地面积为303.85ha。示范区内的公共配套按三级服务体系配置。
一级公共服务设施:为整个示范区及城市提供服务功能,主要包括展示展览、商品贸易、教育科研等功能,布置在示范区的两侧龙场预留建设用地与县城建设用地,与城市公共服务共享。
二级公共服务设施:二级主要为示范区服务,按各个组团规划组团中心,融合居住、商业、文化、贸易等功能;
三级主要是按生活服务半径设置,本次用地不做体现,以满足居民生活必需的商业、文化等功能为主,可以结合底商、社区中心设置。

分期发展目标:

根据《贞丰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该规划期限为16年(2014年~2030年),规划时序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时序相同,分为近中期和远期,其中近中期为2014年至2020年,远期为2021年至2030年。
近期(2015年)开发主要集中在绿色农业观光大道两侧,以及靠近龙场镇、贞丰县城的公共设施用地,总面积为517 ha,占总用地的比例为42.73%。中期(2020年)主要集中开发产业用地,及靠近贞丰县城的教育、商业等公共设施用地,总面积为453 ha,占总用地的比例为37.44%。远期(2030年)则重点开发完善产业、居住等用地,总面积为240ha,占总用地的比例为19.83%。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概述

(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

为了积极化解和防范猪肉价格上涨引发的民生问题,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财政部建立母猪保险与饲养补贴相结合的制度、增加困难人群生活补助、构建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等一系列综合措施,特别是《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中明确提出了鼓励和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业。

经检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该规划符合第一类鼓励类中第5条“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及第11条“生态种(养)技术开发与应用”,属于鼓励类,符合国家当前的产业政策。

(2)规划相符性分析

①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协调性分析
国务院于2012年1月12日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其基本原则为: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把后发赶超与加快转型有机结合起来,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坚持统筹协调,促进“三化”同步发展。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始终把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针对空间布局提出:加快推进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及其他民族自治地方跨越发展。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磷煤化工、新型建材、民族医药和农林产品加工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区。
产业发展方面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走高产高效、品质优良、绿色有机、加工精细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贞丰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2014-2030)》,示范区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提出破除传统农业发展的改革思路,将一产与二产、三产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结合示范区发展的特点与优势,提出四大愿景。

②与《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协调性分析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于2011年1月22日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其中提出: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巩固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提高单产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
以市场为导向,突出资源优势,巩固发展传统优势农产品,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提升农产品品质,推进规模化生产。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
贞丰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的总体定位为: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功能于一体,极具推广价值与带动效应的绿色产业示范区。大力发展种植业、畜牧养殖业,与《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相协调的。

③与《黔西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协调性分析

《黔西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于2011年3月31日州六届人在会议通过,提出:黔西南州“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基地为支撑,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环环相扣、紧密连接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逐步实现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能力。

贞丰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的总体目标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为原则,着力打造符合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现代绿色产业园,其中以保证“万亩大坝”耕地红线为基础,与《黔西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是相协调的。

④与《贞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协调性分析

《贞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贞丰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指导,其中提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根本目标,推进农村人口人均0.5亩基本口粮田工程和沃土工程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轨道;以民族生态旅游为龙头,从做好旅游产品、旅游购品、旅游食品的加工项目入手,抓好观光农业园区的建设,实现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的发展模式。

贞丰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是将一产与二产、三产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产业发展体系确定如下:以农业种植、设施农业、养殖业为基础,以加工生产产业为核心,以衍生拓展产业(休闲、观光、体验、商贸、商业、物流、教育、科研、展销展示)为关键。与《贞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抓好观光农业园区的建设,实现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的发展模式是相协调的。

⑤与《贵州省贞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协调性分析

根据《贵州省贞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其中提出: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农业生产和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以花椒为主的“顶坛模式”和以金银花、李子为主的“坪上模式”,积极推介和发展多种经营的“连环模式”,积极培育种植金银花、李子、烤烟、甘蔗、火龙果、花椒、板栗、中药材、薏仁米等特色农业,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化的区域性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利用紧邻黔中经济区的区域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发展特色农业园区、观光休闲园等都市农业;打造贞丰特色农业品牌,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充分发挥贞丰县旅游资源比较优势、区位战略优势和产业后发优势,以打造西南地区重要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以喀斯特奇峰景观-双乳峰为主体,以休闲度假为重点,以布依文化为特色,以黄金文化为支撑,重点打造以奇峰、峡谷、温泉、古城、黄金、布依文化为代表的“六大景观”,着力宣传推介“母亲文化、黄金文化、布依文化”三张名片,打造旅游精品。发展以民族风情游、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游为主,包括山地休闲游、水电工业游、布依风情文化游、乡村特色游、康体疗养等在内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贞丰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以农业种植、设施农业、养殖业为基础,以加工生产产业为核心,以衍生拓展产业(休闲、观光、体验、商贸、商业、物流、教育、科研、展销展示)为关键。以种养殖为主,定位为整个示范区的产业基础,为整个生产链条提供基础原料,以生态休闲为核心,以“喀斯特地貌、民族文化”为特色,打造成一个山水交融的特色农业村镇旅游休闲目的地,一个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黔西南地区旅游节点。与《贵州省贞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是相协调的。

⑥与《贞丰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协调性分析

根据《贞丰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提供资料,贞丰县现有蓄引提及其他水利工程 783处,其中小(二)以上蓄水工程16处、引水工程392处、提水工程2 处、山塘工程19 处,设计灌面为208986 亩。目前县内灌区实灌面积达到设计灌面的60%,有效灌面达到73%。主根据《贞丰县十二五水利规划》和《贵州省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口粮田水利建设规划》,贞丰县现有水车田、三岔河、纳山岗等15座小(2)型以上水库水利工程的基础上新建小(1)型水库7座、小(2)型水库2 座、山塘33 座,改扩建水库13 座;引水工程新建和改扩建共645处;提水工程新建和改扩建共46 处;烟水工程和五小工程建设。通过以上水利工程建设,2020 年共新增田9.03万亩。

水资源综合规划对贞丰县的地表水功能进行了区划,将挽澜河起于挽澜乡安家箐,止于挽澜乡下坎,全长12.6公里河段规划为开发利用区,主要用于工业用水,水质目标定为Ⅳ类。挽澜河龙场镇三河至龙场镇天星桥,全厂4.1公里河段规划为挽澜河上游排污控制区,水质目标定为Ⅳ类。挽澜河挽澜乡下坎至连环党乡那党,全厂3.6公里河段规划为挽澜河排污控制区,水质目标定为Ⅳ类。

首先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污水经县城污水干管收集,终汇入市政污水处理厂;雨水经县城雨水干管收集就近排入那郎河。

贞丰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生产与生活用水由三水厂建成后,为珉谷主城区和示范区东部供水。中远期在新龙场水厂建成后,设计规模2.5万m3/d,可为龙场镇和示范区西部供水。

近期利用现状二水厂和云洞水厂,供水规模分别为0.55万m3/d和0.6万m3/d,水源来自云洞水库和纳山岗水库,中远期新建其他水厂后,不再为示范区供水。供水水源,水量充沛,不会对当地的水资源状况产生明显不利影响,符合水资源规划中工业用水规划要求。

贞丰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产业定位的养殖项目在正常情况下基本都能实现废水循环利用,生产废水不外排,符合工业节水的要求。

示范区东部污水进入贞丰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至那郎河;示范区西部污水进入龙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至挽澜河,排放的主要为生活污水,对水质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与《贞丰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协调一致的。

⑦与《贞丰县环保十二五规划》协调性分析

根据《贞丰县环保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保持合理的工业结构,全部工业企业搬迁到工业园区内。全县地表水水质全面保持或优于(GB3838-2002)Ⅲ类水域水质标准,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大于99%,水生态环境得到根本好转。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98%。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大气、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率90%以上。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发展生态工业,实现传统工业生产的生态转型。结合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合理布局、产品优化升级、技术创新、节能降耗和资源优化配置,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选择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模式,建立清洁文明的生态工业体系。将产业结构的生态化改造与结构性污染治理相结合、生态产业的优化布局与区域性污染治理相结合。

贞丰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在规划时,各项环保指标均根据《贞丰县环保十二五规划》中的具体指标确定。

同时对示范区区域的环境分别提出了保护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降低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控制排放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燃料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促进清洁生产,鼓励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从末端治理转为生产全过程科学控制。制定TSP和PM10、PM2.5排放控制计划,加强工业企业除尘力度,提高颗粒物、特别是对PM10、PM2.5的除尘效率。划定河道蓝线,实施河道长效管理和保护;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从源头削减水污染排放。加快示范区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的建设,形成覆盖整个示范区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选择降噪功能强的树种,加强不同声环境功能区之间的绿化隔离带建设。新建敏感服务业项目须进行声环境影响评价。优化道路交通网络,保持道路畅通,扩大禁鸣区域,保持良好交通秩序。加强施工噪声管理。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完善转运和处理系统,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

综上,贞丰县循环经济工业园与《贞丰县环保十二五规划》是相协调的。

(3)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

在环评过程中,本次评价示范区规划范围内的资源条件、示范区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了整个规划及规划涉及到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在编制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困难及由此导致的不确定性。

在贞丰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环评编制过程中,虽得到贞丰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但仍存在资料收集不足的问题,特别是污染源核定时,由于缺乏相关的资料,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这需要在贞丰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对入区企业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便更精准的分析项目建议带来的环境影响,提出合理、有效地处理措施。

规划环评的中心目标是要科学分析、定量预测和系统评估规划的规模、结构和布局三大方案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论证示范区定位与发展方向的环境合理性和生态适宜性,确定与环境相适宜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规模,识别并从源头上规避结构性环境隐患和布局性环境风险。

但政策、计划、规划等战略决策的实施与建设项目比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规划通常不会也不可能对示范区建设发展做出细致和详尽的规划安排,特别是规划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方案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导致了难以对规划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从而给我们的环评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这也是规划环境评价的难点。

三、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评价区域各监测点各项目指标均能满足相关标准。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2)地表水质量现状

挽澜河、那郎河6个监测断面各因子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

除水车田水库总磷略有超标外,其他监测因子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

(3)地下水质量现状

评价区域地下水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

(4)声环境质量现状

厂界及各敏感点昼间、夜间各监测点监测值均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类别标准,表明项目拟建地声环境质量较好。

(5)土壤质量现状
各个点位土壤中各监测因子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含量均未超标。据此分析,评价区域土壤本底值较好,未受到外界污染源的污染。

四、环境影响预测

(1)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根据预测,由于示范区远期燃料为天然气,为清洁能源,污染较小,各种污染物排放小时浓度贡献值均很小,对区域环境影响甚微。环境空气质量满足二级标准要求,环境可以接受。

正常工况下,H2S、NH3的最大贡献浓度为4.988E-02mg/m3、出现距离为污染源下风向1182m处,最大占标率Pmax为24.92%;H2S的最大贡献浓度为7.913E-03mg/m3、出现距离为污染源下风向1182m处,最大占标率Pmax为79.13%、企业厂界无组织排放源强仍能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厂界二级标准的要求。

示范区内畜禽养殖区需按照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畜禽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规定设置卫生防护距离,禁止在城市和城镇居民区,包括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区、工业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建设畜禽养殖场;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选址应避开禁建区域,在禁建区域附近建设的,应设在禁建区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

(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规划园污染源分析,排放废水主要有粮食加工过程中产生工艺废水和职工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COD、BOD5、动植物油类等,可生化性强易处理,根据规划,其他废水经处理后,进入规划的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深度处理。,示范区产生的废水和生活污水中各污染因子治理后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排放B标准。

(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由污染途径及对应措施分析可知,项目对可能产生地下水影响的各项途径均进行有效预防,在确保各项防渗措施得以落实,并加强维护和厂区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可有效控制厂区内的废水污染物下渗现象,避免污染地下水,因此项目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4)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随着示范区养殖规模和粮食加工规模扩大,规划示范区环境噪声整体水平可能会略有提高。示范区如加大噪声污染综合治理力度,按规划设置绿化隔离带,预计区域环境噪声整体水平会控制在各功能区要求的标准范围内。
示范区管理部门在招商过程中坚持“低能耗、低水耗、轻污染”的原则,对工业项目选址按规划进行合理布局,要求新、扩、改建企业做到厂界噪声达标,工业企业噪声对示范区的声环境将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根据现场调查,示范区内主要敏感点为位于集中生活安置点和示范区309省道两侧。2016年时,309省道对示范区居住区交通噪声影响也越明显,其交通噪声贡献值随距干道距离增加而减少,通过贡献值和本底值叠加分析,其噪声均可以满足相应的功能区规划要求。交通噪声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5)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1)农业有机物

示范区农业有机废物包括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动物粪便、花木残留物等有机废物,另外农田秸秆也是一个来源。

对于农业有机废,尤其是动物粪便要严格禁止排放入河。采取生物技术对农业有机废物进行综合处理,比如,有机废物集中发酵处理,沼气可以作为能源,处理完的残渣可以回田利用。另外,推广农业清洁生产,鼓励使用有机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对于减少农业有机废是大有好处的。

(2)生活垃圾

由于示范区实施后,该示范区范围内仍为农业生态系统,村落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后用于堆肥,厂区内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6)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在示范区废气、废水污染防治措施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污染物不会对区域土壤环境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

(7)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示范区实施后,该示范区范围内仍为农业生态系统,不会对原有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8)环境承载力与生态适宜性评价

项目区通过现有水利设施改造、灌区节水改造等措施,所以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较高。规划实施后,项目区年可节水2.3~2.9万m3,工程节水效益显著,水资源承载力可行。

五、环境影响减缓对策与措施

(1)环境空气影响措施与对策

①工业大气污染源控制措施

调整能源结构,提倡清洁能源;普及沼气:园区内有大型畜禽养殖场,并生产沼气。凭借上述机遇,加大燃气气管网及相应贮配设施建设,实施能源结构调整在居民和园区企业加大燃气普及率,大气污染物将大大得到消减,有利于园区环境质量的提高和改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改进生产工艺和治污技术,降低单位产品物耗、能耗和废物产生量。加强废气排放末端治理措施。同时根据各类型生产企业的污染程度和污染类型的不同,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及周边边地区的区位条件与自然状况、对企业进行布局分布规划,将有利于治理大气环境污染和实现保护规划目标。另外考虑到产品类型污染程度与污染物的排放问题,应参照开发区整体发展规划对其产品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加强总量控制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②生活大气污染源控制

提高示范区燃气气化率;加强饮食娱乐服务行业管理,减轻油烟污染。

③交通和地面扬尘污染控制

加强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治理;加强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

(2)地表水环境影响措施与对策

示范区内实行“雨污分流”,入园企业尽可能采用产生废水浓度小、数量少的工艺和设备,合理工业布局,使污染源尽可能集中,便于处理和控制。提高水的循环使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对工业废水本着“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实行排污收费制度;从企业控制污染源头,选择污染出路,用好用足污水处理设施;对镇区内的河流进行全面疏浚、清於,定期换水冲污,对沿岸头进行护坡、绿化,改善地表水质,提高水环境质量。

实行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分流处理。对生态农业种植区,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并保证其利用率。对畜禽养殖及农产品加工等产生的污水必须经过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出水水质达到中水回用标准。节约用水,鼓励企业内部中水回用、污水综合利用,使工艺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禁止引进高耗水的生产工艺,通过此途径减少工业废水的产排量。在示范区内应设置事故污水池,并将事故污水排放管理纳入示范区和企业事故应急预案,确保事故情况下污水不外排和最大限度地控制其不利影响。

(3)地下水环境保护对策

做好畜禽养殖区防渗措施,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及雨水等排水管网应经密闭管网收集输送,定期检查维护集排水设施和处理设施,定期监测排水及附近地下水水水质,发现集排水设施不通畅须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封场。对于一般固体废物堆场应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进行设计,采取防淋防渗措施,以防止淋漏液渗入地下。

(4)声环境保护对策

示范区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等。根据国内相关示范区的调查,其中交通噪声对示范区声环境的影响程度最大、范围最广。因此,示范区交通噪声防治是区域环境噪声防治的重点。在严格控制交通噪声的同时,对其它噪声源分别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5)固体废物处置与管理

根据示范区固体废物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以环保主管部门为主,结合有关的工业主管部门和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共同对固体废物实行全过程管理,按照垃圾和工业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原则,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收费制度。建立起以垃圾处理、利用的良性运行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可在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环境办公室下设置“固体废物管理中心”,该中心是具备信息咨询、废物交换、处理和处置于一体的管理中心,负责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监督管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仍由市环卫局负责,环境办公室对其收运、储存、处理处置、回收利用进行统一监管。制定示范区固体废物管理办法,使管理工作步入正常化、法制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六、公众参与概述

本次调查公众代表中绝大多数对此次公众调查是积极配合及支持的,大多数人认为该项目选址基本合理,不会对项目拟建地带来严重的环境影响。
公众对该项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希望建设单位在开发建设项目同时,应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加强环境监管和水资源保护,优化设计方案,达到环境保护和发展同步进行。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切实落实污染综合治理措施上,特别是施工期突出的废气及施工噪声的污染。对于公众关心和担忧的环境影响问题,以及提出的减缓环境不利影响的建议,建设单位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按本评价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予以落实。

八、报告书结论要点

贞丰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的建设符合国家和贵州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有关政策,与贞丰县城市总体规划、贞丰县土地利用规划、贞丰县环境保护规划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区域拥有足够的环境承载力,规划的经济目标、规模及功能布局基本可行,贞丰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将带动贞丰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贞丰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的开发建设将不可避免的对区域生态、地表水、地下水、空气和声环境质量等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通过采取完善可行的环境保护方案和生态保护措施,加强规划区的综合治理,其影响程度和范围均较小。另外,还要在入区企业的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切实做好“三同时”工作,以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为基础,减少万元工业产值的能耗、水耗及排污量,落实本次环评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区域废水排放量,缓解纳污水体的环境压力,就可以将开发建设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总之,本规划通过调整,并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风险防范措施、废水有效处理和回用以及安全处置固体废物等环境保障措施,积极开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提下,可将示范区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控制在环境许可的范围内和最小化,贞丰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的建设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是可行的。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