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 鱼水情深
兴仁县推进“双拥”工作记事
核心提示
兴仁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和战斗的地方,1934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三军团及中央军委纵队经过县境,并在县城设立指挥部。解放战争期间,英勇的兴仁军民前赴后继,用鲜血写下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诗篇,为解放黔西南解放贵州作出了贡献。今天,兴仁各族儿女继承和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军民携手齐心共建双拥模范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鱼水情深新内涵。
探索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率先出台了《兴仁县退役大学生士兵奖励办法(试行)》《兴仁县优抚对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实施细则》、《兴仁县退役士兵职能教育和技能培训实施方案》和《兴仁县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家属合法权益工作意见》,同时率先将退役士兵自主就业补助费纳入了年度财政预算,率先建立了双拥网站开展政策宣传,兴仁县在黔西南州范围内的“六个率先”,以及城乡义务兵家属优待标准、重点优抚对象抚恤标准、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水平、退役士兵自主就业补助标准、县乡村三级民兵应急网络建设等5项在全州领先的指标,让兴仁县探索出一条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
近年来,兴仁县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退役士兵安置、优待抚恤金按时按标兑付、重点优抚对象参保参合、现役军人子女就学优惠照顾、每年走访部队和优抚对象、驻县部队单位支援地方建设并参加公益事业等9项工作全部达到100%。通过军民携手齐心共建,兴仁县“双拥”工作续写着新的辉煌。
军民一家亲,鱼水情意浓。自2011年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县”以来,兴仁县加大投入支持驻地部队建设,实现“双拥”工作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国防观念与改革开放意识同步增强、优抚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高,驻县部队与广大人民群众结成了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鱼水深情,为加快部队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真心办实事 全力固长城
“拥军不仅仅是句政治口号,还要实实在在为部队建设做实事。”兴仁县把党管武装工作和双拥工作当作一项事关战略全局的政治任务,列为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坚持抓经济不忘国防建设。按照把双拥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军地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纳入年度精神文明创建目标管理体系、纳入各级各单位年度工作计划的“六个纳入”要求,全县建立健全了双拥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有机结合、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做到驻军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保障什么。
虽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兴仁在支持驻地部队建设、改善部队装备方面的投入却从未“吝啬”过:5年来,在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该县先后投入1990余万元,为县消防大队购买2辆消防车、1辆高喷车以及营房建设;为县武警中队购买4辆巡逻车;为县人武部、武警中队、消防大队建设标准化执勤设施,推进营院绿化,改善供水供电和通信条件,购置文体娱乐器材、军事装备,提升了广大官兵购置、学习、生活的软、硬件设施水平。在此基础上,2012年,县财政又专项投入5400余万元修建黔西南州武警教导大队和消防大队二中队营房,使县消防大队和县武警部队的正规化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
“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每年“春节”、“八一”期间,兴仁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都要组成慰问团,对驻县各部队官兵、重点优抚对象进行走访和慰问;县各相关单位也通过与驻县军(警)官兵举办文艺汇演、援建军营图书室、赠送办公设备、举办知识讲座等,广泛开展文化拥军、科技拥军、智力拥军等形式多样的拥军活动,切实改善了驻县部队官兵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贯彻执行双拥政策法规,兴仁县进一步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优抚政策落实中遇到的问题,切实维护广大军民的合法权益。按照考核标准加分条件要求,该县将县内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高于全县群众上年度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进行发放,由2011年的5243元增加到2014年的8795元;将随军家属安置率从90%提高到100%进行安置。同时,按照政策法规及时提高农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由2011年的3490元增加到2014年的15000元,标准全部达到当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标准,兑现率达100%。目前,在乡老复员军人的年定补标准达到8795元,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和“两参”人员补助标准达到4320元,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各类抚恤补助由民政局在专门银行办理个人存折,全部实行一卡通发放,四年共发放各类抚恤金3160元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1472万元。烈士子女报考兴仁一中、职教中心学校降低分数线20分录取;因公牺牲军人、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报考兴仁一中、县职教中心降低分数线10分录取。残疾军人、现役军人免费乘坐县内公交汽车和免费到县内各公园旅游景点进行游览。
根据出台的《兴仁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实施细则》,兴仁县将全县重点优抚对象和驻地部队官兵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范围,参保率达100%。按照方便就医的原则,将县医院、中医院、各乡(镇、街道)卫生院及县内有资质的民营医院确定为优抚对象定点医疗机构,实行规定报销部分、医疗补助、医院优惠减免部分同步结算的“一站式”结算服务,优抚对象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深入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兴仁县广泛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努力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问题,使他们老有所养、残有所助。2011年以来,通过政府补助、部门帮扶等形式,解决了631户重点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将873户生活困难、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优先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投入200余万元,对114户农村重点优抚对象住房进行了改造维修。同时,将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全部纳入城镇低保范围。
此外,兴仁县还制定出台了《兴仁县退役士兵安置任务有偿转移自谋职业经济补偿实施办法》,四年来,将符合安置条件的城镇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在县属事业单位,将138名转业士官安置在乡(镇、街道)政府,为符合安置条件自愿申请自谋职业的8名城镇退役士兵办理了自谋职业手续,发放一次性自谋职业补助金28.2万元,安置率达100%。
在兴仁县真武山街道办事处三村从事种植养殖的退伍军人朱威至今无法忘记,在自己创业最困难的时候,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白美宏及县里各部门给予的大力扶持和帮助。2012年在三村开办汇丰养殖场的朱威遇到资金难题,同为退伍军人的真武山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白美宏当即以私人名义借给他2万元,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随后,白美宏又多次到县扶贫办、农业局等部门为朱威争取到了10万元资金,并协调贷款,申请财政贷款贴息35万元。如今,朱威的养殖场已经发展到300余头,成为全县最大规模的养殖场。真武山街道确定发展绿壳蛋鸡产业后,白美宏又给朱威送去3000只绿壳蛋鸡苗,帮他发展绿壳蛋鸡养殖。通过加大对退伍转业军人创业扶持,兴仁县扶持了大量自主创业致富带头人,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同步小康创建的领头人。
一个个数字,一桩桩事例,饱含着兴仁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串联起了一幅幅军爱民,民拥军的生动图景。“对于国防建设,该花的钱就必须得花,该办的事就必须办。”这不仅是时常挂在兴仁县党政干部嘴边的一句话,更成为真真切切的行动。
情深系驻地 大爱为人民
现在兴仁一中高一(16)班的女孩余周芳逢人便说,自己今年能走进校园安心读书,全靠县武警中队的兵叔叔们多年来的照顾和帮助。
今年15岁的余周芳在3个月大时,父亲被判刑入狱,母亲离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年幼的她从此只能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就在余周芳上小学四年级时,奶奶因病离世,年迈的爷爷因无力继续供养,只好辍学在家。就在此时,与余周芳家所在的民建乡三冒坡村结成军民共建对子的兴仁县武警中队为村里修建乡村公路和人畜饮水工程时,得知余周芳的遭遇后,立即组织中队官兵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使她很快重返校园,并将她列为长期帮扶对象。
5年来,中队官兵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对余周芳的爱心帮扶接力从未间断过。每个月,中队官兵都要定期向她捐款,工作之余,还会带上生活和学习用品去看望余周芳和家人。据不完全统计,5年多时间来,兴仁武警中队官兵累计为余周芳捐款12000余元,并为她购买了2000多元的生活和学习用品。中队官兵表示,将资助余周芳到大学毕业。
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驻兴仁各部队发扬拥政爱民好传统,在完成战备、训练等各项任务的同时,主动参与驻地经济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和扶贫帮困活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在兴仁县无论是扶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还是抢险救灾、安保维稳等“特殊战场”上,处处都闪现着人民子弟兵忙碌的身影。分布在城乡的一条条“连心路”,一个个“爱民渠”和爱心人饮工程,无不成为驻地官兵情系第二故乡的佐证。
兴仁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王美强介绍,仅2011年以来,县人武部、武警中队先后出动官兵1.2万多人(次),民兵预备役人员5万多人(次),消防大队出动车辆500多台(次),参加了全县植树造林、生态环境治理、村镇道路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修建了水渠5条20多公里,植树造林300余亩,共建帮扶学校3所、军民共建新农村示范点8个。
兴仁县矿产资源富集,矿区较多,导致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每当有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发生,人民子弟兵们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今年6月,下山镇因遭遇强降水引发泥石流、滑坡、山体开裂等地质灾害,驻县军警出动人员驰援救援,协助有关部门将危险地段的102户498名村民紧急转移到安全地带;潘家庄镇褚皮田村大坝田组断头山因暴雨出现巨大裂缝,危及山下100多户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县武警中队火速派出30多名官兵赶赴现场,将群众进行安全转移。县人武部派出100多名民兵,坚守现场40多天,帮助转移416名群众到安全地带。2013年4月,同样是潘家庄镇,上四官寨村民组出现地陷险情,危险区域内居民急需搬迁,县人武部每天派出30多名民兵进驻现场,帮助居民搭建帐篷,协助搬运物资,历时5个多月时间,帮助群众进行重建工作。
近几年来,兴仁县梨树坪林场和龙头箐林场分别发生森林火灾,灾情发生后,驻县军警迅速出动1000多人次,参加扑灭森林大火。仅2009年至2011年间,驻县部队每年平均参加森林救火100余场次,最大限度减少了财产损失。
兴仁驻县部队还积极融入当地产业发展,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出谋献策。县人武部扶持退伍军人岑万文在城北办事处锁寨村发展五星枇杷种植,并与企业联合在种植基地打造生态观光园,成立基干民兵连,借助观光园作为“双拥”平台,组织民兵有组织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今年,兴仁县人武部在县内的民办教育机构英才学校设立了武装部,不仅实现民兵组织向新兴领域拓展,还有助于提升应征入伍人员文化素质。贵州兴诚华英食品有限公司结合实际,扎实开展拥军优属慰问走访活动和自谋职业退役士兵再就业服务活动,4年来累计慰问部队官兵资金10余万元,安置退役军人25人,由于退役军人都有严瑾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军转干部张荣波已是公司副总,一名退伍军人是公司保卫科科长。
针对县内薏仁产业快速发展的实际,兴仁县人武部还将在从事薏仁米加工和销售的企业泛亚集团成立武装部,打造退伍军人就业和安置基地,让更多的退伍转业人员融入产业发展。与此同时,面对县内日益加快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下步还将在县水务局设立武装部并成立水上民兵应急分队,以满足日后水上抢险救援需求。
“双拥”创建再出发
2011年,兴仁县被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县”。以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县”称号为新起点,该县提出了“围绕一个目标、抓好三个结合、落实十一条标准”总体工作思路,全县上下再次掀起全民拥军优属、驻军拥政爱民热潮。
从2011年至今,兴仁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各种会议,对双拥工作进行具体研究部署;每年“八一”期间还定期开好“议军(警)”会,解决双拥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今年,县委、县政府多次对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相关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有力推动了双拥工作深入开展。
兴仁县及时调整充实由黔西南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兴仁县委书记郭玉海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袁建林及县四大家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县武装部、民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创建第二轮“省级双拥模范县”活动领导小组,完善了党政军三位一体、群团组织广泛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双拥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并落实专职人员到双拥办进行军地合署办公,从相关部门抽派业务能力强的5名骨干人员组成县双拥办,同时将50万元办公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全县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双拥基层机构达58个,各村(居、社区)、单位建立拥军优属服务小组80多个,使双拥工作上下贯通、纵横成片,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
以县委党校作为干部国防教育主阵地,兴仁县把国防教育作为干部和党员培训教育的必修课。4年来,共有22个主体班次开设了国防教育课,受教育人数达6000人(次)。此外,该县在全县中小学开设了国防教育课,举办军事知识、革命传统教育讲座8期,参加人员达1200多人(次)。把少年军校作为中小学生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的主阵地,分期分批对学生进行系统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自2011年以来,共举办中学生军训136期,参训学生达1.2万余人(次)。
如今的兴仁县,处处均可感受到浓浓的双拥氛围:在车站、医院、银行、商场等58个公共服务场所和窗口设置了“军人优先”、“军人免费”等服务标牌;在乡(镇、街道)和村制作永久性宣传标牌31幅,征兵期间张贴临时性标语460余条。今年6月,还协助州委、州政府在县内开展了全州抗灾抢险应急演练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活动,让双拥之花在兴仁大地枝繁叶茂、花香浓郁。(黄诚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