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黔西南讯 黔西南州望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贵州省同步小康困难县和滇黔桂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山高、坡陡、谷深和脆弱的自然环境使得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的群众较多,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任务繁重。为使工作顺利推进,望谟县“五举措,确保五个起来”稳步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作。
一、加强政策扶持,确保群众富裕起来
望谟县2012年度批复实施搬迁安置424户2001人,涉及8个乡镇、16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安置点为县城“布依枫林小城” 268户1288人、麻山乡牛场村板凳坳100户423人、桑郎镇百花河56户290人,已经全部入住。为确保群众安居乐业,早日富裕起来,望谟县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在政策扶持方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和扶贫开发新模式,除了结合国家现有优惠政策进行扶持之外,对于入住县城集中安置点的群众,还能享受“六项政策”。即提供一套优惠住房、免费提供技能培训、提供一个就业岗位、解决一个城镇低保、继续享有原村集体相关优惠政策、优先购买“布依枫林小城”区域内商铺摊位开展经营活动。通过整合各方政策,结合县情实际出台相应扶持措施,有力确保群众 “搬得出、住得下、有保障、能发展”。
二、用好政策,确保资金整合起来
2012年以来,望谟县已实施和正在实施安置点5个,分别为:县城“布依枫林小城”、麻山乡牛场村板凳坳、桑郎镇百花河、蔗香镇、郊纳镇,涉及群众1921户8826人,项目总投资13790.48万元。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补助标准资金虽高,但仅靠单一的资金,根本无法有效实施,加之望谟县财力极其薄弱,没有能力匹配资金。为满足群众居住条件,整合了五个方面的资金,即:灾后重建资金、地质灾害隐患搬迁资金、扶贫生态移民资金、保障性住房资金和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近8000万元投入建设。
三、强化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起来
一是调整充实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领导小组。从项目的规划申报、资料收集编制、组织实施、验收投用都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程序明确法人,明确职责。二是制定方案。结合省里推出的“四个结合”要求,按“四个一”开展工作(即:制定一套工作方案,明确一套工作要求,统一进行规划,统一进行设计)。三是摸清底数。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进村入户了解情况,认真收集村情民意,做好群众思想动员工作,自下而上开展逐户登记。积极宣传国家相关政策,通过引导,群众主动提出申请,张榜公布后逐级上报。四是强化督导,务求高效。成立督导检查组,定期不定期进行动态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确保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四、分类实施,确保房子尽快建起来
在工程实施当中,没有一刀切,而是分类实施。结合区域优势和城镇化发展,采取集镇集中安置和县城集中安置的方式实施。对于集镇集中安置点,结合本乡镇乡风民俗和实际进行规划建设。对县城集中安置点“布依枫林小城”,一是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促进要素资源聚集。布依枫林小城作为示范性工程,从选址、规划、到建设都立足长远,按照“以人为本”的城乡规划理念,在做好外观设计、小区绿化的同时,对产业发展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项目等要素进行了统一规划布局,进一步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和设施共享程度。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配置,推动政策和资金两大支持机制形成。布依枫林小城作为重点灾后重建项目,由于项目大,按照资源整合、成果共享的方式,不仅整合政策渠道的资金,同时充分挖掘开发市场和销售市场的潜力,解决资金缺口。
五、因地制宜,确保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
在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当中,大多数群众最大的顾虑就是搬迁到陌生的地方居住后,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持续增收困难,不愿搬迁。在开展工作当中,充分感受和考虑到群众的难处,为彻底打消群众顾虑,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在搬迁过程中,因地制宜,主要采取集镇集中安置和县城集中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对采取乡镇集镇安置的,能够整寨搬出的就整寨搬出,群众依然保持原来的邻里关系,让群众感受到,虽然居住环境变了,但是人情世故依旧,有效促进群众能尽快适应新环境,开始新生活;对于需要搬迁的零散户,在充分争取群众意愿后,统一安置在县城集中安置点。通过采取群众乐于接受的安置方式,有效提高了群众积极性,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把深山区、石山区的群众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居住,群众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群众由过去长期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地质隐患区的夹壁沟迁入到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基本解决了吃水难、出行难、就医难、用电难、上学难等问题,实现了公共资源共享和改革成果共享。脱贫增收有了盼头。群众搬迁到生存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基本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告别了原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艰苦环境,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更解决了生产大计,为脱贫增收夯实了基础。思想观念得到转变。群众从深山区、石山区搬迁到交通、信息等生存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受外界的影响,思想悄然发生变化,想发展、谋发展的愿望日渐强烈。(姚坤鹏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