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贞丰

“小身板”谱写巾帼奋斗华章 记贞丰县平街乡乡长闵婕

2020年10月15日 11:01:47来源:亮点黔西南 作者:梁好

  

  贞丰县平街乡平均海拔1100米,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经济收入单一,青壮年劳力连年流失,贫困程度深,农民世世代代都在与贫困作斗争,是人们口中“山旮旯”的真实写照。

  面对繁重的脱贫任务,2016年,32岁的黔西南州人大代表闵婕带着满腔热血,来到平街乡任职乡长,用她那1米56的“小身板”带领大家打赢一场又一场致富的“翻身仗”。2014年以来,全乡累计实现1156户5848人脱贫,4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6%。

不忘初心,方显为民本色

  人大代表是群众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倾听和反映民情,是一名人大代表本职所在,通过开展干群共吃连心饭、共续“鱼水情”活动。闵婕做到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在卡房村卡房小学召开的干群“连心会”现场热闹非凡,卡房村的村民们都自发地聚集到了这里,和扶贫干部一起回忆历史、感谢党恩、共话发展。

  2019年12月,平街乡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载体,通过“一会一饭”的形式,以村为单元逐村召开干群连心会,围绕“谋发展、抓产业、促增收”广泛征求群众对发展的意见建议,主动与群众面对面摆谈、心贴心交流。同时,通过现场脱贫攻坚政策知识有奖问答,摆“连心摊”免费政策咨询服务,使群众对政策掌握更精准,对脱贫攻坚工作更认可,进一步凝聚了党心、汇聚了民心、化解了烦心、理解了初心、提振了信心。

  在大水塘村连心会上,三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在脱贫攻坚成果展示、民生服务群众活动展板前,开始了忆苦思甜的讨论:“以前,吃水天不亮就要去守起,石窝窝里的水满一瓢舀一瓢,一滴都舍不得丢,洗脸洗脚水还要留着喂牛马,养个牲口都困难。”“哪个说不是呢,想都不敢想会得这这种日子哦。现在家家都是大平房,电灯亮堂堂的,水龙头都安到屋头去了,太阳能路灯、水泥路还有看可以得见人的手机”“国家还给我们老年人发‘工资’,要把身体保养好”,感受着如今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的新变化,村民们与闵婕拉家常、处感情,听着闵婕讲解近年来的新变化,村民们感触良多。

危难之时,更见巾帼担当

  2020年春节,是不平凡的,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在大年初一就已经悄悄打响。闵婕同志始终牢记自己是人民选出来的代表,心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平街乡地处兴仁、关岭和贞丰三县交界处,外出务工人员多,流动人口占比大。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闵婕带领全乡干部,拼尽全力,把疫情成功地阻挡在平街的大门外。

  “新型冠状病毒来了,医院的人不休息,为浪你们也这样忙?”。面对家人的疑问,闵婕匆匆挂掉电话,只能回答“好的,回头再说吧”。转身又向平街最大的疫情防控监测点走去。她是家人眼中的“大忙人”、群众口中的“乖女儿”、同事心中的“女汉子”。

  现在,疫情风险大大降低,全国防控形势得到好转,她仍时刻保持着战斗状态,紧抓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不懈。“好不容易得来的脱贫成果,绝不能因为这次疫情让大家返贫”这是她的口头禅,如何促进、稳定劳动力就业问题成为她的“心病”。

  为做好农民工返岗就业保障,解决底数不精准、对接不畅通、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她组建了返乡务工人员服务站,创新服务方式,通过设计微信“小程序”的“大数据”手段,进一步摸清了全乡劳动力底数,实现了劳动力上岗就业、疫情防控远程跟踪,点对点共谋发展、共商对策,分批组织300余名务工人员开展“农民工返岗直通车·千人专列”活动,组织开展就业岗位推荐,有效推进就业扶贫工作。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这些在外打工的很没有安全感,现在我们可以随时联系到家乡的政府,时时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我们在外面创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外出务工人员胡成友拿出手机在小程序上边登记边说道。

产业兴乡,脱贫“婕”报叠传

  闵婕始终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作为人生箴言。在平街乡任职四年多来,她始终把发展壮大农村产业放在重要位置,多方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带领全乡2.6万人民群众走上了富裕路。

  “无工不富,无农不稳”,闵婕深知这个道理。她说,平街乡资源贫瘠,是一个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的纯农业乡镇,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不光是修两条路、盖几间房就能解决的事情,要让生活在这里的农民有幸福感,必须得让他们先富起来。经过几番思考,她把发展产业作为头等大事。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她提出要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村村有集体经济”的目标。结合乡情实际,她首先盯上了花江村,引进龙头企业贵州波涛竹荪有限公司,流转400亩土地建成了红头竹荪种植基地。目前,该种植基地产值达4000余万元,农户每亩土地每年可以从中获得700元的流转费用。

  “如果仅仅只是收取流转土地费用,一年也赚不到几个钱。”部分农户对通过发展产业致富将信将疑。为此,闵婕又提出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户不仅可以通过租赁土地获得收益,还可以就近务工增收,村级合作社收取组织管理费用每年可获得6万余元的村集体经济积累。通过龙头企业把合作社带动起来,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基层党组织把群众发动起来,实现花江村优质农业产业“从无到有”大踏步迈向“从有到优”的重大突破。

  如今的平街,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硬化路,山上李子油茶、山下蔬菜菌子,水、路、电、讯、房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这一切巨大变化的背后,是她那“小身板”不负自我奋斗的见证。
 
     (梁好)

责编:龙荣明 卢生龙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小身板”谱写巾帼奋斗华章 记贞丰县平街乡乡长闵婕

亮点黔西南 | 2020年10月15日 11:01:47 | 梁好

  

  贞丰县平街乡平均海拔1100米,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经济收入单一,青壮年劳力连年流失,贫困程度深,农民世世代代都在与贫困作斗争,是人们口中“山旮旯”的真实写照。

  面对繁重的脱贫任务,2016年,32岁的黔西南州人大代表闵婕带着满腔热血,来到平街乡任职乡长,用她那1米56的“小身板”带领大家打赢一场又一场致富的“翻身仗”。2014年以来,全乡累计实现1156户5848人脱贫,4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6%。

不忘初心,方显为民本色

  人大代表是群众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倾听和反映民情,是一名人大代表本职所在,通过开展干群共吃连心饭、共续“鱼水情”活动。闵婕做到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在卡房村卡房小学召开的干群“连心会”现场热闹非凡,卡房村的村民们都自发地聚集到了这里,和扶贫干部一起回忆历史、感谢党恩、共话发展。

  2019年12月,平街乡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载体,通过“一会一饭”的形式,以村为单元逐村召开干群连心会,围绕“谋发展、抓产业、促增收”广泛征求群众对发展的意见建议,主动与群众面对面摆谈、心贴心交流。同时,通过现场脱贫攻坚政策知识有奖问答,摆“连心摊”免费政策咨询服务,使群众对政策掌握更精准,对脱贫攻坚工作更认可,进一步凝聚了党心、汇聚了民心、化解了烦心、理解了初心、提振了信心。

  在大水塘村连心会上,三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在脱贫攻坚成果展示、民生服务群众活动展板前,开始了忆苦思甜的讨论:“以前,吃水天不亮就要去守起,石窝窝里的水满一瓢舀一瓢,一滴都舍不得丢,洗脸洗脚水还要留着喂牛马,养个牲口都困难。”“哪个说不是呢,想都不敢想会得这这种日子哦。现在家家都是大平房,电灯亮堂堂的,水龙头都安到屋头去了,太阳能路灯、水泥路还有看可以得见人的手机”“国家还给我们老年人发‘工资’,要把身体保养好”,感受着如今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的新变化,村民们与闵婕拉家常、处感情,听着闵婕讲解近年来的新变化,村民们感触良多。

危难之时,更见巾帼担当

  2020年春节,是不平凡的,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在大年初一就已经悄悄打响。闵婕同志始终牢记自己是人民选出来的代表,心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平街乡地处兴仁、关岭和贞丰三县交界处,外出务工人员多,流动人口占比大。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闵婕带领全乡干部,拼尽全力,把疫情成功地阻挡在平街的大门外。

  “新型冠状病毒来了,医院的人不休息,为浪你们也这样忙?”。面对家人的疑问,闵婕匆匆挂掉电话,只能回答“好的,回头再说吧”。转身又向平街最大的疫情防控监测点走去。她是家人眼中的“大忙人”、群众口中的“乖女儿”、同事心中的“女汉子”。

  现在,疫情风险大大降低,全国防控形势得到好转,她仍时刻保持着战斗状态,紧抓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不懈。“好不容易得来的脱贫成果,绝不能因为这次疫情让大家返贫”这是她的口头禅,如何促进、稳定劳动力就业问题成为她的“心病”。

  为做好农民工返岗就业保障,解决底数不精准、对接不畅通、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她组建了返乡务工人员服务站,创新服务方式,通过设计微信“小程序”的“大数据”手段,进一步摸清了全乡劳动力底数,实现了劳动力上岗就业、疫情防控远程跟踪,点对点共谋发展、共商对策,分批组织300余名务工人员开展“农民工返岗直通车·千人专列”活动,组织开展就业岗位推荐,有效推进就业扶贫工作。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这些在外打工的很没有安全感,现在我们可以随时联系到家乡的政府,时时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我们在外面创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外出务工人员胡成友拿出手机在小程序上边登记边说道。

产业兴乡,脱贫“婕”报叠传

  闵婕始终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作为人生箴言。在平街乡任职四年多来,她始终把发展壮大农村产业放在重要位置,多方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带领全乡2.6万人民群众走上了富裕路。

  “无工不富,无农不稳”,闵婕深知这个道理。她说,平街乡资源贫瘠,是一个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的纯农业乡镇,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不光是修两条路、盖几间房就能解决的事情,要让生活在这里的农民有幸福感,必须得让他们先富起来。经过几番思考,她把发展产业作为头等大事。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她提出要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村村有集体经济”的目标。结合乡情实际,她首先盯上了花江村,引进龙头企业贵州波涛竹荪有限公司,流转400亩土地建成了红头竹荪种植基地。目前,该种植基地产值达4000余万元,农户每亩土地每年可以从中获得700元的流转费用。

  “如果仅仅只是收取流转土地费用,一年也赚不到几个钱。”部分农户对通过发展产业致富将信将疑。为此,闵婕又提出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户不仅可以通过租赁土地获得收益,还可以就近务工增收,村级合作社收取组织管理费用每年可获得6万余元的村集体经济积累。通过龙头企业把合作社带动起来,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基层党组织把群众发动起来,实现花江村优质农业产业“从无到有”大踏步迈向“从有到优”的重大突破。

  如今的平街,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硬化路,山上李子油茶、山下蔬菜菌子,水、路、电、讯、房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这一切巨大变化的背后,是她那“小身板”不负自我奋斗的见证。
 
     (梁好)

责编:龙荣明 卢生龙

推荐阅读
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2020-10-29
黔西南日报   2020-10-30
黔西南人才市场  2020-11-03
中共安龙县委组织部  2020-10-28
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2020-11-22
兴义市人民政府网  2020-11-23
义龙新区新闻中心  2020-11-05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有限公司 中铁一局盘兴铁路项目部  2020-10-31
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2020-11-14
廉洁黔西南  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