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建成全国最大人工栽培草地
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晴隆县已成功破解了生态脆弱地区农村贫困与生态退化恶性循环的怪圈,走出了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农民增收有机结合的成功之路。到2013年3月,全县人工种草已达4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栽培草地。
晴隆县境内山高、坡陡、谷深,岩溶发育强烈。75%的耕地呈条状小块坡地。2000年末农民人均占有粮食仅335公斤,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多项指标居全国592个贫困县末位。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该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001年,国务院扶贫办批准晴隆县为种草养羊科技扶贫试点县。在省、州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拉开了治理石漠化地区恶劣生态环境与扶贫开发种草养羊有机结合的序幕。以科技为支撑、项目为载体。十多年来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2001年至2004年为艰苦探索阶段;2005年至2006年“晴隆模式”形成阶段;2007年至2010年为模式推广应用阶段;2011年以后为模式提升阶段。到2011年,共争取到各级各类项目资金13453万元。其中草地建设资金4533万元,种植人工草地25万亩;投入羊群购买资金5680万元,采购羊9.46万只,羊群发展到30多万只,投入羊舍建设补助资金1560万元,建草场公路75公里,水池200余口,输电线路51公里。
2012年,晴隆县共投入种草资金8750万元,投入产业化扶贫资金2000万元,使草地畜牧业得到大跨越的发展。到目前已建成人工草地45万亩、羊存栏45万只。项目覆盖全县14个乡镇,受益农户近1.68万户6万多人。共为农户创收近3亿元。户均年收入2-3万元,最高达15万元。项目区的农民人均年收入3300元以上,全县已有86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养羊。
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生态效益也开始凸显,经测算,全县每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0平方公里,25度以上的坡耕地每年每亩减少泥沙流失1.26吨,15度以上的减少流失0.62吨。有效地遏制了石漠化的蔓延。国务院社会研究室原司长黄黔教授在其报告中说:“晴隆县已成为岩溶山区扶贫开发、生态建设和草地畜牧业结合发展的一面旗帜。”
黔西南州目前决定,今年4月上旬在晴隆县召开全州草地畜牧业推进会,将晴隆模式推上一个新台阶。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