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黔西南讯 望谟县各级党组织自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期间,广泛开展自查自纠,边学边查边改活动,在为缩短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上接人气,下接地气,实实在在抓出成效。
服务学生,从细微处抓起
望谟县民族中学根据征求的意见,新学期开始对学生实行全封闭寄宿制管理,为方便学生在校就餐购物及加强食堂管理,在学校食堂、小卖部、打电话、信息联络等启用IC电磁卡。
该IC电磁卡(校园一卡通)使学生可预先将自己的生活费存在卡上,而每天消费都有限额,从而有效地控制学生乱花钱的行为,而一旦丢失了也只需及时挂失就可以确保不丢失相关费用。从而取代学生在校购物、就餐等消费时现行的现金交易现象。校园一卡通的使用还可以通过校讯通,实现平安短信、家校互动、亲情通话等功能,为平安校园建设提供最有力的保障,为广大家长提供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良好通道,为教师建立促进家校和谐互动的桥梁。
服务农民工,从法律援助做起
望谟县司法局联合县总工会、县法律援助中心组织律师、公证员、法律工作者,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布依枫林小城、打易镇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工地上开展了专门的法律援助宣传和培训活动。
在打易镇移民搬迁工程项目部各班组工人和所有农民工15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中,县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为农民工讲解了法律援助的受理范围、事项、申请程序、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等,县总工会以工作中遇到的农民工维权案例向大家解说了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然后由司法部和法律援助基金会派遣到望谟县的法律援助志愿者就农民工讨薪、工伤赔偿等内容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同时,还向在场农民工发放了“六五普法知识问答”“怎样维护您的劳动权利”“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等宣传资料和印有法律援助咨询电话的环保袋600余份。
服务基层干部,从计划生育工作改起
望谟县大观镇党委、政府在落实计生绩效管理过程中,结合实际改进工作,探索出按月下达任务、按月兑现奖惩、按月督促落实计生工作的好方法,有效推动全乡计生工作的开展。
——按月下达任务,重在让干部“会做事”。该镇每次下达计生任务,都将各项计生工作综合起来,制作工作说明书,将任务数量、工作目标、完成步骤、实施方法、截止时效归纳整理后发放给计生干部。
——按月兑现奖惩,重在让干部“想做事”。该镇将每月计生工作纳入村干部工资星级评定。由专人负责将每个计生专干、每个村的计生工作记录存档,月末对完成工作件数最多、质量最好的个人和村进行奖励,对工作完成件数最少、质量最差的个人和村进行惩处。
——按月督促落实,重在让干部“受监督”。该镇成立专业计生督查组,督查组每天将所有村、所有计生干部的工作任务、工作进展、工作难点等情况详细记录,下班前向领导班子汇报。第二天将领导班子的要求反馈给村和个人,对进度慢进行催促,遇到问题即刻帮助解决,质量不达标的马上要求整改。
服务群众,从解决实际问题帮起
望谟县紧紧围绕“向惰政宣战,做勤政先锋”主题实践活动,以“双帮双创双诚信”为载体,通过“三个抓手”深入基层解决突出问题,扎实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以实际行动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着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真抓“精准扶贫”,给群众交“脱贫卷”。帮扶领导干部和驻村干部进村、进组、进户,接地气、通下情,摸清群众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民生实情,一边解决眼前急事,帮助群众度过难关,一边加强智力帮扶,重点解决通组公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种植养殖等民生实事,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据统计,省州县乡驻村“四级联动”,在驻村工作中共协调交通水利、村级组织活动室、产业发展等项目76个,落实帮扶资金共计3090余万元,办理实事3100多件。
实抓“服务中心”,给群众交“解诉卷”。设置群众工作中心综合办公室、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联合接访服务中心。联合接访服务中心内设1个说事室、1个候访室、1个信访律师室、1个社情民意室、5个接访窗口;全县成立了18个群众工作站、165个群众工作室;群众工作中心增设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常年有2名干警到中心开展工作。着力抓好群众中心(站、室)运转,认真收集民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有理有据解决群众反映的一切问题。设立书记、县长民情民意网上信箱、开通民情民意热线、发放民情民意调查表、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民意直通车”活动,畅通广大党员群众反映情况、表达诉求的渠道。截止目前,书记、县长信箱共收集到71条意见建议,发放民意调查问卷5500多份,工作中心(站、室)接访群众1800多人,受理各类事项336件,已办理252件。
狠抓“边查边改”,给群众交“小康卷”。围绕“六项行动计划”,通村“小康路”力争达到1100公里;“小康水”工程,推进“小农水”、“坡耕地治理”、中小河流治理、“三小水利工程”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小康电”工程,年底前完成110千伏望谟变电站增容及2014年农村配网改造项目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小康讯、小康房、小康寨”项目建设。以“六个村到户”为抓手,对103个贫困村23598户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力争全县今年每个村都建立起1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的层面主推“3336”工程,在乡镇、村推行“一品为主、多品共荣、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力争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有一个较快的增长,实现摘脱贫困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