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谟县“五六七”同步推进 创新农村基层监管模式
亮点黔西南讯 黔西南州望谟县地处山区,居住分散,乡镇辐射半径大,行政成本高,为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管,有效防止群众身边腐败案件的发生,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从2013年5月以来,按照贵州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宋璇涛和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李景辉的批示精神,望谟把乡镇纪检组织建设试点作为县、乡党委(纪委)一把手工程来抓,积极探索 “五六七”工作模式,乡镇纪检组织得到了加强和改善,监督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发挥,成效凸显。
健全机制——“五个创新”整合力量
一是推行双重考核。乡镇纪委同时受县委组织部和县纪委双重考核,考核比例各占50%,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提拔的重要依据,使重党委政府、轻纪委工作的现象得到有效解决。县纪委考核注重工作实绩,解决了纪检监察干部开展工作怕得罪人、怕丢选票的后顾之忧。二是拓宽任职条件。在配备乡镇纪检干部中,针对少、边、穷地区人才紧缺,很多乡镇具备任职条件的公务员极少,导致岗位长期空缺的实际,县委决定:乡镇纪委专职副书记、监察室主任职位任职条件放宽到事业身份的干部,任职期间享受纪检津贴,身份保持不变,拓宽了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选拔的渠道,解决了无人可配的问题。三是建立片区协作机制。将相邻的几个乡镇设置为一个协作区,每个协作区的负责人由一名县纪委常委担任,如遇重大案件、重大工作推进时,由协作区负责人负责整合工作力量,提高效率。同时建立县纪委常委、监察局班子成员联系片区制度,将所联系乡镇的党风廉政建设执行情况与年终纪检监察干部的考核、奖惩挂钩。四是成立村级监督组织。在全县各村设立村级监督委员会,将在群众中威信高,有一定政策水平、工作经验丰富、公道正派、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离退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寨老选聘为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廉情信息员,有效解决了不敢监督、不善于监督的问题。为留住人,各乡镇从多渠道解决监督委员会人员的报酬,有的乡镇将村务监督委员主任和纪检员纳入乡级财政预算,与村常务干部同工同酬;有的乡镇监督委员会人员兼任有待遇的护林员、防疫员;有的乡镇,将村务监督委员主任、纪检员、廉情信息员作为村支两委后备培养人选,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五是强化监督手段。乡镇党委、政府充分授权村务监督委员会,明确规定:凡村两委召开的各种会议,必须通知监督委员会成员参加;凡村两委实施的重点工程、资金使用、物资采购(发放)、村务财务公开,必须事前征求监督委员会的意见,并经审核签字后方可实施,使“软监督”变成了“硬监督、真监督”。
强化措施——“六化同步”,全面推进
一是网络化夯实纪检组织。全县18个乡(镇、街道)均配备1名纪委书记、1名纪委专职副书记、1名监察室主任,选举5名纪委委员;161个村级设立监督委员会,选举委员3-5名,同时从驻村帮扶干部中明确1人为廉政指导员,1102村民组(自然寨)均设1名廉情信息员,乡镇纪检监察人员从试点前的60人增加到现在的2068人,率先实现了纪检组织乡、村、组(自然寨) “三级”网络全覆盖,使纪检监察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村和组,扫除了监管盲区,切实解决了农村基层监管薄弱的问题。二是制度化严格目标考核。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村纪检组织工作制度、议事制度、学习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和报告等制度,量化乡(镇、街道)站所、村两委、村委监督委员会考核办法,加强日常管理。三是常态化服务人民群众。通过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增设“解民忧诉求”窗口、建立便民流动服务站、发放“连心卡”等形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窗口自今年6月建立以来,17个窗口接待人民群众328人(次),登记群众提出问题153个,解决问题73个,答复80个。发放全民联系卡和连心卡万余份,建立便民流动服务站34个。同时还在基层纪检组织中开展用真心交农民朋友、用真话换群众实话、用真情解决群众困难的“三真解民忧”活动。四是重点化突出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乡镇站所和村两委干部作风建设、惠农政策的落实、项目资金的管理、维护政治纪律、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等的督查。五是互动化开展廉政教育。将廉政文化教育与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美丽乡村”活动相结合,在各乡镇均建立了廉政文化宣传队,采用双语(汉语、布依语)编排勤政廉政节目,制作固定宣传牌、设立民族(廉政)文化展厅、设立文化书屋,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宣传活动,同时探索接边乡镇廉政教育机制,开展接边乡镇廉政教育工作。六是协作化加强案件查办。建立县纪委(监察局)班子成员联系乡镇工作机制和形成乡镇纪检工作协作联动机制,探索建立跨省、县接边乡镇纪检监察案件沟通工作协作机制,如望谟县纪委监察局与广西乐业县纪委监察局就建立了首个接边地区党风廉政建设互动机制,成立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力量、资源共享,共同开展廉政教育和案件查办。乐元镇与贞丰县沙坪乡、鲁贡镇、鲁容乡、册亨县岩架镇成立了“北盘江沿江乡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协调解决了多起移民纠纷案件,维护了库区稳定。
注重载体——“七个结合”强化监督
一是与灾后重建和重大项目实施相结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望谟县“6.06”洪灾,给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规划用三年的时间,投入灾后重建资金38亿元,项目多、资金大、涉及面广,灾后重建是望谟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县各级纪检监察干部同步跟进、全程跟踪,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参与,确保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运行安全。目前共实施灾后重建项目330个,到位资金17亿余元,未发现一起违法违纪案件。
二是与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相结合,确保群众得实惠。重点实施对民政低保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良种补贴、退耕还林等资金的监督,共开展监督检查65次,涉及惠农资金1.2亿元,专题对民政资金、营养午餐资金、财政扶贫资金进行了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督促相关乡镇、村进行整改,确保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千家万户。
三是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县各级纪检监察人员既是“监督员”又是信访“接待员”,经常深入基层听取群众声音,化解社会矛盾,共收集梳理各类热点难点问题153件,解决73件,答复80件,参与调处群众矛盾纠纷117件,例如油迈乡通过开展加强纪检组织建设活动,实现群众零上访。
四是与村务、财务、党务公开相结合,让群众明白。村级监督委员会始终将村务、财务、党务公开作为重点,适时监督村两委公开村务、财务、党务工作开展情况,基本实现一个季度公开一次,并且需要有村级监督委员会的签字方可公开,真正实现“真公开、实公开”,目前共督促村两委开展“三公开”531次,真正实现了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如蔗香村设立了理财小组,配备了专门的出纳和会计,设立了村级专户,实现了对村财务的规范化管理。
五是与干部作风建设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各级纪检监察组织深入开展作风建设督查,重点监督干部“四风”问题,共开展监督检查80余次,口头教育批评26人,进一步扭转了干部作风,积极参与控辍保学、计划生育、村级换届等中心工作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监督干部作风问题和了解干部工作情况,并将了解到的情况跟群众进行沟通,督促干部到岗到位,认真履职,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加强对农村党员的监管,促进党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六是与案件查办相结合,解决无人办案问题。未开展试点工作之前,每个乡镇只有1-2名纪检监察人员,不能独立开展办案,开展试点工作后,各乡镇配备了纪检监察人员5-8人,并且成立了片区协作机制,整合了工作力量,提高了办案能力。如新屯镇在夯实基层纪检组织后,自办案件7件,协助办案1件,去年办理案件为1件,同比增加了7件,乡镇纪检组织在办案上有较大的突破。
七是与化解农村矛盾相结合,维护社会稳定。一是乡镇纪委成为群众反映问题的“接待站”。通过“解民忧诉求窗口”,共接待群众咨讯和办理事项503人次615件。二是村级监督委员会成为沟通村两委与群众的“连心桥”。村级监督委员会成为群众身边的纪委和公平正义的代言人,得到群众的信任,一方面是强化了对村两委工作的监管,另一方面成为沟通群众与村两委的“连心桥”,群众有时对村两委开展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监督委员会及时出面,化解群众的疑虑,形成了共识。三是廉情信息员成为党委政府的“嘴巴”和“耳朵”。一方面是传达了党委政府的声音和各项工作的安排部署,使各项政策入脑入心,实现全覆盖。另一方面是听取群众的声音,反映村组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腐败现象,目前全县廉情信息员共反映问题信息132条,上报信访件35件,为县纪委提供案件线索31条,立案查处20件,成为案件线索的重要来源。(李朝学报道)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