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位中美学者到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参观考察
廖飞贺登祥陪同
12月8日,出席贵阳“太平洋战争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的60多位中美专家学者来到晴隆“二十四道拐”进行参观考察,重温和见证中美军民携手共同抗日、联合反法西斯战争的这段光辉历史,加深对“二十四道拐”在二战中重要战略意义的认识。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教授宫力,史迪威将军的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等专家学者参加了参观考察活动。州委副书记、兴仁县委书记廖飞,州委常委、副州长贺登祥陪同参观考察。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开始携手打击在华日本侵略者。1945年3月26日,由美国随军记者约翰·阿尔贝特拍摄发表的“二十四道拐”老照片——长长的车队沿着“二十四道拐”呈“S”状的陡峭山路,从幽深谷底向险峻山顶缓慢爬行运送物资。照片所显示的是一幅奇伟卓绝的景象,成为中美盟军团结抗战壮举的象征而轰动世界。照片上所表现的是二战时期中国国际大通道运输援华物资的艰险,同时也反映了中美两国军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抗击法西斯的不屈不挠精神,“二十四道拐”也成为“史迪威公路”的一个形象标识,被称为“历史弯道”。2006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二十四道拐”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扬中外,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领略“二十四道拐”的雄奇险峻和重温当年中美盟军团结抗战的壮举。
当天,薄雾笼罩的“二十四道拐”显得更加雄奇险峻、神圣而庄严,中美专家学者们登上观景台凭栏远眺,见证了中美联合抗击法西斯光辉历史的这段象征。学者们表示,“二十四道拐”是一部伟大的艺术珍品、一面历史的镜子、一座自由的丰碑,通过实地参加,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历史,更加体会到和平、友谊的来之不易。大家纷纷合影留念,把这段珍贵的历史留存和记录。
作为史迪威将军的外孙,美军上校军官,约翰·伊斯特布鲁克表示,“二十四道拐”是史迪威公路的重要象征,下一步将竭尽所能致力于对“二十四道拐”的研究、宣传、开发。宫力建议,要把“二十四道拐”周围的生态保护好,把“二十四道拐”维护好,并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二十四道拐”的宣传推介力度,让“二十四道拐”在新时期发挥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最佳目的地的等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更进一步向前发展。
随后在晴隆举行的欢迎午宴上,贺登祥代表州委、州政府向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向他们介绍了我州的基本情况和“二十四道拐”的相关情况。他说,各位专家学者相聚雄奇险峻的“二十四道拐”,重温这段见证中美军民共同抗日、联合反法西斯战争的难忘的精彩历史,这对于推介晴隆“二十四道拐”、推动中美战略合作关系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他还代表州委、州政府向国内外知名的抗战历史研究学者、向世界证明所在地在晴隆的戈叔亚先生授予黔西南州“荣誉公民”称号。
午宴上,宫力向活动协办方晴隆县赠送了研究二战、“史迪威公路”和“二十四道拐”的相关书籍和论文等礼品。(张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