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服务队员施工场景。
亮点黔西南讯 8月2日至3日,坐落在望谟县较为偏远的纳夜镇卡法村卡法寨上,十几名电力党员和青年服务队员顶着烈日暴晒,忙碌着撤杆、打眼、架线,为黔西南水墨金州十八景之一和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七军黔桂边委卡法连队支部遗址纪念馆”建设改造进行220伏低压线路改道施工,助力打造革命老区红色“名片”。
望谟县纳夜镇卡法村距望谟县城约40余公里。是当年红七军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也是贵州第一个红军连队支部——黔桂边委卡法连队支部的诞生地。红军卡法连队的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二十一师(后改为独立第三师,也称右江独生师)六十三团一营一连,连长牙永平。1932年,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被敌重兵围剿,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为保存革命力量,中共黔桂边委将在战斗中打散的边委所属人员及红军六十三团余部战士集中起来,向黔桂边区作战略转移。1933年3月,牙永平率该连60余名红军战士进驻卡法屯垦。同年4月,组建了中国共产党在黔西南的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卡法支部,牙永平任支部书记。此后,连队以垦荒种地、发展生产、积蓄壮大力量为重点加强了连队建设,使连队在短期内恢复了排、班建制。同时,连队不断加强军事训练和革命思想教育,使连队始终保持很强的战斗力和强烈的革命热情。抗战爆发后,卡法连队在中共黔桂边委的领导下,组织了一支抗日救亡宣传队,深入大小麻山及罗甸、紫云、镇宁、关山岭、贞丰等县的相邻地区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卡法连队长达八年的艰苦作绝、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为纪念红军卡法连队,2005年,望谟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在原址修建“红军卡法连队支部旧址”纪念馆,作为该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7年,该旧址被黔西南州列为水墨金州十八景之一;2009年5月,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命名为黔西南州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更好地开发望谟县红色资源,弘扬革命精神,发挥党史的教育作用,2014年,望谟县委、县政府又将其作为全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进行打造。
为助力县委、县政府打造革命老区红色“名片”,根据纪念馆广场建设规划,需要折除200伏低压电杆3棵,线路改道400余米,为此,望谟供电局积极主动作为,多次派员进行实地勘查,编制迁移、拆除、更换方案,解决相关材料折合7000余元,并利用周末双休时间组织党员和青年服务队义务进行改道施工。由于时值高温天气,加上改道线路大多经过居民房顶或屋檐,增加了施工的危险性和难度,参战队员们经过两天奋战,终于圆满完成了线路改道工作。
望谟供电局党员服务队和青年服务队不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深刻内涵,而且充分展现了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电力党员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黄元信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