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 促进产业振兴发展
近年来,兴义市坚持“立农为农、市场导向、融合发展、绿色引领、创新驱动”五大原则,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以机械化、品牌化、市场化、科技化等“十化”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万峰林景区,迷你小火车稻田观光、稻田捉鱼、稻田抓鸭等旅游项目,不仅丰富了旅游业态,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同时鱼和鸭还可以吃稻田里的害虫和杂草,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的投入,还提升了水稻的品质。
贵州万峰福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坤介绍说:“我们通过将农民的土地流转过来,进行农业景观的打造,然后采取立体的种养殖模式,在插秧的时候就把稻田鸭、稻田鱼、稻田蛙全部放到田里面去,让他形成这种循环的养殖模式。我们通过农业+旅游的模式,亩产值能够达到5万元左右,在增加游客的体验度的同时,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
“我家有三亩土地,一年租给他们得到五千块钱租金,现在我来给他们稿田间管理,在公司里面上班,一个月有2400元工资,一年得到3万块钱左右。”上纳灰村民查兰林的说道。
种养结合、稳粮增效,在贵州万峰福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万峰林景区发展的“稻+鱼”、“稻+鸭”、“稻+蛙”等“稻+N”生态种养模式,大幅度的提高了稻田的综合效益,走出了一条“农业+旅游”的现代化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在敬南镇十里坪坝区,村民范兴美正在忙着采摘黄瓜,这些黄瓜将被打包装载送往粤港澳大湾区。
“我家就是十里坪的,我们从开始就在这里打工,已经做了五六年了,从栽、种、收样样都在做,一个月得到三千多元,一年算下来得到三万多元,也还可以。”兴义市敬南镇新坪村村民范兴美说。
兴义市鸿鑫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徐铭龙介绍道:“每天采摘量都有70多吨,除了本地销售的以外,我们80%都销往粤港澳大湾区,每天有50多吨运往粤港澳大湾区,每天早上我们工人很早就开始采摘了,早上采摘早上就打包运输,到晚上就到粤港澳大湾区了,每天我们坝区有100多个工人在进行作业。”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十里坪坝区由兴义市鸿鑫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运营,近年来,公司突出区域优势,提升规模质量,依托电商平台,精准对接市场,打通销售壁垒,与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产销对接一体化,有效助力了黔货出山。
抓龙头、强品牌,加速推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程,而农业机械化、科技化的推进,也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致富增收。
贵州海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魔芋种植及加工的兴义本土企业。在公司的素食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各司其职,将生产出来的魔芋素食成品搅拌、冷却,在全产业链工序配合下,一袋袋精美的魔芋产品新鲜面市,同时也切实拓宽了周边老百姓的增收渠道。
“在魔芋基地上班得到三千元一个月,现在已经领得一万多元了,收入还是可以的,我准备好好在这里多学点技术,明年把我的六七亩土地全部种上魔芋,多增加点家庭收入。”敬南镇白河村村民吕天成说。
据了解,该企业在兴义市11个乡镇(街道)发展和推广魔芋种植,每年在魔芋种植、采收、生产等各个环节能解决当地3万余人次群众务工,年均支付劳务费300余万元,魔芋产品日产量可达5吨。
接下来,公司还将不断加大魔芋科研投入,利用公司成立的魔芋研究化验室,生产出更多的魔芋精深加工产品,同时,利用已建成的4个魔芋生产冷库,不断扩大魔芋产品承载量,走出一条魔芋全产业链的发展之路。
据贵州海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功介绍:“下一步我们要做成魔芋的一些代餐食品,代餐饮料以及我们的一些代餐粥,我们的开袋即食的这些魔芋休闲食品,把我们整个的魔芋产品给它多样化推向我们的黔西南州市场,来回馈我们的消费者。”
据了解,截至第三季度末,全市农业总产值预计可达68亿元,预计同比增长7.5%左右,农业增加值预计可达42.5亿元左右;截至第三季度末,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12700元,预计同比增速15%左右。下一步,兴义市将积极与省州对接,争取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开展建成区高标准农田提质增效工作,出台特色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加快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技术改造,为实现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来源:兴义融媒 作者:洪霞 万山青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