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村民做好每一件“小事”——记晴隆县大田乡董箐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安珍
亮点黔西南讯 在黔西南州晴隆县大田乡董箐村,李安珍的名字无人不知,作为村委会副主任,她不仅是村民致富的引路人,更是村民生活中的贴心人。几年来,在她的带领下,董箐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群众的收入逐年提高,寨邻之间团结友爱、文明和谐。
且看她是如何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
镜头一:她帮村民背羊羔
董箐村山高坡陡,水源奇缺,除了乱石旮旯就是嶙峋怪石,农作物生长环境恶劣,多年来,村民们增收困难,一直处于极贫状况。
李安珍任村委会副主任后,决心要为群众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道路。她看到本县很多村子因种草养羊而脱离了贫困,在仔细分析了本村的实际情况后,她觉得种草养羊是唯一的出路。
去年年初,她挨家挨户发动群众,然而她没有想到,任她说得口干舌燥,讲政策、说好处,村民们仍存在顾虑,不敢贸然养羊。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她自己先购进32只基础母羊,到年底就新增29只,净赚2万多元。有了看得见的效益,再做发动工作就容易很多。
每做通一户工作,她都很激动,亲自带领农户去买羊,联系技术干部。担心在运输途中出问题,她干脆赶着羊走路,每次来回都是一天,有时甚至摸黑赶路。有一次,她陪村民从普安岔河赶羊回家,天空下着毛毛细雨,小羊羔走不动了,她不顾自己的劳累,拉着的羊羔前腿,让羊羔趴在自己的背上,像背孩子一样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地行走,直到凌晨两点才回到家。
她的真诚感动了群众,其他人便主动要求养羊。如今,在她的发动和带领下,董箐村有154户农户加入了养羊大军,团结、永红等村民组一户不落,其中有102户是她亲自发动的。仅一年时间,户均收入就达2-3万元。
镜头二:她给农户担贷款
要养羊,首要的问题是解决资金来源。本来县里有政策,养羊农户可到信用社贷款3—5万元购买基础母羊,政府贴息两年,同时给每户补贴4000元修羊圈。但信用社有规定,超过一定年龄的老人和未婚青年不能享受这个待遇,需要有人担保才能贷款。
在董箐村,这样的老人和未婚青年有10多户,为了让他们能养上羊,她多方协调村干部给他们担保。最后还有10户农户找不到人担保,她就把丈夫的工资和自家的房屋、羊群全部作
为抵押,为他们担保贷款,涉及金额达30余万元。不仅这样,她还拿出自家贷款剩余的10000元来作为村民购羊的周转资金。
镜头三:她为群众做小事
“群众信任我,选我当村干部,我就要对得起群众的重托,脚踏实地为群众做事。”这是李安珍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由于村里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村里的有很多老年人,行动不便,她经常到乡里为他们置办生活用品、取养老保险金、低保金等。
团结组、永红组山高路远,道路崎岖,从外面运输材料建房、修圈等耗时耗力、成本又高,村民很无奈。为此,李安珍想了多种方法,最终她成功使用滑轮吊篮从山顶运输石块供村民建房,为村民节约了很多开支。
李安珍做得最多的,是调解工作,其中邻里纠纷、赡养老人的事情占了较大比例。哪家夫妻不合、哪家孩子不孝、哪家婆媳争吵,她知道后,都要亲自上门调解。在她看来,一个村就跟一个家庭一样,村民团结、邻里和睦,大家就能安居乐业,村里的发展就有希望。在村民们眼里,她是爱管闲事的村官。
“我并没有想过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只想踏踏实实地为村民做好每件小事。”李安珍说。
做好每一件小事,这其实是最实在、也是最不容易的。正是这一桩桩小事的积累,使董箐村变成了一个文明和谐的村庄。(陈钢报道)
相关信息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