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市锅底河村:因地制宜发展木艺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兴义市锅底河村毛栗坡小区居住有两百多户人家,居民大多数是从兴西湖库区簸箕田、水米箐、彭家湾、徐家湾等地搬迁而来的。为了让这些库区移民事做,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兴义市坪东街道办锅底河村引进了一个木艺加工企业,为搬迁移民搭建了一个家门口就业的平台。如今,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村里因地制宜发展木艺产业,走出了一条以传承工艺引领乡村振兴的创新之路。
9月6日,笔者在锅底河村总支书记、村主任刘家海和兴义市木工创业园负责人黄立新的引领下,来到锅底河村的扶贫工坊。工坊内,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手工作品,有精巧灵活的木质玩具枪、独特韵味的木质文具、有奥妙无穷的鲁班锁、各类古色古香的文创产品等等,木艺元素满眼皆是。在这扶贫工坊里,你可以在专业人员的辅导下慢慢地熟悉制作流程,选择做一款简单的木勺子、木烟斗或是具有较高难度的玩具枪组装,不仅好玩又提高了动手能力。
在提及因何原因选择了这一条以传承工艺来带动发展的路时,锅底河村村支书有着他独到的见解。据锅底河村总支书记 村主任刘家海介绍,为了解决库区移民就业问题,村两委结合锅底河村这里做木工的比较多,其中新村组和大箐沟组做木工的都有五六十家,总共木艺匠人有三四百人。村两委于是利用木艺产业和木艺匠人比较多的优势,在毛栗坡安置区这里启动乡村振兴的木艺产业板块,为库区搬迁移民的生产生活找出路,助推乡村振兴。
据了解,之前的锅底河村的发展一直受制于零散式家庭作坊的限制,虽有匠人精神和技艺的传承,却养在深闺人未识,处于初始的“一门手艺,一家人吃饭”的零散状态。如今,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村里不仅成立了黔西南州匠人木艺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引进黔西南州鼓夫文体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来整体运行木艺产业的相关工作。通过“村合作社+公司+工匠”的模式,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建设,将木工匠人和村民凝聚起来,以传承创新、生产加工和研学体验为发展方向,结合文化、产品、研学、体验、娱乐、定制、商贸、服务等联动发展,将产业布局到村组,将就业岗位安排到户,将工匠精神、木艺技能、木艺文创、木文化、木制品、DIY融为一体,打造黔派木艺文化体验游乐中心和木艺家园。
据兴义市木工创业园负责人黄立新介绍,这个地方选择木艺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经过政府的调研推动之下,企业跟村里面联合做的一个计划,现在正在根据这个计划在一步一步的设施。这个计划我们叫一二三四五六方针。一就是一个方针,也就是我们这栋大楼,这栋大楼主要是负责传承、创新、还有孵化、还有研学;二就是我们要搭建两个平台,一个是线上平台,现在我们要把淘宝、抖音把这些店铺推广上去,要做起来,线下我们就结合毛栗坡安置区老百姓住房的一楼的门店,把他们盘活,作为线下的展销和体验门店;三就是三方联动,一个是政府,一个是村里面,一个是我们企业,三方面联动一起来做这个事情;四就是四组融合,我们的计划里面把毛栗坡、小店子、新村、牛泥塘几个组的匠人,和老百姓把他串联起来,一起来做这个事情;第五,我们设计了五条的产品线,通过五条产品线不断地铺开,可以带动当地几百人就业,这五条产品线,我们的匠人可以为外面搭建亭台楼阁;第二这里可以生产文创产品和艺术品,第三生活家具这个地方也可以做;第四研学体验;第五文创研发。第六就是,我们有六十个工坊,下一步可以来支撑这个村,能接一些大的单子,交给这六十个工坊,然后带起老百姓一起来做,让大家实现在家门口有收人,助推乡村振兴。
(李天亮 叶龙川 李德荣)
责编:王湛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