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睛隆

“最好的羊在晴隆”

2015年06月11日 09:52:52来源:中国黔西南 作者:戴时昌
“最好的羊在晴隆!”今年5月12日至13日,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在晴隆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时,走进生态畜牧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海权肉羊加工厂、网络销售中心,仔细查看和了解晴隆羊养殖、生产、销售情况后,这样称赞“晴隆羊”。
惊奇:晴隆羊没有角
站在大山之巅远眺,群山绵延,如奔跑的羊群,披着绿纱,朝气蓬勃,欢天喜地舞动夏天;近看,青草鲜嫩,长满山坡,羊儿正在悠闲地啃草,从山脚往上慢慢啃,慢慢嚼,啃时头点地,嚼时头朝天,就这样啃一会嚼一会,留下一坡草桩,一地羊粪。羊粪给草桩营养,几天后,又是一片鲜嫩的绿草,又有一群肥羊来啃来嚼。
羊啃草,粪养草,一年四季,就这样循环。
傍晚时分,羊群在主人的吆喝声中,陆陆续续回到羊圈,羊圈全是吊脚楼。羊住在吊脚楼上,粪便漏下楼去,楼上时时刻刻保持干爽干净,这样避免羊蹄被粪便浸泡,发生“脚蹄病”,让羊舒舒服服睡觉,睡觉的过程就是长肥的过程。
晴隆羊让人惊奇的是没有角,屁股滚圆如猪,肥腾腾的。有角的羊喜欢打架,没有一张好皮,受伤的羊要一个星期才能恢复身体,影响生长发育。没有羊角,就能和谐相处,专心吃草,静心睡觉,快速生长,按计划出栏。
晴隆羊是一个优良进化到第五代的最佳品种,是用杜泊羊、澳州白羊为父系,杜泊杂种羊、湖羊为母系进行人工授精杂交,在后代中进行巧妙选择和培育的理想型个体。具有杜泊羊的生长速度、澳洲白羊的肉质、克尔索羊的抗病能力、湖羊多产的优良特性,并具有世界上优质肉羊的品质。
晴隆羊双羔率75%,出生8个月就能长到50公斤以上,2014年,生产4000余只,饲养30只左右的农户,年收益在8万元以上。到目前,已选出5000只比较理想的种羊。
“晴隆模式”:奠定精准扶贫坚实基础
晴隆,是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是全省同步小康重点扶贫的4个贫困县之一,全县25度以上坡耕地占土地面积的65%,曾经是屙屎都不生蛆的石旮旯。
晴隆的发展,省委、省政府特别牵挂,州委、州政府特别关心,晴隆人特别勤奋。
进入二十一世纪,晴隆人穷则思变,集中智慧,以满山的草,满坡的羊宣战石漠化,挑战贫困,创造了“晴隆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树立为全国的典范。
早在2006年6月,全国南方草地畜牧业现场经验交流暨培训会议就在晴隆召开,总结和推广“晴隆模式”。时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高度评价“晴隆模式”:一是思路好、二是模式好、三是机制好。
继2006年现场会议后,2010年9月,再次在晴隆召开“石漠化地区种草养畜产业化扶贫贵州试点工作现场会”,决定在全国13个省和贵州43个县全面推开和继续巩固“晴隆模式”。在全国首批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中,有33个推广“晴隆模式”,都收到了较好的效益。
何为“晴隆模式”?
“因地制宜,靠人工种草养羊,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扶贫效益同步发展的模式,这是一个富民的模式。”县委书记姜仕坤说。
2000年,国家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晴隆县抢抓机遇,在国务院、省、州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发展种草养羊,由草地中心发放基础母羊到养羊户,生产羊羔后分成,母羊产权归草地中心所有。这样做的好处是减轻养羊户的负担和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也显现出来,少数养羊户不珍惜母羊,捡得的娃儿当球踢,小病不说,病到膏肓才说,甚至死了才说,给国家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对富民工程,国家舍得花钱。到2010年,累计投入资金7870多万元,种草29万亩,改良草地19万亩,建成优良种羊繁育基地示范点35个,覆盖14个乡(镇)、86个村。羊存栏达23.5万只,扶持11800户养羊,收入最高的达13.8万元,经济效益明显。
在晴隆的山山岭岭,多种牧草共生共荣,绿色逐步覆盖了裸露的石头,山变绿了,地有生机了,生态不再脆弱,有效遏制石漠化蔓延,明显改善生态环境。
10年的传道授业,在晴隆村村寨寨,涌现了50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和致富能人,他们积累了对病疫防治等专业技术,为做大做强“晴隆羊”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晴隆模式”助推了精准扶贫。
“1238”工程:助推同步小康
家住安谷乡安谷村的陈家平,把羊吆喝进羊圈,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边关圈门边对吃得胀鼓鼓的羊子说:“好好睡觉,快快长膘。”
2013年7月,陈家平得到政府补助3.3万元,建了这栋700余平方米的羊圈,又得到政府贴息贷款3万元,购买了120只基础母羊,一年多时间,就发展到260只,增加140只,按照一只羊赚1500元计算,这笔账是多少?陈家平算得兴奋起来。他说:“过去的穷日子不会再来了,幸福的日子一定会久长久远。”
发展与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老百姓收入。陈家平只是享受发展与改革的受益者之一。
2011年,县里提出实施“1238”工程:即到2017年,羊存栏达到100万只,发展养羊户2万以上,每户饲养基础母羊30只以上,户均年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
目标锁定后,关键是找准方法和路径。最好的方法和路径就是深化“晴隆模式”。把由草地中心与农户的“产权共享,利润分成”,改革为由政府帮助农户贷款购羊、资助建舍和种草,实现农民拥有全部产权,让养羊户从原来的为草地中心养羊转变为自己养羊。这样一来,养羊户责任心增强,珍惜基础母羊,做到自家的娃娃必须好好抱。
省政府锦上添花,解决退耕还草指标20万亩,补助资金1.3亿元。2012年启动,对实施的农户,每亩补助239元,连续补助两年。
晴隆自加压力,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每年预算500万元专项资金,确保草地生态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只要养羊户按照标准修建的羊圈,最少补助4000元;标准化养殖户购买农机具、青贮缸、青贮袋、兽用器械、羔羊料都有补贴;协助每户贷款3至5万元,购买基础母羊,政府贴息3年。
晴隆不断加强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内蒙古等畜牧业发达国家或省份合作,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重点在培训技术人员;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合作,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驻晴隆工作,联合攻关重大技术难题,培育自主知识产权。
通过村远程教育平台、实地培训、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培训技术人员,送培训、送资料、送光盘到学校、田间、羊圈,加强技术培训;在胚胎移植、品种改良、草种提升、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加强科技转化;组建县、乡(镇)、村三级技术服务队伍,全方位提供技术保障。
助农增收,核心在市场。目前,全县7万多户人家,有16800户养羊。养殖肉羊53万只,其中晴隆羊16万只,种草48万亩。围绕肉羊终端产品拉长产业链,建成海权肉羊加工厂,年可屠宰加工肉羊120万只,去年屠宰加工20万只。“蝴蝶排”“法式7肋”等“晴隆羊肉制品”通过电商远销国内外。
雨后天晴,空气清新。
山间草地上,羊儿依然在啃草。
太阳把正在修建的羊毛厂、有机肥厂、饲料厂、活羊交易市场照得通红通红的,工人们个个阳光灿烂,都在卖力干活。
随着厂、场的建成,实现“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日子就会越来越近,实现小康的目标也会越来越近,老百姓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最好的羊在晴隆”

中国黔西南 | 2015年06月11日 09:52:52 | 戴时昌
“最好的羊在晴隆!”今年5月12日至13日,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在晴隆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时,走进生态畜牧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海权肉羊加工厂、网络销售中心,仔细查看和了解晴隆羊养殖、生产、销售情况后,这样称赞“晴隆羊”。
惊奇:晴隆羊没有角
站在大山之巅远眺,群山绵延,如奔跑的羊群,披着绿纱,朝气蓬勃,欢天喜地舞动夏天;近看,青草鲜嫩,长满山坡,羊儿正在悠闲地啃草,从山脚往上慢慢啃,慢慢嚼,啃时头点地,嚼时头朝天,就这样啃一会嚼一会,留下一坡草桩,一地羊粪。羊粪给草桩营养,几天后,又是一片鲜嫩的绿草,又有一群肥羊来啃来嚼。
羊啃草,粪养草,一年四季,就这样循环。
傍晚时分,羊群在主人的吆喝声中,陆陆续续回到羊圈,羊圈全是吊脚楼。羊住在吊脚楼上,粪便漏下楼去,楼上时时刻刻保持干爽干净,这样避免羊蹄被粪便浸泡,发生“脚蹄病”,让羊舒舒服服睡觉,睡觉的过程就是长肥的过程。
晴隆羊让人惊奇的是没有角,屁股滚圆如猪,肥腾腾的。有角的羊喜欢打架,没有一张好皮,受伤的羊要一个星期才能恢复身体,影响生长发育。没有羊角,就能和谐相处,专心吃草,静心睡觉,快速生长,按计划出栏。
晴隆羊是一个优良进化到第五代的最佳品种,是用杜泊羊、澳州白羊为父系,杜泊杂种羊、湖羊为母系进行人工授精杂交,在后代中进行巧妙选择和培育的理想型个体。具有杜泊羊的生长速度、澳洲白羊的肉质、克尔索羊的抗病能力、湖羊多产的优良特性,并具有世界上优质肉羊的品质。
晴隆羊双羔率75%,出生8个月就能长到50公斤以上,2014年,生产4000余只,饲养30只左右的农户,年收益在8万元以上。到目前,已选出5000只比较理想的种羊。
“晴隆模式”:奠定精准扶贫坚实基础
晴隆,是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是全省同步小康重点扶贫的4个贫困县之一,全县25度以上坡耕地占土地面积的65%,曾经是屙屎都不生蛆的石旮旯。
晴隆的发展,省委、省政府特别牵挂,州委、州政府特别关心,晴隆人特别勤奋。
进入二十一世纪,晴隆人穷则思变,集中智慧,以满山的草,满坡的羊宣战石漠化,挑战贫困,创造了“晴隆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树立为全国的典范。
早在2006年6月,全国南方草地畜牧业现场经验交流暨培训会议就在晴隆召开,总结和推广“晴隆模式”。时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高度评价“晴隆模式”:一是思路好、二是模式好、三是机制好。
继2006年现场会议后,2010年9月,再次在晴隆召开“石漠化地区种草养畜产业化扶贫贵州试点工作现场会”,决定在全国13个省和贵州43个县全面推开和继续巩固“晴隆模式”。在全国首批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中,有33个推广“晴隆模式”,都收到了较好的效益。
何为“晴隆模式”?
“因地制宜,靠人工种草养羊,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扶贫效益同步发展的模式,这是一个富民的模式。”县委书记姜仕坤说。
2000年,国家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晴隆县抢抓机遇,在国务院、省、州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发展种草养羊,由草地中心发放基础母羊到养羊户,生产羊羔后分成,母羊产权归草地中心所有。这样做的好处是减轻养羊户的负担和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也显现出来,少数养羊户不珍惜母羊,捡得的娃儿当球踢,小病不说,病到膏肓才说,甚至死了才说,给国家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对富民工程,国家舍得花钱。到2010年,累计投入资金7870多万元,种草29万亩,改良草地19万亩,建成优良种羊繁育基地示范点35个,覆盖14个乡(镇)、86个村。羊存栏达23.5万只,扶持11800户养羊,收入最高的达13.8万元,经济效益明显。
在晴隆的山山岭岭,多种牧草共生共荣,绿色逐步覆盖了裸露的石头,山变绿了,地有生机了,生态不再脆弱,有效遏制石漠化蔓延,明显改善生态环境。
10年的传道授业,在晴隆村村寨寨,涌现了50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和致富能人,他们积累了对病疫防治等专业技术,为做大做强“晴隆羊”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晴隆模式”助推了精准扶贫。
“1238”工程:助推同步小康
家住安谷乡安谷村的陈家平,把羊吆喝进羊圈,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边关圈门边对吃得胀鼓鼓的羊子说:“好好睡觉,快快长膘。”
2013年7月,陈家平得到政府补助3.3万元,建了这栋700余平方米的羊圈,又得到政府贴息贷款3万元,购买了120只基础母羊,一年多时间,就发展到260只,增加140只,按照一只羊赚1500元计算,这笔账是多少?陈家平算得兴奋起来。他说:“过去的穷日子不会再来了,幸福的日子一定会久长久远。”
发展与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老百姓收入。陈家平只是享受发展与改革的受益者之一。
2011年,县里提出实施“1238”工程:即到2017年,羊存栏达到100万只,发展养羊户2万以上,每户饲养基础母羊30只以上,户均年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
目标锁定后,关键是找准方法和路径。最好的方法和路径就是深化“晴隆模式”。把由草地中心与农户的“产权共享,利润分成”,改革为由政府帮助农户贷款购羊、资助建舍和种草,实现农民拥有全部产权,让养羊户从原来的为草地中心养羊转变为自己养羊。这样一来,养羊户责任心增强,珍惜基础母羊,做到自家的娃娃必须好好抱。
省政府锦上添花,解决退耕还草指标20万亩,补助资金1.3亿元。2012年启动,对实施的农户,每亩补助239元,连续补助两年。
晴隆自加压力,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每年预算500万元专项资金,确保草地生态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只要养羊户按照标准修建的羊圈,最少补助4000元;标准化养殖户购买农机具、青贮缸、青贮袋、兽用器械、羔羊料都有补贴;协助每户贷款3至5万元,购买基础母羊,政府贴息3年。
晴隆不断加强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内蒙古等畜牧业发达国家或省份合作,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重点在培训技术人员;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合作,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驻晴隆工作,联合攻关重大技术难题,培育自主知识产权。
通过村远程教育平台、实地培训、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培训技术人员,送培训、送资料、送光盘到学校、田间、羊圈,加强技术培训;在胚胎移植、品种改良、草种提升、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加强科技转化;组建县、乡(镇)、村三级技术服务队伍,全方位提供技术保障。
助农增收,核心在市场。目前,全县7万多户人家,有16800户养羊。养殖肉羊53万只,其中晴隆羊16万只,种草48万亩。围绕肉羊终端产品拉长产业链,建成海权肉羊加工厂,年可屠宰加工肉羊120万只,去年屠宰加工20万只。“蝴蝶排”“法式7肋”等“晴隆羊肉制品”通过电商远销国内外。
雨后天晴,空气清新。
山间草地上,羊儿依然在啃草。
太阳把正在修建的羊毛厂、有机肥厂、饲料厂、活羊交易市场照得通红通红的,工人们个个阳光灿烂,都在卖力干活。
随着厂、场的建成,实现“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日子就会越来越近,实现小康的目标也会越来越近,老百姓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