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兴义府志》捧乍营地图
来源:黔西南日报 文/罗 松
编 者 按
嘉庆三年三月初七(1798年4月22日),清政府设兴义县于黄草坝,至今已有200多年。而为什么要置县,为什么选择黄草坝?是谁提议?是谁主导?从徐霞客提议“其地(黄草坝)田滕中辟,道路四达,人民颇集,可建一县。”到鄂辉上奏:“黄草坝请改设县治,查平越府之平越县,事简民淳,若将平越县裁归平越府,尽可料理裕如。请移设黄草坝,该处兴义府所属,即名为兴义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曲折?且看——
一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有刘氏一族,从明初洪武年间开始就是典型的军事世家,其家训曰:凡男丁者,儿时练功,长大救边,只应武举、入营伍、驰骋疆场。至清乾隆年间,家族中的少年刘荣庆十六岁入武庠,十八岁中武举,将两仪拳练得出神入化。乾隆四十九年(1784),刘庆荣赴京,御前殿试策问娴熟流畅,马步箭射百发百中,力开十二力强弓,百二十斤大刀舞动轻盈如柳枝水泼水不进,官制三百斤锁石掇之离地尺许。其书法也十分精湛,取毛笔在石锁上写下“天子万年”四字。乾隆皇帝大悦,言“文武兼资,宜其大魁天下也”。二十三岁的刘荣庆夺得乾隆甲辰科武状元,被乾隆帝授予头等侍卫,乾隆五十四年(1789)发往广东以参将用。这位武状元,曾经到过黔西南,参加镇压著名的布依先民南龙起义。
嘉庆二年(1797)正月初五日,南龙府(治今安龙县)布依人王囊仙,汇同韦朝元率领布依群众起事,兵锋席卷南、北盘江。二月中旬,义军攻下册亨后,紧接着又攻下新城(今兴仁)、黄草坝(今兴义)、永宁(今关岭)等地,直扑归化(今紫云)、长寨(今长顺)、定番(今惠水)、平远(今织金)等地,并围攻永丰城(今贞丰)。起义烽火震惊朝野,清廷紧急调动云贵及两广大员聚集近万大军进行围剿。于是,云贵总督勒保、两广总督吉庆、贵州巡抚冯光熊、云南巡抚江兰等封疆大吏齐聚南龙,以重兵剿杀义军。同时,南龙各地地主在重金鼓舞下相继组建了39支地主武装配合镇压,在兴义的鲁屯、郑屯等地,留传下众多当地居民先祖与南龙义军作战的故事。兴义市鲁屯镇内的石牌坊群,部分匾额记述的内容,就提及南龙起义一事,并提及受坊者或其家族的累累功绩。
嘉庆二年(1797)八月,刘荣庆随两广总督吉庆率军向贵州进发,准备暗渡南盘江。南盘江江面宽阔,两岸依山乱石嶙峋,大军渡江受阻。吉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面令清军加紧伐木运竹,赶做浮桥,以示在此渡江;一面派刘荣庆率领一支二千余人的队伍暗觅船只,潜行上游20余里乘夜渡江。第二天上午,在上游渡江成功,绕越山梁从布依义军背后发起突袭,义军不备,败走册亨,清军取得大胜。镇压南龙起义后,嘉庆帝改南龙府为兴义府。
二
镇压南龙起义后,武状元刘荣庆升任广州协副将,从此再与黔西南没有关联。然而南龙起义后朝廷的几张圣旨,却改变了黔西南地区的行政区划名称及格局。
嘉庆二年闰六月初十(1797年8月20日)皇帝谕内阁:“贵州南龙系由厅改郡,本年仲苗滋事以来,该郡绅士民人等深明大义,众志成城,被围日久,固守无虞,允宜特锡嘉名,用昭劝励,南龙府著改为兴义府。所有该府印信,著该部照例改铸发给,俾其顾名思义,共勉敦庞,以副朕褒奖善良至意……”
嘉庆二年九月十五(1797年11月3日),朝廷下旨:“改贵州永丰州为贞丰州,嘉其前被苗匪攻围、官民固守功也。”
嘉庆三年三月初七(1798年4月22日),再下旨:“裁贵州平越府平越县。设兴义县于兴义府黄草坝,设知县、典史、训导各一员;改黄草坝州判为新城县丞,隶普安县。改新城巡检为慕役司巡检,隶永宁州。改平越府为平越直隶州。割黄平州隶镇远府。裁平越经历、教授、训导,设平越直隶州吏目、学正、训导各一员。从云贵总督鄂辉等请也。”兴义由此建县。
边远之地新置一县,城乡百姓异常兴奋,时过两百余年,“称土定县”的故事依然被兴义各地群众津津乐道。
故事是这样的,相传黄草坝虽偏居一隅,但自明朝实行军屯之后,江南一带先进的耕作技术普遍推广,水稻玉米得以大量种植,下五屯桔山丰都等坝子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产生了不少广置田土的大户人家,其中以黄草坝水晶观前花水河(即湾塘河)畔花家老太爷花流清最为著名。那时候府所在地先在普安后在安龙,捧乍营驻兵,交粮纳税服役官司诉讼,最近也得上捧乍营。《清实录》里就记载黄草坝地属捧乍范围之内。
从黄草坝到捧乍营人烟稀少,多为深山老箐,豺狗草豹多,遇到匪盗更加麻烦,每次交税纳粮花老太爷都十分烦恼,其他大户也怨声载道。一位王姓清客向花老太爷建议:“听祖上说前朝徐霞客当年路过黄草坝曾言此地可置一县,如今皇上刚刚登基,就将安龙改为兴义府所在地,不如召集咱们黄草坝大户协商,共同集盘缠上云贵总督府,申请将县城设在黄草坝,也省了我们交粮纳税路途之苦。”花老太爷当即派人将下五屯、桔山、丰都的大户请来商量置县一事。大家一致赞同,公推花流清、曾世耀、王清客前往昆明,之后在面馆巧遇在云贵总督鄂辉身边办事的人,将置县申请递到了云贵总督鄂辉手上。一年后,圣旨下来了,新县按照兴义府取名,就叫兴义县。
消息传来,黄草坝城乡一片欢腾。但过了几天,半路杀出两个程咬金,鲁屯、捧乍营要力争将县城设在他们那里。他们自有他们的底气。鲁屯自明朝以来即为千户所所在地,很长一段时间是周边的经济行政中心,人杰地灵,有人入朝为官;捧乍营则是控扼黔、滇、桂三省之军事重镇,拥有数百年的军事要塞,可以说各有各的优势,在争夺县治所地方面,确实都有实力。
为了不空欢喜一场,花流清动起脑筋,想到黄草坝到处都有泉水,到处是水田,灵机一动,干脆赌称泥巴,哪里的泥巴重就把新县治定在哪里。大家正争得热火朝天,正没得个办法,都同意花流清的办法。结果,称下来,黄草坝的泥巴最重,于是县城就定在黄草坝了。不久,朝廷下文将捧乍营迁至黄草坝设兴义县。可捧乍营怎么搬到黄草坝?黄草坝人不敢违抗朝廷旨意,筑城时变通执行,从捧乍营东南西北城门上各取一块石头用马驮到花水河边,做新县城东西南北门的奠基石,就算将捧乍营搬到黄草坝了,上复朝廷了事。这就是“县设黄草坝,马驮捧乍营”的故事。
新置一县,于中央政权来说何其重要,“称土定县”似乎太过儿戏。其实黄草坝原本就具备置县条件。明末徐霞客来到黄草坝,就在《黄草坝札记》里记载,这里田赋充足为地方之首,交通发达,可置一县。只是置县会触及当地黄氏土司利益,所以迟迟未动。
一个地方,总会有美丽的故事流传,“称土定县”虽然让人感觉儿戏,但还会一直流传下去。故事里,提到了兴义置县的关键人物——云贵总督鄂辉。而在圣旨里,更是明确兴义置县为鄂辉所请。
事实上,鄂辉如此上奏:“黄草坝请改设县治,查平越府之平越县,事简民淳,若将平越县裁归平越府,尽可料理裕如。请移设黄草坝,该处兴义府所属,即名为兴义县。”
三
鄂辉全名碧鲁·鄂辉,满清著名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出生年月不详,嘉庆三年(1798),也就是兴义置县那一年去世。
鄂辉入武职,分发四川试用守备,后迁建昌镇总兵,随大学士阿桂镇压兰州回民起义,得授法什尚阿巴图鲁名号,升任成都将军。乾隆五十一年(1786),台湾诸罗天地会林爽文反清,围攻诸罗城十月之久。鄂辉奉命平乱,次年解嘉义围,攻斗六门,义军向山下猛扑,鄂辉督兵冲截,击溃义军,攻克大埔林、大埔尾二庄。林爽文自所居的大里杙逃向内山番界,鄂辉追至集埔。战后,清朝廷本着“嘉其死守城池之忠义”的宗旨,当年十一月初三下诏,改称“诸罗县”为“嘉义县”。其名称来历,与“兴义”相同。
乾隆五十三年(1788)春,鄂辉随大将军福康安追捕林爽文,是役俘获林爽文。乾隆帝命台湾嘉义立诸将帅生祠,鄂辉在列。大军凯旋,还画悬于紫光阁,赐双眼孔雀翎、云骑尉世职。
廓尔喀侵西藏,据济咙、聂拉木诸地。上促鄂辉还四川,与提督成德率师赴援,又命侍郎巴忠往按。巴忠先尝为驻藏大臣,习藏事,示意噶布伦,令赂廓尔喀返侵地。鄂辉等遂与议和,疏陈善后事。寻授四川总督。
乾隆五十六年(1791),廓尔喀再次入侵西藏,侵占济咙、聂拉木诸地。乾隆帝命将军福康安督师讨廓尔喀,福康安责怪鄂辉误用巴忠议,降职为副都统衔驻藏,听福康安指挥。工部尚书和琳弹劾鄂辉得到廓尔喀贡表不向上汇报,取消副都统衔,但还在军中效命。乾隆五十八年(1793),鄂辉受命还京师,加员外郎衔,迁热河总管。嘉庆初,鄂辉再次得到朝廷重用,凭借剿杀荆州教匪之功以都统衔加太子少保,授湖南提督。后镇压贵州松桃厅大塘汛石柳邓苗族大起义,受封三等男爵。
嘉庆二年(1797)著名的南龙布依族大起义爆发时,云贵总督为另一名将勒保。当年六月,南龙起义被镇压后,清军主将勒保转赴四川平定川楚白莲教起义,鄂辉继任云贵总督,兴义置县一事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四
鄂辉上奏新置兴义县,证明他与明人徐霞客有一样的见识。而此时,兴义地区已经历了雍正时期的改土归流,黄草坝黄氏土司让位于朝廷委派来管理黄草坝的流官普安州判,来自于土司的压力锐减,置县时机成熟。
所谓当局者迷,鄂辉当时只是行使了封疆大吏的职权,不知他会不会想到上奏之举对西南小城兴义历史走势的巨大影响。我们不知道鄂辉是否亲自到过黄草坝,在掌控云贵之前是否听闻过黄草坝。但在之前,他应该知道一位“兴义”人——李明心。
李明心(1723—1823),字镜涵,传说中与兴义争夺县治所在地的鲁屯人氏。其家族先祖淮安府山阳县人李文明在明初洪武年间“调北征南”消灭云贵残元势力时,随军进入兴义,因军功世袭普安卫中右所掌印千户,定居鲁屯,诗书传家。李文明自小发蒙,勤于攻读,乾隆三十年(1765)京选第八名举人,乾隆五十六年(1791)选授四川隆昌县令。
上海金山人周霭联曾游历西藏,著有《西藏记游》,为如今研究清中期西藏历史最重要的史料。同时,他也是福康安平乱大军中的重要幕僚。周霭联于嘉庆十二年(1807)就任兴义知府,与李明心交厚。道光三年(1823)年李明心去世后,就任四川永宁道的周霭联专门为李明心写了墓志铭,其中记载:
廓尔喀入侵西藏时,乾隆帝下檄文抽调精干官员,到前线充实军营,李公也在抽调之列,经道台巡抚挽留,认为地方的政治教化也很重要,就得到了推荐,历任富顺、凉山两个地方的县令。正因为此,李明心失去了与鄂辉同僚平乱的机会。由于治理地方得力,皇上擢升他为淡水同知,于嘉庆二年(1798)赴任,后提拔任汀洲知府,嘉庆十年(1806)春晋升台湾道台。八十高龄的李明心感觉力不从心,辞官返乡,与时任兴义知府周霭联愈加密切。
李明心与鄂辉是否有交集的见证还未发现。
五
嘉庆三年四月二十七(1798年6月11日),清朝廷又下一道圣旨:“建贵州广顺及洞洒、巴林、石门坎、卡子河、关岭、九盘、铁索桥、大水沟、花江渡、马别桥、坝阳、平虎江、龙场、三岔河、木耳、板蚌等处城堡,并安义镇移驻官弁兵丁衙署、兵房,从总督鄂辉请也。”这其中,马别桥城堡即如今的马岭镇。
如今,马岭镇还遗存“过街楼拱洞门”一座,拱洞门坐南向北,原为马别桥城堡门楼的大门。该拱洞门南距马别河约百米,青石小路连通拱洞门与马别河原渡口。拱洞门现存原门楼前、后檐门洞,当地群众俗称“过街楼”。门洞宽4.3米、高3.7米、净跨2.7米、矢高1.3米。北侧前门洞拱顶之上镶嵌石门额一通,宽1.05米、高0.52米,横向楷书阴刻“排楼”二字,上款“癸亥孟夏月”,下款“马别桥公立”。“癸亥”年,即嘉庆八年(1803年)。如今保留下来的石门额刻字,足以说明马岭镇在当时不但是进出兴义的交通要道,更是兴义县的北方门户。
更重要的是,置县后行政区划确定,兴义县的辖地得以明确,如今兴义市辖区的基本构架形成。
清咸丰《兴义府志》记载:“嘉庆二年(1797),额老寨仲苗滋事(即南龙起义),经略勒保剿平之。改南龙府为兴义府,永丰州为贞丰州。裁黄草坝州判,置兴义县,拨府属之花阁五屯,普安三营、二里之地,归兴义县管辖……”
这其中,花阁五屯指今下五屯片区,由于田坝广阔,土地肥沃,原属南龙府亲辖,兴义置县后称为“南里”;三营指原由普安州管辖之捧乍营、布雄营、黄坪营,前二者原长期由彝族先民土司管理,黄坪营则在明初调北征南战事后,由融入布依族的黄氏土司管理;二里是指中左里、中右里,即原属普安卫中左千户所和中右千户所管辖的地界。
实际上,兴义置县,还有两个特殊的行政区划,即巴结亭、者安亭,这是由布依族先民特殊的“亭目制度”演变而来,即现在的南盘江镇区域。嘉庆二年(1798)十一月二十一勒保等奏报:“总兵官施缙等连日将附近黄草坝之者安亭、纳兰寨等处梗路苗寨全行剿净;至搜捕捧乍、册亨等处,鄂辉即日亲往督率办理。此时搜捕渐次清楚,自应早计撤兵,拟先撤云南土练及贵州各属乡勇,次撤云南续调新兵。惟贵州续调新兵与安顺、兴义得用苗兵,应俟仲苗境内塘、汛复设,苗民安处,再行议撤。”兴义的二亭之前由册亨州同管辖,兴义市巴结镇箐口村的高寨晓谕碑即记载:“署兴义县正堂加五级记录九次王,为禁革漏规事,照得本县莅任以来,访查得巴结、者安二亭前在册亨地方……”
至此,兴义县的辖地基本确定,三里、三营、二亭辖433寨,汉族与布依、回、彝、苗等民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六
朝廷圣旨中有“并安义镇移驻官弁兵丁衙署、兵房,从总督鄂辉请也。”这一句话看似简单,却对兴义之后的历史辉煌埋下精彩的一笔。
“镇”是清代重要的军事机构,其长官称为“总兵”。清代兵制,行省武职首脑为提督,其下为总兵,品秩正二品,全国范围内也仅有八十余名。安义镇之前,驻防安顺、兴义地区的军事机构称为安笼镇,南龙府改为兴义府,兴义置县后改为安义镇。重要的是,雍正五年(1727),云贵总督鄂尔泰上奏称普安州之捧乍地方为三江之咽喉,夷侬之要隘,应将驻防黄草坝安笼镇标左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兵三百名移驻捧乍。将原防捧乍汛之把总一员、兵五十名移驻黄草坝。朝廷同意。“营”是“镇”下的重要军事机构,负责军官称之为“游击”。这样一来,兴义军事首脑左营游击从黄草坝移到了捧乍。兴义置县后,军事上属安义镇管辖,左营游击署再次驻防县城,左营游击管理全县军事。而捧乍则由游击下设的守备驻防。
到了咸丰、同治年间,轰轰烈烈的黔西南白旗起义爆发,以回族先民为主的起义军抱有连通云贵,与云南回民起义首领杜文秀联合的军事计划。已经建县了的兴义,成为横亘于云贵之间的重要堡垒,义军与清军、团练在这里反复拉锯,兴义县城三失而三复。
白旗起义之间,兴义县下五屯以永康堡为根基的刘氏一族应运而生。义军甚至提出“练好武艺磨好刀枪,杀死周贼渡过盘江;练好武艺磨好刀枪,铲除刘贼联合杜王”的战斗口号,竟将兴义刘氏一族与当时负责贵州全省军事的提督周达武相提并论。
而刘氏家族的重要人物刘官箴、刘官德均因战功得授安义镇左营游击。至辛亥革命时期,从广西返乡的“官”字辈子侄刘显潜途经安龙,更是豪取安义镇总兵一职。最终,刘氏一门成为中国历史上近代重要的军阀集团之一,造就了民国初期著名的贵州兴义系军政集团,产生了贵州督军兼省长、广州护法军政府七总裁之一刘显世,贵州省代省长、贵州全省清乡游击司令、护国援川军总司令刘显潜,广州大汉军政府交通部长、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贵州陆军总司令、护国护法民将王文华,国民政府军政部长、行政院长何应钦等一系列历史人物。安义镇总兵一职虽说仅负责一县之军事,但可以说正是这一职位,成为了下五屯刘氏家族的发端,成为了近代贵州风云历史的组成部分之一。
历史总有无数巧合,就在兴义城乡欢庆置县这一年,鄂辉与世长辞。这真是巧合吗?或许这就是兴义的宿命,也是鄂辉的宿命。
黄草坝请改设县治,查平越府之平越县,事简民淳,若将平越县裁归平越府,尽可料理裕如。请移设黄草坝,该处兴义府所属,即名为兴义县。
鄂 辉
其地(黄草坝)田滕中辟,道路四达,人民颇集,可建一县。
徐霞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