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观区旧貌
东观区新貌
亮点黔西南讯 黔西南州晴隆县城东观区(北片区)规划用地1366亩,目前,完成土地开发600余亩,完成投资近7亿元。“五纵三横”的骨架路网建设5.2公里,排污、排洪渠建设1.1公里,项目投资1.3亿元;新建民族风情街占地150亩,完成投资超0.6亿元;商业土地开发224亩,项目投资超5亿元。……一组组数据记录了晴隆东观新区“一年打基础,两年树形象,三年大变样”的发展历程。
继往开来 乘风破浪
2012年前,东观区零散居住着363户1317人,以种植农作物为主,进城靠步行,辛苦一天收入不过几十元,“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这些农户的真实写照。
为打破现状,县人民政府于2007年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第三轮修编,近期规划2007~2015年,东观区规划用地面积1366亩,目标居住人口2万人,开发用地含商业、交通客运、文化娱乐、休闲广场等综合功能。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2009年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明确开发地块,开发强度。要实现规划目标,新城区开发建设是关键,起着“龙头”作用,但如何发展,如何实现目标目标,是晴隆亟需解决的问题。
2010年,贵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制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建设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努力建设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2011年黔西南州政府六届六次会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统筹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镇发展战略新格局和空间新体系。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出台,提出战略定位,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破交通瓶颈制约。
中央、省、州文件的出台,为晴隆跨越发展和东观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晴隆县委、县政府紧跟时代步伐,抢抓机遇,借助中央和省州相关政策的东风,决定立即启动新区建设。2012年2月成立中共晴隆县城东观区工作委员会、晴隆县城东观区管委会,要求县政府、人大、政协、财政、国土、住建等20多个部门全力配合,以“基础设施先行、旅游发展助推”的理念为指引,围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新区为重点,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
“干”字当头 直挂云帆
晴隆县委、县人民政府抽调全县20余名技术骨干组建东观区工委、管委会,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县委宣传部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及政协副主席等几个县处级领导全部上阵,在新区发展的道路上、在辛勤耕耘的历程中,谱写了一曲曲生动的发展之歌。
新区开发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原则,掀起开发建设的新高潮。东观新区规划地因地势影响,每逢雨季到来新区低洼处的洪水常常无法得到及时排除,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统筹兼顾,加强管网配套,陆续开工新区排污、排洪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贵州省十二五规划,骨架畅通、干支协调、形成网络的要求,2012年~2015年期间,新区陆续实施路网主次干道10条,规划建设总长7.1公里。实施晴隆大道(G60高速连接线)、6号路期间,首次采用综合管沟建设,对实现地下空间的有效综合利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提高城市维护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G60高速公路县城连接线改扩建项目时,晴隆县人民政府县长查世海亲自把脉问诊,实地踏勘,将原设计27米宽双向两车道扩建为36米宽双向六车道。晴隆“大门”由“单开门”升级为“双开门”,提升了晴隆整体形象,为新区招商引资、筑巢引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造民族特色风情街。既要处理好新区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又要推动旅游项目多样化、规模化发展,实属不易。东观区管委会组织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白天看场地、晚上看图纸,经过近三个多月的实地调研,根据选址地形,结合地理优势,通过反复修改、几经评审,以“节约投资、特色为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最终确定民族风情街设计方案。2013年8月投资0.6亿元的民族风情街破土动工,规划总体呈三轴五区“人”字型布局,东西两面为自然山体,地块宽度86米,南北两面与市政道路相连,宽度840米,沿规划道路敷设有完善的水、电、气及通信干管。中心规划建设约3000平方米休闲娱乐广场,规划绿化面积达4000平方米。
加快发展城镇公共交通。2013年6月,晴隆公交车试运营,公交线路延伸至新区。2014年9月,晴隆交通客运站在新区开工,占地面积50亩,总投资0.5亿元,促进城市公交向郊区和邻近乡村延伸,增强城镇公共服务功能。新区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靠的是毅力、靠的是辛勤耕耘。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瓶颈的打破,潜在的价值即将变为现实的价值。
转眼四载 成绩斐然
2012年至2015年,新区总投资近7亿元,“五纵三横”的骨架路网雏形凸显。3.7公里综合管沟全部投入使用,“空中蜘蛛网”成为历史,电力、通讯、供水等管网搬入“新家”,基本实现新区全覆盖。首栋百米高层的“印象莲城”1号、2号、3号楼拔地而起,凸显晴隆之窗及占地143亩的“天隆家园”C区、D区两个小区入住超500户近2000人。民族风情街新建道路总长4.1公里,修建水体景观1.9公里,安装仿古护栏3820米,建设中心休闲广场2890平方米,种植绿化面积近4000平方米,完成立面改造5.65万平方米,檐口雨篷装饰长度4349米,总投资400余万元。255户安置户搬迁新居热闹非凡,民居以青砖灰瓦为主基调加以木结构衬托,入口牌坊以仿古为主加以斗拱装饰,古色古韵的装饰风格,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必是一处深受游客喜爱的去处。
笔者站在山顶放眼望去,新区内一条条路网如同银蛇般蜿蜒,拔地而起的高楼似是挺拔的身躯,蔚为壮观。想到当下脱贫攻坚,全民同步小康,一股“雄关漫步真如铁 而今漫步从头越”涌上心头。
科学发展 任重道远
回顾四年发展历程 新区旧貌换新颜。
“十三五”期间,晴隆县委、县人民政府将继续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原则,结合新区开发现状,抓好、抓紧规划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力发展旅游、开拓创新,既要打造“袖珍”山城现代文化,又要保护地方特色文化,正确处理创新与保护关系,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互相发展、互相促进。
根据新区规划,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拟改扩建晴隆大道至G60晴隆收费站约2.9公里道路,将晴隆“大门”再次扩大,新建总长约2.7公里进城道路,将新区发展继续延伸。随着新区人越来越多,百姓活动场越来越挤,为完善新区配套服务设施,拟规划建设建文化活动中心及综合停车场项目约4万平方米。2017年拟投资2.2亿元新建、改扩建路网7.5公里,拟规划建设建文化活动中心及综合停车场项目约4万平方米。
2016年10月18日县城东观区管委会召开项目建设调度会,要求打好新区发展和脱贫攻坚这场持久仗。新区发展任重而道远!今天的“成果”就是明天的“种子”,科学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全民同步小康才是目的。利用地方优势激发蕴藏着脱贫攻坚的财富源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晴隆将继续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后发赶超的精神,在十三五期间继续谱写晴隆发展新篇章。
(张向东 摄影报道)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