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睛隆

不到晴隆 不知黔茶之贵重

2014年03月02日 10:53:27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袁小娟

    2月23日。黔西南州晴隆县营头大山连绵起伏,白雾缭绕其间,宛若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卷。

  34年前,晴隆县农业局农艺师卢其明在这座大山中发现了第三纪末第四纪初的四球茶茶籽化石。这块世界上最古老且唯一的茶籽化石,将全球茶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百万年以上,印证了脚下这块土地是世界茶源地。

  茶籽化石的罕见,证明了黔茶之“贵”。

  这一块茶籽化石的重要历史意义还表现在――“当时大家都在争论世界茶源地是在印度还是斯里兰卡,根本原因就在于茶源地将奠定一个国家在茶贸易中举足轻重的位置。”74岁的卢其明杵着木头拐杖说。

  茶源地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量,证明了黔茶之“重”。

  广西人卢其明16岁考取了遵义农校,选择了制茶专业后就爱上了茶。毕业分配到晴隆县农业局,“书上珍贵的古茶在这里竟然能找到,还有很多没有记载”。他欣喜若狂,扎根于此,从此“满大山乱跑收集古茶标本”。卢其明建立了当地第一个乡村茶场,制作了当地首批红茶。

  1979年11月的一天,为了古茶,卢其明又深入野兽时常出没的营头大山调查。他叫上了公社社长扛着自动步枪一起出发。在山上转的时候,他突然看到脚边一块石头像茶籽化石。卢其明捡起来仔细研究了半天,用纸包好放进挎包,不声不响地继续做古茶调查。

  后来经权威机构认证,这块石头就是茶籽化石。

  “偶然或者必然,就留给后人评说吧。”老人家兴致勃勃带记者们去看“活化石”。老人执意不坐车,走了5分钟路,来到一棵大约两米高的古茶前:这棵和茶籽化石的四球茶是同一品种。

  显然,当地拥有众多珍贵古茶资源,是茶籽化石发现的必然之一。

  “这些古茶现在赶上了好机会。政府现在非常重视发展茶产业。”老人摸着粗糙的树干说。

  2011年,晴隆投入45万元建立了原生态早生古茶树优异资源原种繁育苗圃。苗圃里长着20多个形态各异的品种。村民们积极送来身边的各种古茶枝条:爬路茶3号,来自中营镇爬路丫口;坝桶茶,来自碧痕镇坝桶;红岩茶17号,来自中营镇小红寨......

  这些具有本地特色的古茶开发,将为贵州茶产业注入独具特色的厚重。

  另一种厚重则来自于历史。当地人告诉记者,抗战期间,晴隆著名的二十四道拐上繁忙的运输车辆中,不少是运茶出去销售以换回急需的物资。二十四道拐上,明清时期修建的莫忙亭就是以前喝茶的地方。

  18年前,浙江绍兴人劳国云就盯上了晴隆的茶叶:满山的古茶树,常年云雾缭绕,做出的绿茶怎么会不好?贵州的春茶比江浙茶早20多天,发到市场总是一抢而光。2009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劳国云开始做基地,如今已经有2000亩。去年制作的绿茶仅苏州就销售了20吨。

  “今年大年初六茶园已经开采,比往年还早了10多天,发了100斤到华南市场。”劳国云泡了春茶,碧绿清香。

  茶产业的发展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参与。新加入者开发出了桃香、蜜香、玫瑰香等口味的红茶针对不同的用户。

  当地人也利用茶原料的丰富,开发出了用夏秋茶发酵酿成的茶酒。记者掀开酒坛的盖子,茶叶散发出浓郁的酒香。“现在我们年产茶酒300吨,产值5000万元。”经营着一家茶酒企业的舒腾忠告诉记者。

  晴隆的茶叶生产基地先后被农业部命名为“大叶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名优大叶茶生产基地”、“全国第一批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示范基地”。2011年3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晴隆绿茶”地理商标正式注册使用。全县现有茶叶专业合作社12家,茶叶加工企业42家。截至去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2.9万亩,去年实现干茶产量2543吨,实现农民增收7523万元。规划到“十二五”末,全县茶园种植面积达15万亩,产值达8亿元。(袁小娟)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不到晴隆 不知黔茶之贵重

贵州日报 | 2014年03月02日 10:53:27 | 袁小娟

    2月23日。黔西南州晴隆县营头大山连绵起伏,白雾缭绕其间,宛若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卷。

  34年前,晴隆县农业局农艺师卢其明在这座大山中发现了第三纪末第四纪初的四球茶茶籽化石。这块世界上最古老且唯一的茶籽化石,将全球茶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百万年以上,印证了脚下这块土地是世界茶源地。

  茶籽化石的罕见,证明了黔茶之“贵”。

  这一块茶籽化石的重要历史意义还表现在――“当时大家都在争论世界茶源地是在印度还是斯里兰卡,根本原因就在于茶源地将奠定一个国家在茶贸易中举足轻重的位置。”74岁的卢其明杵着木头拐杖说。

  茶源地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量,证明了黔茶之“重”。

  广西人卢其明16岁考取了遵义农校,选择了制茶专业后就爱上了茶。毕业分配到晴隆县农业局,“书上珍贵的古茶在这里竟然能找到,还有很多没有记载”。他欣喜若狂,扎根于此,从此“满大山乱跑收集古茶标本”。卢其明建立了当地第一个乡村茶场,制作了当地首批红茶。

  1979年11月的一天,为了古茶,卢其明又深入野兽时常出没的营头大山调查。他叫上了公社社长扛着自动步枪一起出发。在山上转的时候,他突然看到脚边一块石头像茶籽化石。卢其明捡起来仔细研究了半天,用纸包好放进挎包,不声不响地继续做古茶调查。

  后来经权威机构认证,这块石头就是茶籽化石。

  “偶然或者必然,就留给后人评说吧。”老人家兴致勃勃带记者们去看“活化石”。老人执意不坐车,走了5分钟路,来到一棵大约两米高的古茶前:这棵和茶籽化石的四球茶是同一品种。

  显然,当地拥有众多珍贵古茶资源,是茶籽化石发现的必然之一。

  “这些古茶现在赶上了好机会。政府现在非常重视发展茶产业。”老人摸着粗糙的树干说。

  2011年,晴隆投入45万元建立了原生态早生古茶树优异资源原种繁育苗圃。苗圃里长着20多个形态各异的品种。村民们积极送来身边的各种古茶枝条:爬路茶3号,来自中营镇爬路丫口;坝桶茶,来自碧痕镇坝桶;红岩茶17号,来自中营镇小红寨......

  这些具有本地特色的古茶开发,将为贵州茶产业注入独具特色的厚重。

  另一种厚重则来自于历史。当地人告诉记者,抗战期间,晴隆著名的二十四道拐上繁忙的运输车辆中,不少是运茶出去销售以换回急需的物资。二十四道拐上,明清时期修建的莫忙亭就是以前喝茶的地方。

  18年前,浙江绍兴人劳国云就盯上了晴隆的茶叶:满山的古茶树,常年云雾缭绕,做出的绿茶怎么会不好?贵州的春茶比江浙茶早20多天,发到市场总是一抢而光。2009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劳国云开始做基地,如今已经有2000亩。去年制作的绿茶仅苏州就销售了20吨。

  “今年大年初六茶园已经开采,比往年还早了10多天,发了100斤到华南市场。”劳国云泡了春茶,碧绿清香。

  茶产业的发展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参与。新加入者开发出了桃香、蜜香、玫瑰香等口味的红茶针对不同的用户。

  当地人也利用茶原料的丰富,开发出了用夏秋茶发酵酿成的茶酒。记者掀开酒坛的盖子,茶叶散发出浓郁的酒香。“现在我们年产茶酒300吨,产值5000万元。”经营着一家茶酒企业的舒腾忠告诉记者。

  晴隆的茶叶生产基地先后被农业部命名为“大叶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名优大叶茶生产基地”、“全国第一批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示范基地”。2011年3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晴隆绿茶”地理商标正式注册使用。全县现有茶叶专业合作社12家,茶叶加工企业42家。截至去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2.9万亩,去年实现干茶产量2543吨,实现农民增收7523万元。规划到“十二五”末,全县茶园种植面积达15万亩,产值达8亿元。(袁小娟)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