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兴义

兴义风云人物 | 何应钦的兴义情怀

 

  【兴义风云人物】

何应钦的兴义情怀
 

  1985年4月,中国台湾岛上的春风是和煦的。台北何公馆张灯结彩,高朋满座,正在庆贺何应钦95岁生日。何丽珠穿着一身红绿相间的旗袍,在人群中分外惹眼,她满面笑容地对大家说:“今天,贵州兴义老家的亲人寄来了海子梨和大红袍,下面请大家品尝。”说完,安排佣人端上果盘,在一张张桌子上放下来。 “真好吃”,人们不约而同地发出赞叹的声音。


何应钦。 来源网络

  何应钦坐在太师椅上,慢条斯理地说:“那是当然,在我老家(兴义),好吃的东西多了,羊肉粉、糯米饭、水晶凉粉,太安逸啦!”只见他满头银发,西装革履,清癯的面容显得英武而又慈祥。他接着说:“今天,我还请张大千先生根据我的记忆和描述画了一幅;老家兴义泥凼风景图,下面请大家一起观赏。”说完,他身后走出两个年轻人,将装裱好的《泥凼风景图》抬了出来。


《泥凼风景图》 来源网络

  “哇,真是人间仙景啊!”人群里发出赞叹的声音。

  何应钦高兴地站了起来,望着《泥凼风景图》长久出神,喃喃自语。这幅画是著名画家张大千根据何应钦向他描述贵州老家兴义县泥凼镇的风景,凭想象画出来的。

  何应钦十分喜爱这幅画。看着画中家乡那参差的房舍、崎岖的羊肠小道,不觉心驰神往,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就如这幅图画一般在眼前打开,他仿佛觉得自己已回到了故乡……


何应钦与夫人王文湘。来源网络

  在大中华的辽阔版图上,兴义地处贵州一隅,边远而偏僻。泥凼,地处兴义城南部45公里,位于峰林、石林之间。何应钦于1890年4月2日(清光绪十六年闰三月十三日)生于泥凼镇风波湾。时至今日,这里仍旧是深山僻野之地。

  生于农村大山深处的何应钦,自幼身体强健,7岁发蒙就读于泥凼私塾,勤奋好学。1905年16岁时,一天下午放学回家,见家中无人,于是在楼上玩其父的毛瑟枪,不慎走火,打穿屋顶。他怕父亲责骂,急忙跑到附近亲戚家躲避。次日一早,一个人单独跑到县城,适逢县里高等小学堂招生,他竟一下子考起了。入学之初,城中士绅子弟见其身穿土布青衣,赤脚草鞋,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娃,于是称其为“乡巴佬”。何性格倔强,根本不把这蔑称放在眼里,只一个劲刻苦学习,暗中与这些城里士绅子弟比高低。同时,锻炼身体风雨无阻,因之教师们对其印象很好。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中方代表、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主持受降仪式并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投降书。来源网络

  1907年冬,正值贵阳陆军小学在全省征选学生,何与同班同学兴义鲁屯人李毓华、则戎新场人李儒清等同到贵阳,考起该校。1908年,他又与二李一起被选送到武昌陆军第三中学;次年秋,清政府陆军部招考留日学生,何又以第一名的好成绩应选,入日本振武学校。昔日的“乡巴佬”,成了东洋留学生。学成归来,1916年娶原贵州督军刘显世外甥女、黔军名将王文华之妹王文湘为妻,成为王文华的得力干将。


1945年12月何应钦于上海。来源网络

  王文华被刺身亡后,兴义系在贵州逐渐失去领导地位。1921年秋末,在一阵毛毛雨飘来的凄凄寒风中,何应钦与前来送行的同事袍泽,拂袖挥别,策马而去,绕道威宁,同年冬抵达昆明。1922年夏,被云南讲武堂聘为教务长。1923年秋,到广州晋谒中山先生,被委任为大本营参议,协助筹建黄埔军校并任总教官。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挥师北伐建立了赫赫战功。1929年任国民革命军陆海空三军总参谋长兼军政部长。1937年抗战爆发后,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1944年任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直接指挥了长衡会战和湘西反击战。 直到1945年3月中旬,何应钦才有机会偕同参谋长美军中将麦克鲁,由昆明返贵阳的途中,在兴义停留了5天,这也是他离开兴义后,24年来第一次回到故乡。

  何应钦抵达兴义的第二天上午,兴义各界在省立兴义中学操场(当年的笔山书院,现兴义师院)隆重聚会,表示欢迎。那天他提前一个多小时到达,与陪同的省中校长和兴义各界士绅在校内四处参观,神采飞扬地说,那里是当年的教室、寝室……讲述当年的教师和教学情况,也提到一些故去和健在的同学旧友,颇多感触。

  在欢迎大会上,何应钦以勤、俭、诚为题作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勉励在座青年和学生。他说:“我的资质平常,但我能勤奋学习,可说是手不释卷”。“人们叫我乡巴佬,可我的成绩还是能赶上别人”。谈到俭时,他说:穿的是粗蓝土布,吃的是大伙食。直到现在也一样节约,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他还说他30多年来没买过一亩地,在贵阳、重庆、兴义没有自盖一间房子。谈到诚时,他说他一生对人对事都以诚相待,不玩弄权术,故能得到各级的信任,一切军政事务处之泰然,如履薄冰……


泥凼烟云。张霆 摄

  离开兴义后的那年秋天,抗战胜利了,何应钦主持了受降大典,登上了他事业的巅峰。可怎么也没想到,这次竟然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回到故乡兴义。

  何应钦对女儿何丽珠说:先总统时代,蒋公给予我的最大荣誉是抗战结束后在南京主持了受降大典;而来台后,经国先生给予我的极大尊重是参加了我的90和95寿诞祝贺。我这一辈子,得到了常人没有得到的东西,也应该满足了。而我最遗憾的是,未能叶落归根,回到生我养我的泥凼安度晚年。


何应钦故居。唐盛辉 摄

  何应钦晚年时,还做过一件事,不但感动了中国,连全世界都感动了。

  何应钦的妻子王文湘也是兴义人,19岁嫁给了何应钦,知书达理,温柔贤淑,但她有一个难言之隐,就是不能生育。为了给何应钦传宗接代,王文湘建议他另娶一妾,以续香火,但何应钦听后,大发雷霆,坚决不同意。

  何应钦的弟弟把自己的女儿何丽珠过继给了哥哥,成为何应钦唯一一个女儿。王文湘的身体一直不好,在1952年时被诊断出患了乳腺癌。何应钦始终对她不离不弃,每年都陪她去日本做保守治疗,每天都给她端茶倒水,没有一句怨言。当时,台湾的媒体把他称为“中国第一好丈夫”,连美国、英国的媒体记者也来采访他,盛赞他的高尚品格。


何应钦故居。唐盛辉 摄

  正是何应钦的精心照料,王文湘硬是熬过了26年,直到1978年才病逝。老妻走后,已88岁高龄的何应钦哭得天昏地暗,谁劝也劝不住。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胸怀、追求。

  1987年10月21日,何应钦在台北病逝,享年98岁高寿。

(本文由吴晓武根据有关文史资料整理而成)
 

  何应钦简介:

  何应钦(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字敬之,贵州省兴义人。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参加沪军。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到日本就读于陆军士官学校。

  1916年秋回国,到贵州任讲武学校校长、黔军参谋长等职。1924年赴广州,任大本营参议、黄埔军校总教官兼教导第一团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北伐后任国民政府委员、浙江省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军政部部长。1934年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总司令、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1946年6月,任中国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1948年5月,任国防部长,次年3月任行政院长,5月辞职,8月去台湾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民国联合国同志会理事长、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等职。1987年10月在台北病逝。

  1945年9月,何应钦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冈村代表日本政府投降,这是一个中国军人所能享有的最大荣耀!(来源:百度)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投稿邮箱:ldqxnw@163.com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