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龙:新市民户籍迁移那些事儿
11月20日,黔西南州公安局义龙新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教导员王必福说,义龙新区自2019年8月份开始开展户籍宣传工作,但因为很多群众不了解户籍迁移的相关政策,截至11月6日全区四个安置区51710名新市民中,仅4139人办理了户口迁移。“值得高兴是,我们刚统计出来,现在已有19963人办理了户籍迁移”。
为什么最近办理户籍迁移的人数上增加了这么多呢?原来是州公安局抽调70名警力组成了户籍专班工作队,按照“派出所民警+社区民警+警务室民警、辅警+楼长”的模式,以包栋形式推进这项工作。专班工作队2人一组,一组包一栋楼,走访入户做户籍动员工作。
在王必福的带领下,笔者首先来到了麻山社区警务。一眼望去,警务室警员都在有条不紊的做着各自的工作。麻山社区警务室民警方兵跟笔者讲,“现在是户籍迁移的关键期,我们警务室警员都在加班加点的干工作。因为我们麻山安置区的新市民,有的户口迁移还在办理中、有的还在了解迁户口的政策、还有的处于观望状态,所以我们警务室警员一刻也不敢松懈啊!”
工作一天的时间有多长?对于很多人来说,是8小时。但对于新市民居住区区警务室警员来说,为确保能随时随地的为群众服务,没有工作时长的界限,只有24小时在线。
民警的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最有看法,也最适合发表意见。
新市民龙顺光一家人于2016年搬来麻山安置区。刚搬来时,对新的生活环境不适应,警务室警员在了解情况以后,给与他们关心问候和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事。龙顺光也在了解户口迁移的相关政策后,2017年便把一家人的户口都迁了过来。
龙顺光跟笔者讲,在这里,家里人就医、孩子就学、交通等都比在老家方便多了,儿子儿媳带着一个孙子在外地打工,他和老伴儿带着一个孙子住在这里。在警务室的帮助下,他还在社区里开起了一家小店,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在麻山社区警务室的采访结束后,笔者又来到了大龙潭社区警务室,还未进门,透过玻璃便看到警务室里的一名民警正在悉心跟一名群众交谈,进去后才知道原来是这名群众正在咨询关于户口迁移的问题。等他为群众解疑答惑完了之后,笔者才走上前去进行询问。
“关于户籍这方面,只要群众愿意迁,我们警务室就给他们提供一站式服务。新市民只要在申请表上签字,我们警务室便会帮他们提交申请表去派出所办理户籍迁移,户口办好了以后,我们从派出所拿回来亲自送到新市民手中。”胡耀胜跟笔者说到。
关于户籍宣传工作,警务室是怎样做的呢?
胡耀胜说:“自11月6日成立户籍宣传工作专班后,我们警务室全体警员,在民警的带领下,两人一组,一组包栋,从晚上7点开始走访入户。到群众家里,宣讲国家政策,让群众了解户改政策,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困难,消除群众顾虑。直到晚上10点左右才回到警务室继续工作。”
有人愿意迁户口,便也有人不愿意迁。说到不愿意迁户口的新市民,大龙潭警务室辅警王应学有所了解,“不愿迁户口的新市民,多数是在他们的土地、宅基地、林地的权益方面有顾虑。所以出现了新市民人搬来,户口没来的情况,他们认为只要不迁户口,他们在农村的权益就会得到保障。对于这些新市民,我们不会放任不管,而是在宣传户改政策的时候给他讲清楚,户口迁来以后,他们在农村的林地、土地、宅基地的留转都是自己的,不会变!”
据了解,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群众将户口由农村迁至城镇后,原有农村权益保障不变,当农村及城镇权益出现重叠时,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执行。户籍地公安派出所根据群众需要,可出具户口迁移证明,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原农村利益。
目前,随着义龙新区户籍专班工作队和广大基层派出所民警、农村和社区警务助力不断加大户籍改革宣传,新市民居住区的群众迁移户口正式成为“真市民”的人越来越多。
(陈倩)
责编:卢生龙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