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黔西南纳孔村:产业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10月10日,“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100”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办。会上发布了近三年全球101个旅游减贫案例,其中9个与贵州相关,分别是:
六盘水市水城县海坪村:“六业并举”开创易地扶贫搬迁“海坪模式”;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民族村寨脱贫;
遵义花茂村:精准扶贫与环境治理并重,乡村振兴新范本 ;
安顺:“塘约经验”新时代农村改革典范;
黔西南纳孔村:产业融合与民俗文化融合;
万达集团“包县”帮扶项目:企业通过全要素投入推动可持续脱贫;
杭州萧山:对口帮扶贵州从江,协作旅游扶贫;
世界银行:保护传承贵州自然与文化遗产,促进脱贫致富;
同程旅游:助力“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品牌升级。
今日为大家介绍:
黔西南纳孔村
产业与民俗文化融合
纳孔村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三岔河畔的纳孔布依寨,是布依族聚集、依山傍水、民族文化丰富的村寨。
三岔河静谧悠然,汉族、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纳孔村有发展旅游的先天优势。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 纳孔村完善建设道路、互联网、电力水利等基础建设,形成了基础设施先行的良性发展基础。
邓绍东 摄
2015年8月18日,纳孔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注册资金500余万元。据相关负责人回忆:“最初的动机很简单,即纳孔村在基础设施搭建完毕,但旅游业依旧产业形式单一,无法留住游客创造更高收益,无法带动农户脱贫。”
贞丰县委宣传部供图
纳孔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后,鼓励村民用土地、资金等资源入股,并积极招商,设计了后续贫困户以及农户的利益共享方案。
郭泽玉 摄
通过流转土地,合作社建成花卉基地150亩,以“花海”与三岔河景区管理公司合作经营,着力将“花海”建成集婚纱摄影、青少年摄影、旅游观赏、花卉销售等多位一体的娱乐休闲旅游基地。
柴邦州 摄
纳孔村村民有了多条收入渠道——
房屋变资产,租金收入。通过合作社收租闲置民居并对外招商,引进浙江商会投资1000多万元,租用农户房屋建成扶贫示范民宿酒店,每户每年分别可获租金8000元、2万元、3万元。
郭泽玉 摄
吸纳富余劳动力,增加务工收入。组织对农户进行培训后回酒店务工,月人均收入达2500元,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实施农家乐、阳光雨露蔬菜观光园的发展,为农户打造多种就业渠道。
郭泽玉 摄
互联网+扶贫,打开新市场。纳孔村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引进乡村淘、农商行、邮政屋等企业入驻,为农户扩大了产品销售市场。
尊重传统习俗,培育特色产业。纳孔村充分发挥布依民族文化,培训特色工艺品加工产业,累计解决就业200余个;培训、组织、成立了绣娘家庭作坊,在家门口制作布艺手绣商品,合作社统收统售,确保留守妇女、贫困户家庭足不出户有创收。
全力发展全域旅游,引客进村。合作社将纳孔村民居、土地等资源整合,以旅游发展公司为平台,积极开展旅游招商,发展旅游业态。仅 2017 年春节期间,旅游收入达1225.8万元,同比增长306.45%。
周超 摄
纳孔村依托良性生态保护模式间接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形成了正向的生态循环链条,有效将“青山绿水”转化成村民的“金山银山”。这对于很多拥有优质生态资源的农村地区,是一条可借鉴的发展路径。(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记者 周清 整理)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