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睛隆

晴隆县“六项行动”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法治宣传工作

2017年09月22日 14:53:21来源:亮点黔西南 作者:邱纳林

易地搬迁扶贫工作面临搬迁地域广、搬迁人口多,多民族聚集,人口环境复杂等问题,迁移农户在融入搬迁地过程中,容易引发各类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问题。为推动我县易地扶贫搬迁顺利实施,晴隆县采取“六项行动”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法治宣传“安居行动”,使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以适应新安置地区生活。

一是广泛开展“送法进安置区”活动。全面推进“按需普法”,变以往“我宣传什么你听什么”的“填鸭式”宣传方式为“你需要什么我讲什么”的“按需式”宣传方式,针对不同普法对象的接受能力,采取超市式供应、菜单式服务、订单式配送的方式,分类施教专门法律知识;以法制文艺演出、法制电影展播、法律咨询、法制讲座、法制图片展览、发放法律资料等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来进行宣传教育,吸引广大搬迁对象参与到普法活动中来,激发他们学法、用法的热情;开展“手拉手法治宣传活动”,在搬迁对象子女较为集中的中小学,组织学校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等为学生讲授法制课,通过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促使学生和家长共同学习,相互提高,将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延伸到搬迁对象家庭中去。
二是在安置区选聘法治宣传员和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育活动。在每栋搬迁安置楼内选聘一名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一定法律素质的人员作为搬迁安置区安置楼法治宣传员,使之成为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生力军;在每栋搬迁安置楼内培育10名以上“法律明白人”,加强对“法律明白人”培训力度,使安置楼“法律明白人”的法制宣讲能力和依法解决纠纷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法治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是加强安置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在安置区设立人民调解室,合理整合辖区资源,在安置区内选聘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成年公民担任安置区调解员,使矛盾及时就地调解,把矛盾纠纷消除在源头、化解在安置区;
四是加强搬迁安置区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利用现有基础条件,因地制宜,大胆创新,通过设立法治文化公园或广场,将法治文化与本地民族特色资源结合起来,让广大群众在休闲娱乐中轻松学法,让群众在休闲中学法,健身时悟道,接受法治文化熏陶,提高法律素养。
五是加搬迁安置区大法律服务力度。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的作用,采取“定期值守”和“电话问诊”相互结合的方式做好服务;在建立安置区法律援助联络点,逐步降低农村法律援助的门槛,不断扩大对搬迁对象的法律援助覆盖面,为搬迁对象学习法律知识、获取法律服务提供稳定便利的场所。
六是扎实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围绕精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大局,精准把握“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内容和形式,完善民主选举程序,完善民主议事程序,建立健全村级事务,特别是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落实“一事一议”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完善公开办事程序,建立健全规范的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引导搬迁对象积极参与到此项中去,以主人翁的心态顺利融入当地生产生活中。
 
(邱纳林)
责编:张耀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晴隆县“六项行动”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法治宣传工作

亮点黔西南 | 2017年09月22日 14:53:21 | 邱纳林

易地搬迁扶贫工作面临搬迁地域广、搬迁人口多,多民族聚集,人口环境复杂等问题,迁移农户在融入搬迁地过程中,容易引发各类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问题。为推动我县易地扶贫搬迁顺利实施,晴隆县采取“六项行动”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法治宣传“安居行动”,使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以适应新安置地区生活。

一是广泛开展“送法进安置区”活动。全面推进“按需普法”,变以往“我宣传什么你听什么”的“填鸭式”宣传方式为“你需要什么我讲什么”的“按需式”宣传方式,针对不同普法对象的接受能力,采取超市式供应、菜单式服务、订单式配送的方式,分类施教专门法律知识;以法制文艺演出、法制电影展播、法律咨询、法制讲座、法制图片展览、发放法律资料等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来进行宣传教育,吸引广大搬迁对象参与到普法活动中来,激发他们学法、用法的热情;开展“手拉手法治宣传活动”,在搬迁对象子女较为集中的中小学,组织学校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等为学生讲授法制课,通过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促使学生和家长共同学习,相互提高,将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延伸到搬迁对象家庭中去。
二是在安置区选聘法治宣传员和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育活动。在每栋搬迁安置楼内选聘一名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一定法律素质的人员作为搬迁安置区安置楼法治宣传员,使之成为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生力军;在每栋搬迁安置楼内培育10名以上“法律明白人”,加强对“法律明白人”培训力度,使安置楼“法律明白人”的法制宣讲能力和依法解决纠纷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法治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是加强安置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在安置区设立人民调解室,合理整合辖区资源,在安置区内选聘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成年公民担任安置区调解员,使矛盾及时就地调解,把矛盾纠纷消除在源头、化解在安置区;
四是加强搬迁安置区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利用现有基础条件,因地制宜,大胆创新,通过设立法治文化公园或广场,将法治文化与本地民族特色资源结合起来,让广大群众在休闲娱乐中轻松学法,让群众在休闲中学法,健身时悟道,接受法治文化熏陶,提高法律素养。
五是加搬迁安置区大法律服务力度。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的作用,采取“定期值守”和“电话问诊”相互结合的方式做好服务;在建立安置区法律援助联络点,逐步降低农村法律援助的门槛,不断扩大对搬迁对象的法律援助覆盖面,为搬迁对象学习法律知识、获取法律服务提供稳定便利的场所。
六是扎实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围绕精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大局,精准把握“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内容和形式,完善民主选举程序,完善民主议事程序,建立健全村级事务,特别是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落实“一事一议”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完善公开办事程序,建立健全规范的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引导搬迁对象积极参与到此项中去,以主人翁的心态顺利融入当地生产生活中。
 
(邱纳林)
责编:张耀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