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兴义

【兴义风云人物】 刘显潜传略


【文松道[一部贵州志 半部兴义人]之兴义风云人物】

  
刘显潜传略

 

  刘显潜(1865-1938),字如渊,贵州兴义人,陆军中将,贵州游击军总司令。其父刘官箴,为刘官礼长兄,为兴义地方团练首领,1865年(清同治四年),由于著名的“兴义教案”事件,阻止了法国天主教势力趁势渗入贵州西南地区的图谋。官箴之弟刘显潜之叔刘官礼也是贵州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是兴义新式教育的奠基,人,倡导和推动者。刘官礼之子刘显世,曾任贵州督军兼省长,统治贵州长达十年之久。


刘显潜(1865-1938),字如渊,贵州兴义人,陆军中将,贵州游击军总司令。

 

  刘显潜历任黔西观察使、贵西道尹、贵州巡按使、护国军援川总司令、滇黔边防督办、贵州军事会办。

  护法战争后,贵州军队有贵州陆军、贵州游击军两大序列。刘显潜任全省游击军总司令,辖第一、二、三路游击军,及游击大队、盐务巡防队。

  
整肃地方吏治,反袁护国

  1913年1月,北洋政府颁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规定一省地方行政组织采取三级制,即省、道、县三级。贵州全省划分为黔中、黔东、黔西三个道,行政长官称观察使。

  黔西道亦称贵西道,刘显潜任贵西道尹,先驻安顺,后驻毕节,辖安顺等23个县。

  1914年4月,凭借军事实力,及堂弟刘显世的操控,袁世凯任命刘显潜为黔西道观察使。同年,各道观察使改称道尹,刘显潜即为贵西道尹兼贵州全省上游清乡督办。清乡督办一职,实为当时各地军事长官职务。当时,贵州分为上游、中游、下游地区,上游即指贵阳以西贵西道一线。刘显潜身兼黔西地区军民两政职务,掌控了贵西道兴义府、大定府、安顺府、赤水厅20余县军政大权,成为其时贵州不可忽略的一支军政力量。

  身居要职的刘显潜,率部经数月时间,大刀阔斧兴吏治,雷厉风行剿匪患,其辖区地域各种纠纷和民族冲突大为减少,广受民众拥护和上峰称赞。北洋政府以其治理地方有功且政绩突出,特授“上大夫”号,奖授四等文虎勋章。

  1916年1月,袁世凯批准刘显世所请,封刘显潜一等男爵,授贵州巡按使,开府兴义,堵防滇军。而护国滇军,正需要从其管控的黔北威宁等地入川护国。之后,在讨袁护国策划者之一其堂外甥王伯群的劝告下,刘显潜反复斟酌,同意撤防让道,并在王伯群、王文华兄弟等推动刘显世反袁后,积极加入护国队伍,部署军队驻防盘江,以防御阻挡南来北军。

  

出资、主持修建永康桥的伟大善举

  民国初年,贵州风云变幻,兴义系军阀在贵州政治舞台上非常活跃,下五屯刘氏兄弟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刘显潜当时以贵州游击军总司令的身份,通电讨袁,后获北洋政府授陆军中将衔及一等文虎勋章,是兴义方圆几百里最具影响和实力的响当当的军政人物。1918年,经其倡导,官府决定在江底官渡处修建一座连通云贵两省便民往来的石桥,刘显潜经过主动请缨,获准担当永康桥修建主持要务。

  横跨黄泥河上的永康桥,其两端分别连接着贵州、云南的古驿道。古驿道在岩石面开凿,结合石头铺设,顺山势蜿蜒盘旋。
 

  永康桥。温绍杰 摄

  北岸古驿道通往兴义,从桥头沿较为平缓的岸坡呈“之”字形向上延伸。在古驿道的第二个拐弯处,竖立“建桥叙碑”一座,外加壁龛式立柱及碑帽,柱面镌刻楹联。通过数个弯拐,上到古驿道最高处,道路平直地伸向如今的兴义市内新店子寨。这段平直的古驿道北侧,竖立着一座青石建桥碑记,碑文为刘显潜亲笔手书的《永康桥记》。

  古驿道边的悬崖峭壁上,镌刻有“滇黔锁钥”、“如渊总司令桥成纪念”摩崖书法。因刘显潜的字即是如渊,“如渊总司令”,指的自然是这位当年在贵州赫赫有名的兴义实力派人物。既有彰显他的功德;也有为其树碑用意。
 

  永康桥上的石狮。

  桥建成时形成的摩崖文字,记述的是刘显潜倡建永康桥的功德:“砺耶带耶,维黔之疆,矢耶砥耶,维道之光,懿哉刘公,弥永而芳,敢告来者,视此津梁”。实为刘显潜下属、盘县知事王治和盘县厘税委员龙为霖联名所作的谨颂。“滇黔锁钥”摩崖书法作品,则是刘显潜饱蘸浓墨亲笔手书,其字体苍劲,书法精美,是兴义近代史上少有的摩崖书法精品。

  永康桥建桥期间,刘显潜亲自参与踏勘测绘,赴外地取图,并亲定技术及施工人员。建桥钱款不足工程所需半数时,他又亲解私囊,捐出银元五万两,确保了石桥修建所需的资金,使得这一浩大的省界大桥得以如期建成。建桥参与的人数之多,工程量之大,叹为观止。十几马车辣椒,全吃的干干净净,可见工程之浩大艰巨。现在,长寿而尚存的个别老人,尚能忆起那个热火朝天的盛大场面,描述起来激动万分,夸赞得嘴都不能合拢。足见永康桥建成,对当地民众带来了多么大的欢欣和鼓舞。

  史料记载:“桥成时,滇黔人士观者万余,露宿,山为之满。”黄泥河边村子里的父老乡亲说,当年刘显潜修了这座桥,大家感念于他的功德,在他还未去世时,就为他修建有一个祠堂,也叫生机祠,其中供有刘显潜塑像一尊。祠堂不大,只有三间,但无论是房屋的木雕还是石雕,工艺都十分精湛,堪称云贵雕刻一绝。

  现如今,从古驿道登上摩崖,再从摩崖处向西10余米,一道圆形石砌门洞横跨古驿道。门洞顶部砌石已经垮塌不少,不过门洞顶部一块扇面形状的门额石得以保存,横向楷书“峭壁”二字,落款简洁,“周农风”。周农风,建桥时时任刘显潜手下下五屯刘氏团练参谋长。

  永康桥南岸,连接桥头的古驿道与北岸驿道形状相同。在南岸山坡近顶部,距古驿道不远的地方,保存有石砌碉楼一座,整体呈圆柱形,由经过精细加工等厚的石料错缝砌筑。

  这座碉楼(木质建筑部分已毁),俯瞰永康桥及山间古道,视野开阔,是控扼永康桥要冲的军事堡垒。在江底寨子中,如今还残留着当年的马店建筑(和今天的宾馆性质相同),当地人称为“十八间马房”,其作用是为当年马帮路宿休整的旅馆。房屋呈四合天井,为当年吕姓人家所建,因而,也有人称之为“吕家四合大院”。那四合大院在当时算得上较好的旅店了,遗憾的是,现今永康桥均已破烂。

  近百年来,一直是两省人民互相往来的咽喉要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为方便两省人民交通来往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史实充分证明,兴义下五屯刘氏家族不仅只是只会带兵打仗的一方土豪,一介武夫之家族。永康桥那些凿于石壁、石碑上的文字,生动记载了刘显潜为两省民众往来便利,出巨资,耗心血修建永康桥这一荫及千秋万代的非凡功绩。它将将为两省边民永远铭记。

    兴义市乌沙镇江底村位于云贵两省交界的黄泥河上,历来是滇桂黔三省商贾要道,地势险要,当年徐霞客进入黄草坝即是从此而入,这桥也就由刘显潜根据他家在下五屯的永康堡,故定名叫永康桥。

  

军政方面事记

  风暴席卷黔西南的白旗军起义在清同治十一(1872)年被清政府及下五屯刘氏团练等地方武装镇压。此时,刘显潜年仅八岁,未赶上战事。然而,在其童年时期,叔父刘官礼、刘官德以下五屯永康堡为根基,征战不绝,杀伐不断,特别是刘官礼总办兴义五属团练,永康堡为清政权及地方武装在黔西南地区的坚固楔子,曾在刘显潜两岁、四岁之时,两度被白旗军围攻。凡此种种,无不对童年时期的刘显潜造成莫大的影响。

  此外,刘显潜之父刘官箴,自小喜好交友出游,颇具古人豪侠气质。长大后,视吟诗作对为大丈夫所不为,弃诗书改试武科,曾于兴义县试夺魁,因白旗军起事,府试耽搁才未更进一步。刘显潜之后的许多作为,实是秉承了其父的诸多教诲与禀赋。

  红白旗战争结束20余年后,广西游勇对南盘江北岸的滋扰,为已过而立之年的刘显潜提供了展示军事才华的舞台。

  广西游勇的产生,可追溯至清末中法战争。1885年,著名将领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但因清政府腐败恐战,不但不予嘉奖,反而将冯子材所部全部予以遣散。冯部官兵义愤填膺,一方面也因无所归属,生计无着;另一方面,也异常痛恨腐败的清廷,恶劣的地主,豪绅,遂聚集一处,四处打劫,抢掠,滋扰得四野不安,朝廷视其为身上芒刺,呼之为“游匪”。“游匪”不断发展,逐渐形成20世纪初名动全国的广西会党组织,多次发生武装起义,反抗清政权,即历史上有名的“广西会党起义”。

    
1895年后,游勇从越南回国,与被栽遣的失业士兵相结合,人数、实力大增,主要活动于广西、越南边界,也多次渡过南盘江,对北岸的云南、贵州形成“滋扰”。

  此时,刘显潜叔父刘官礼为加强沿江防务,上 书贵州巡抚,请准改兴义团防局一营为靖边正营,自任管带。多事之际,刘官礼多次授命刘显潜率团练前往南盘江沿江一带,击退来犯游勇。

  清光绪二十八(1902)年10月13日日,广西会党军渡过南盘江进攻兴义并占据兴义县城。之后,下五屯刘氏武装在战事中竭尽了全力,功大,于当月27日,配合清军攻克县城。刘官礼因此受到贵州抚部院嘉奖,赏赐三品顶戴花翎。刘官礼请准清廷,将家族招兵募勇而成的刘氏团练编入靖边营,称为“靖边团营”,刘显潜任管带。次年,刘官礼又请准设置靖边副营,由刘显潜胞兄刘显慎任管带。刘官礼自己,任滇黔边营统带,统领指挥各营。兴义一地,完全纳入刘氏家族掌控之中。光绪三十(1904年)、光绪三十一(1905)年,贵州抚部院先后裁撤靖边副营、靖边正营,仅剩下刘显潜的靖边团营。

  清光绪三十四(1908)年,贵州巡抚庞鸿书整理全省勇营编制,裁绿营、设练军,将全省地方军队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巡防队,每队辖左右前后四营,刘显潜靖边团营缩编为西路巡防队右营。

  刘显潜本为黔人,至广西时间又不长,在广西一番动荡之后的权力争斗中无根基可言。此外,其堂弟刘显世也因辛亥革命带来境遇,率兵进贵州省城贵阳发展,老家根据地贵州兴义需要强力人物经营。于是,刘显潜遂审时度势,返回兴义。
 

  兴义民间贵州游击军总司令官刘显潜落款匾额。

  刘显潜返回兴义,在路途之中就碰到机遇,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当其返程途经兴义府城安龙时,受贵州光复的影响,府城安龙亦光复,驻军首脑安义镇总兵祁以德出逃,不知去向,府城一片混乱。刘显潜以其多年积威,自任安义镇总兵,并委任至交好友,曾在兴义县立高等小学堂任过堂长的务川举人聂树楷为兴义知府。兴义府城安龙区域,纳入刘氏掌控范围。

  刘显潜安排好安龙军政,并未停留,返回兴义后立即招兵买马,重组旧西路巡防队,招兵四营,于风云动荡之际,为下五屯刘氏组建起一支强横武装。在其堂弟刘显世斡旋下,刘显潜被大汉贵州军政府委任为旧西路巡防队统带。

  在贵州国民军整编中,刘显世任职贵州国民军总司令,刘显潜得其支持,将部队扩编为10营,称贵州西路巡防国民军。

  护法战争后,刘显潜任全省游击军总司令,辖第一、二、三路游击军,及游击大队、盐务巡防队。第一路游击军驻防黔北地区,长期跟随刘显潜的爱将、普安罐子窑人易筱南任统带,金沙县清池镇阵亡游击军中哨官李王顺正是其麾下。贵州游击军解体,易筱南部仍驻黔北。如今,赤水县中南部赤水河畔的丙安古镇,有一方大书“畏威怀德”的摩崖,上款“黔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易筱南公大人德政”,落款“中华民国十一年孟冬月”。摩崖左侧,还有同期镌刻、落名袁祖铭定黔军右路前敌指挥袁光辉“出民水火”摩崖一方。证明“民九事变”后,贵州游击军虽然解体,但部分军队还得以延续。

  

刘显潜的心胸肚量

  话说由刘显潜出资并亲自主持修建的永康桥落成之后,两省准备搞一次“踩桥”仪式。昆明那边来了一个“督学”。此时,刘显潜的游击军总司令已经卸任,陆军中将只是一个荣誉衔。这样一来,这个督学的官阶就要比刘显潜大了。刘显潜倒没什么,他的属下可犯了嘀咕,难道辛辛苦苦修建好的桥,就要让别人轻易踩新,并予以命名不成?!

  那边的督学也颇为犯难,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这刘显潜可不是等闲之辈,这桥到底是踩好还是不踩好呢?!

  第二天,两边桥头都已经聚拢了人,铺好了红毯子,单等吉时一到,鼓乐齐鸣鞭炮炸响,两边士绅就上桥踩过。先生祝祷焚香毕,正要举行仪式,就在此时,一对乡间迎亲的队伍在唢呐声中来到桥头。押礼先生满头大汗找到刘显潜,说是定了时间发亲接亲,若是得等到踩桥仪式结束,则一定耽误良辰。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请求大老爷给想想办法!要是换了别人,这押礼先生恐怕不知早被鞭笞成什么样了!可刘显潜却连呼罢罢罢!修桥铺路乃是积阴功修阴德的大好事,请新娘子踩桥,更是喜事一桩,想来昆明那边也会鉴谅。待我传话过去问问明白。

  昆明那边,也怕踩桥事件得罪了刘显潜,正在那里忐忑。闻报大喜,遂连称刘显潜爱民若子,为民父母,功德无量。拱手称善。

  新娘在唢呐声中上得桥来,边踩边念四言八句。“新人下轿踩新桥,新桥踩过万年牢。自从新人踩过后,取名叫做江底桥。”

  所有在场的人一听,替新人捏了一把汗,因为这桥刘显潜早就定名永康桥!

  谁知刘显潜非常大度。哈哈大笑之余,接口说,好个江底桥!龙来不敢过,水来不翻桥!
 

(本文由陈松根据有关文史资料整理而成。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向作者致敬。编辑长江)
网站编辑:江 林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网仅作为交流平台。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投稿邮箱:ldqxnw@163.com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