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努力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市域范围内的具体实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为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决策部署,黔西南制定了《黔西南州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用3年时间,全面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到2022年,全州市域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更高,基本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市域社会治理实现现代化。
州级主导
“三级联动”先行先试
整合调动各方资源,打造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州、县(市)、乡镇(街道)三级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组织落实机制,设立相关工作专班,建立工作推进机制。
强化组织保障。州委政法委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加强与上级沟通衔接,及时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及责任清单,做好方案落实、协调指导、督导考核等工作,确保工作落实落地。
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完善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城乡统筹、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大防控”格局。对突出的违法犯罪,保持高压震慑态势,坚持重拳出击、露头就打。咬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为期目标不放松,紧盯涉黑涉恶重大案件、黑恶势力经济基础、背后“关系网”“保护伞”不放。
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高效便捷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把好公共安全风险管控关,依托综治中心等体系,建成州、县、乡三级应急综合指挥平台,完善突发案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构建实战化、扁平化、合成化应急处置模式。
规范运行
“六大体制”夯实基层基础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实现社会治理体制、制度、机制的有效衔接和融合。
完善党委领导体制,各级党委创新完善平安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发挥政法系统和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
完善政府负责体制,将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保障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设定市域社会治理规划,明确可量化、可评价的阶段性目标,推进落实一批市域社会治理重点项目。
完善群团组织助推体制,有序推进群团组织改革,明确各群团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职责任务,广泛组织各方面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工作。
完善社会力量协同体制,积极引导激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推动企事业单位及园区等开展平安创建工作,鼓励引导企业参与社会治理。
完善人民群众参与体制,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健全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支持和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
完善高效联动、上下贯通的指挥体制,全面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发挥社会治理实战化平台作用,加强网格力量配备。
立足州情
“五治融合”创新治理模式
以政治为引领、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根本、自治为基础、智治为支撑,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修复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把政治建设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建设科学完备的市域法律规范体系,加强社会治理领域立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疑难复杂信访事项处理等社会治理重点难点问题。
发挥德治教化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教育、道德教化。加强个人品德建设,推动各级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创新,进一步完善符合当代青少年成长规律的德育体系。加大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评选表彰工作,及时表彰见义勇为行为。
发挥自治基础作用,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丰富基层民主协商的实现形式,健全基层议事协商制度,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实现100%的村(居)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
发挥智治支撑作用,推进智能治理基础建设,把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作为基础工程来抓,以更高标准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推进视频数据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通讯员 杨海波)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