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睛隆

老茶村的新变化——晴隆县碧痕镇东风村茶叶产业发展侧记

      老茶村的新变化

——晴隆县碧痕镇东风村茶叶产业发展侧记
 
    亮点黔西南讯    走进晴隆县碧痕镇东风村,满坡满坡的茶树正在发着新芽,三三两两的茶农正在整齐的茶地行间采摘新茶,时不时有一两只蝴蝶围着茶农上下转个不停……
 
      十年磨剑成规模
 
   与如今成片的茶地相比,十年前,这里还是大片的林地和玉米地,当地群众也只能靠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增收,又苦又累,每年的收成也只够填饱肚子。
 
   2000年,当晴隆县苗圃工作人员来到东风村时,这里大片的荒山和适宜的气候吸引了苗圃的工作人员。
 
   由于当时茶叶价格较贵,当苗圃工作人员发动大家种植茶叶时,许多群众纷纷响应……
 
  一时间,全村大片大片的荒山被开垦出来,往年种植玉米的耕地也换成了茶叶。到2003年,全村茶叶种植面积就达到了4000亩,成了新兴的茶叶大村。截至2012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7000多亩,茶叶也因此成为了全村的支柱产业。如今,全村800多户群众,就有500多户种植了茶叶。
 
  “多的有30亩左右,少的也有三五亩。”村党总支书记王习芳说。
 
        五年合作促跨越
 
  经过十年的努力,东风村实现了产业转型,由一个种植农作物的大村成为了一个经济作物大村。
 
  然而,直到2007年,茶叶带来的收益并没有群众想象中的那么好。茶叶价格一年比一年低,市场的不稳定直接影响了群众种植茶叶的积极性,因此,从2000年发展茶叶产业开始到2007年的七年间,全村的茶叶种植面积也只是到2003年发展的4000亩。
 
  2007年,茶叶市场的政策松动让以王习芳为班长的村支两委成员看到了商机,要想让茶叶成为群众的致富之道,只有成立合作社,自己找销路。
 
  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有王习芳、罗勇等4名社员。为了实现茶叶的自产自销,合作社4名社员分别出资5万元,共筹资20万元,修建了厂房,并购置了茶叶加工机器以及统一设计了包装。东风村的茶叶终于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的一条龙营销模式。
 
  合作社的成立让全村茶农看到了希望,纷纷有群众要求加入茶叶合作社,因为社员除了每年卖茶叶以外,还有合作社的分红。合作社每年实现产值100多万元,盈利60多万元,比普通茶农种植茶叶多收入40%左右。截至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员109人,其中党员16人。
 
  “2007年以来的五年间,是全村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五年,在广大茶农对茶叶种植失去信心的时候,合作社让广大茶农看到了希望。”洪胜茶叶农民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罗勇说。
 
  在合作社的影响下,全村茶叶种植面积五年间发展了3000多亩。
 
     一年支部引方向
 
  2012年6月,晴隆县委在全县实施基层党建“细胞工程”。为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2012年7月合作社党支部正式挂牌成立。
 
  让村党总支书记王习芳和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村委会副主任罗勇没有想到的是,党支部成立不久就很快发挥了作用。
 
    东风村多年来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通村通组路非常滞后,严重影响了全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为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村里有钱办事,王习芳首先想到了合作社。王习芳最想修的是沙家坝到下林场4公里的路……
 
  当王习芳的想法刚刚提出来的时候,合作社100多社员几乎没有同意的,这意味着他们这一年就少了四五千元的收入。
 
  王习芳首先要做的就是做通支部党员的思想工作,他和村主任黄昌平挨个走访了合作社支部的所有党员,再由每个合作社党员做通每一个社员的思想工作。
 
  3月,沙家坝至下林场4公里的路如期开工……
 
  经合作社支部与村支两委讨论,决定开垦600亩集体荒山给困难群众种植和管理茶叶,每年从卖茶收入中提取部分资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
 
  “只要形成了集体经济的积累机制,以后我们就有钱办事了。”王习芳高兴地说。
 
  (张星应  报道)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投稿邮箱:ldqxnw@163.com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