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市南盘江镇万峰湖治理迎来生态发展空间
湖里鱼儿游 湖畔产业兴
——兴义市南盘江镇万峰湖治理迎来生态发展空间
“我家有40多亩的土地,租给公司100元钱一亩,得了4万多元。而且我还在公司基地务工,做除草、摘枇杷等活,一年能赚2万多元钱。”兴义市南盘江镇田寨村的韦元英,昔日以打渔为生,万峰湖治理后转产上岸,她跟着公司种植、管理果园,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
而韦元英,只是南盘江镇万峰湖治理后转产上岸的渔民之一。
九月,丰收的季节。坐上船艇行驶在万峰湖南盘江镇水域,碧水蓝天,湖里鱼儿游,湖畔产业兴,很难想象这里昔日围网密布、船难行、水难闻、人难住的窘况。
在南盘江镇野鸭滩精品水果基地示范点,枝繁叶茂。在早已过了采收季节的枇杷林里,工人们正在精心管护,盼着来年果满枝头。而另一边,在碧绿厚实的叶片间,即将采摘上市的柚子散发出迷人的清香……
自2016年万峰湖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南盘江镇依托低热河谷的独特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五个一万亩”精品水果种植,构建万峰湖长效管护机制,实现万峰湖沿岸生态保护和养殖户转产上岸方面取得成效。
由兴义市泊舟渔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的野鸭滩精品水果基地,是南盘江镇重点打造的示范点之一。示范点按30年规划共流转土地3200亩,以“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合作社”的模式,种植发展枇杷、芒果、柑橘等16种水果,目前已陆续挂果产生收益,完成5个“绿色有机农产品”标识认证,带动周边转产上岸的渔民50余人就近就业,年均增收160余万元。
“生态有机种植水果,通过电商集中销往北京、广州、贵阳等城市,供不应求。实现季季有水果,户户有增收。”谈到销售,泊舟渔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仕锐说。
王仕锐介绍,公司在助农惠农,特别是对万峰湖治理中转产上岸的渔民,实现利益最大化。
在土地流转中,公司优先流转了转产上岸群众的土地,目前已流转40余户农户土地,户均增收7000元以上。南盘江镇积极争取财政扶贫资金进行投资合作,争取到138.37万元进行入股,按投入资金10%保底分红,涉及的129户农户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同时,公司聘用转产上岸群众到公司务工,长期务工36人,解决就近就业,每年工资收入2.8万元。随着基地逐渐取得效益,南盘江镇经常组织群众到基地内学习精品水果种植技能,周边农户也自发前往学习,增加了致富本领。
“下一步,公司将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好网上销售平台,着力做好技术培训,让当地村民通过种植果树来增收致富,主打‘四季有花、四季有果’为品牌的生态四季果园,为发展农旅一体化打下坚实基础。”王仕锐说。
南盘江镇围绕“一面三条线”(即万峰湖沿湖一面,景湖大道、泥巴公路、沿湖公路三条线)深入推进精品果业发展,已完成芒果、沃柑、芭蕉、柚子、柠檬等种植4.55万亩,受益人口2.1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员1500余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近年来,南盘江镇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我们在库湾生态养鱼场务工,两个人一个月加起来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没有风险,收入也不少。”南盘江镇田寨村岑尚党在万峰湖做了四五年的网箱养鱼,实施万峰湖治理后,他就成了产业工人。
为了让养殖户及在养殖场务工的村民在万峰湖治理后有活干、有收入,兴义市采取“公司+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以渔业养殖为基础,推行“人放天养”“陆基养殖”“库湾养殖”等绿色生态养殖方式,积极打造万峰湖“绿色生态鱼”品牌,让沿湖群众共享绿色、生态发展红利。目前,共有10个万峰湖拦库湾生态养殖点。
“做好原养殖户转产上岸工作,吸纳到公司就业,实现了转产养殖户效益不减,涉及农户收入持续稳定。”万峰湖润丰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现共有转产上岸渔民142人在公司务工,年均工资约3万元,每年共发放工资约400余万元。
水清、岸绿、河畅、景美、鱼肥的生态环境,一幅“山水画卷”正在治理后的万峰湖重现。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肖雄 王韦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