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州直

黔西南州:石旮旯的绿色传奇

人物故事

从一棵树到一个产业

初夏时节,“顶坛模式”发源地贞丰县北盘江镇顶坛片区花椒基地一片葱绿,虽然满地遍布石旮旯,但一排排花椒树使这里生机盎然。看着重披新绿的乱石堆,若非顶坛花椒协会会长罗泽亮介绍,记者很难相信这个远近闻名石漠化治理模式的发端,其实源于当地村民袁家伦家的一棵本地野生花椒树。

1988年,袁家伦家有一棵花椒树摘得79斤花椒,当时正好有一家亲戚在黄果树开餐馆需要买点花椒做佐料,给他一块五角钱1斤并让他给送去,一棵花椒树当年就有118.5元的收入。眼看花椒这么值钱,回家后他就拿这些花椒籽来育苗,第二年就育出200多株花椒苗栽在自家的石旮旯地里。

顶坛片区土地贫瘠,是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九十年代初,当地人均粮食不足200斤,是全县最贫困的地区,村民长期靠吃救济粮和返销粮度日。为求生存,曾经有17户人家因无法度日而背井离乡迁走他乡。

长期担任村干部的罗泽亮说,袁家伦种花椒挣大钱的事迹给了村里很大的启示,1992年,村里开始发动村民大面积种花椒。刚开始时多数村民都不愿意种,后来在村组干部和党员的带头下,到1996年底,顶坛片区花椒面积超过了1万亩,并渐渐在经济和生态效益上产生成效。2001年,罗泽亮家的2000多棵花椒都进入盛产期,当年就收入6万多元。

随即,贞丰县抢抓住国家加大对石漠化的治理投入时机,引导村民种植花椒,截至目前,顶坛片区花椒面积已有6万多亩。在石旮旯种花椒不仅生态效应显著,经济价值也很高。罗泽亮说,过去种包谷每亩收入不到200元,现在种花椒能亩产生椒150公斤左右,按均价每公斤20元计算,每亩收入3000多元,是以前种包谷的10倍多。

经过多年发展,顶坛花椒以其独特的香味和品质颇受欢迎,声名鹊起。每年花椒采收季节,客商云集顶坛片区设点收购,有的甚至提前几个月来这里,走村串户上门订购,生花椒被抢购一空。贞丰也因此获得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的“中国花椒之乡”称号,2009年2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由于种植花椒的经济收入可观,加上生态环境的改变,顶坛片区原搬出的17户农户已全部返回。如今,花椒已成为顶坛片区村民收入的只要来源。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