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州直

黔西南:天时地利好山珍 菇香伴奏致富歌

2019年11月14日 08:44:09来源:多彩贵州网 作者:金凤

  编者按:贵州,一个被山地、高原覆盖的省份,虽然少了平原的一览无余,却诞生了不少林特珍奇。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以及温暖湿润,冬暖夏凉,能够让农作物出彩的气候,成就了多彩贵州?精品黔货的美名。在众多的精品黔货中,产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的食用菌,用“菇且在此”来形容都不为过。

  11月15日,2019中国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将如期在安龙县举行。届时食用菌学会及行业内同仁、行业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等将聚集一堂,围绕国际、国内食药用菌研究、产品开发、市场贸易、经济文化等领域内容,共谋食用菌产业发展新未来。正倾力打造中国南方夏季菇之都的黔西南州安龙县,也将借力本次大会,“打开山门迎贵客,共兴产业赢决战。”

  安龙,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有着“野生动植物王国”之称,年降水量为1256毫米,年平均气温15.6摄氏度,无霜区288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期,气候温润,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安龙的食用菌生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当地野生菌品种繁多,特色珍稀菌类有鸡枞菌、马蹄菌、大脚菇、鸡油菌等。

  工厂化发展产业链食用菌产销两旺

  初冬,大棚林立的安龙县食用菌产业园区内,尽管早已过了蘑菇采摘丰收期,食用菌工厂装袋装瓶车间依然十分热闹繁忙,在工厂化出菇车间,干净整洁的菌床分层排列,一排排菌菇长势喜人,菇香扑鼻。

  “一个是袋装的,袋装的主要以生产玉木耳为主,每天的正常产量是5万袋,全负荷以后可以生产5万棒,另一个也是全自动生产线,是瓶装的,这个瓶装的我们目前有3个品种,一个是蟹味菇,另一个就是杏鲍菇,再一个就是白玉菇,而且它的产量也能达到每天5万棒。”安龙大秦食用菌工厂副总李德富跟记者介绍到。

  对于记者好奇的工厂化生产菌菇过程,出菇管理员张艳芳如数家珍的说起了步骤;“从装瓶到接种灭菌,接种以后到培养室,在培养室总共到出库要120天,培养到75天到80天才能生菌,生菌以后到出库还要20几天。”

  近年来,安龙县将食用菌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来培育,紧扣产业革命“八要素”,在土地、资金、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采取“全区域布局、全产业链打造、全利益联结、全要素配置、全机制调动”的“五全”发展模式,通过“政府(园区)+科研院所+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方式,全力推动食用菌产业规模化、规范化、系统化、可持续、高质量的“裂变式”发展。

  新市民种植食用菌顾家创收两不误

  侯志敏是安龙县洒雨镇堵瓦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是安龙县蘑菇小镇的新市民,一家四口居住在80平米的套房里,家里除了到菌棚务工的收入,加入当地沐恩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入股分红也让一家人对未来幸福美好生活更有期待。

  “今年的食用菌产业已经分红过了,我家四个人分得2000多,现在吃穿住不愁,还每个月都可以在家门口做活路,又可以管屋头又有收入,蘑菇小镇这点住起比老家安逸了太多太多咯,然后现在的政策又这么好,这些好政策带着我们走进富裕的生活,所以我们自己也会更加努力,让生活更上一层楼。”侯志敏信息满满的说到。

  像侯志敏家这样靠产业帮扶带动实现脱贫致富的新市民在蘑菇小镇十分鲜见。按照安龙县“一园一镇九区”的发展布局,该县通过建设一个食用菌产业核心示范园,打造一个特色蘑菇小镇,放射性建成具有带动性的九个镇(街道)食用菌种植区,形成“1210”模式,即1户农户种植两个大棚,一年种植两季收入10万元,推行食用菌企业对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包三保”全覆盖。把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户进行“打包”,由食用菌企业根据自身能力通过竞争性谈判进行全覆盖包保,政府根据包保情况分阶梯为企业配置政策、资金、资源,企业对包保群众保技术培训,保“一户一人以上就业”,保产业发展收入、务工收入、保底分红收入。

  发展生态产业打赢脱贫攻坚

  王世莲今年64岁,家住安龙县栖凤街道办事处平寨村平寨组,平时除了偶尔帮儿女们照看下孙子孙女,大部分时间她都在家附近的贵州景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做剪菇工作,每天工作上五六个小时,收入在60到80元不等。她对这种状态满意而得意。“我可是公司的老员工了唷,现在政策、国家好,照顾我们老年人来这里面剪点菌,做点轻巧活路(工作),老了做不成哪样了,只能一天剪点菌,消磨点时间,还可以找点小用钱。”

  当地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通过积极探索“合作社+能人+市场”运作模式,着力破解劳动力就业难题。采取“99”“54”“38”等全员充分吸收的就业模式(即针对60岁以上老人、家庭妇女、返乡就业创业青年的量身打造就业模式),最大化惠及当地群众。

  笃山镇云上村菇农苏正金曾是贫困户,外出浙江广东务工了几年,钱没攒下几个,看到身边回乡发展的小伙伴日子越过越红火,苏正金也坐不住了,拖上行李跳上返乡列车,从此以后再也不想外出打工。回来后他迅速加入到安龙县耕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致富能人苏正栩一点一滴的带动下,他与社员们一道抱团发展,通过产品统一外运销售,很快尝到种植食用菌的甜头,如今增收致富的信心越来越足。

  “今年纯利润的话应该在30万左右,但有可能,如果说是后面的价格还比较好的话,有可能会得30多万纯利润。”正盘算着如何增加菌棚的苏正金给记者算了一下他的收入账。

  从2016年发展至今,安龙县食用菌企业从1家发展到19家,品种从单一的香菇发展到羊肚菌、竹荪等10余个品种,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发展到48家,大棚从407个发展到10238个,种植面积从200亩发展到1.7万亩,由一年一季种植发展到一年两季种植,产量从500吨发展到11万吨,产值超10亿元,产品主要销往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国内市场和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带动贫困户14541户64949人,其中入棚种植1200户4404人,入棚入企务工4500人次,产业分红14541户64949人。全县食用菌生产从菌材林建设、食用菌育种、菌棒加工、菌棚种植、深加工、废弃菌棒处理等环节初步形成了食用菌产业体系。

  目前,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了安龙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个有效载体,为安龙县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安龙县也将继续打好生态牌,让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产业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来源:多彩贵州网 记者 金凤)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黔西南:天时地利好山珍 菇香伴奏致富歌

多彩贵州网 | 2019年11月14日 08:44:09 | 金凤

  编者按:贵州,一个被山地、高原覆盖的省份,虽然少了平原的一览无余,却诞生了不少林特珍奇。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以及温暖湿润,冬暖夏凉,能够让农作物出彩的气候,成就了多彩贵州?精品黔货的美名。在众多的精品黔货中,产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的食用菌,用“菇且在此”来形容都不为过。

  11月15日,2019中国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将如期在安龙县举行。届时食用菌学会及行业内同仁、行业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等将聚集一堂,围绕国际、国内食药用菌研究、产品开发、市场贸易、经济文化等领域内容,共谋食用菌产业发展新未来。正倾力打造中国南方夏季菇之都的黔西南州安龙县,也将借力本次大会,“打开山门迎贵客,共兴产业赢决战。”

  安龙,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有着“野生动植物王国”之称,年降水量为1256毫米,年平均气温15.6摄氏度,无霜区288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期,气候温润,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安龙的食用菌生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当地野生菌品种繁多,特色珍稀菌类有鸡枞菌、马蹄菌、大脚菇、鸡油菌等。

  工厂化发展产业链食用菌产销两旺

  初冬,大棚林立的安龙县食用菌产业园区内,尽管早已过了蘑菇采摘丰收期,食用菌工厂装袋装瓶车间依然十分热闹繁忙,在工厂化出菇车间,干净整洁的菌床分层排列,一排排菌菇长势喜人,菇香扑鼻。

  “一个是袋装的,袋装的主要以生产玉木耳为主,每天的正常产量是5万袋,全负荷以后可以生产5万棒,另一个也是全自动生产线,是瓶装的,这个瓶装的我们目前有3个品种,一个是蟹味菇,另一个就是杏鲍菇,再一个就是白玉菇,而且它的产量也能达到每天5万棒。”安龙大秦食用菌工厂副总李德富跟记者介绍到。

  对于记者好奇的工厂化生产菌菇过程,出菇管理员张艳芳如数家珍的说起了步骤;“从装瓶到接种灭菌,接种以后到培养室,在培养室总共到出库要120天,培养到75天到80天才能生菌,生菌以后到出库还要20几天。”

  近年来,安龙县将食用菌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来培育,紧扣产业革命“八要素”,在土地、资金、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采取“全区域布局、全产业链打造、全利益联结、全要素配置、全机制调动”的“五全”发展模式,通过“政府(园区)+科研院所+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方式,全力推动食用菌产业规模化、规范化、系统化、可持续、高质量的“裂变式”发展。

  新市民种植食用菌顾家创收两不误

  侯志敏是安龙县洒雨镇堵瓦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是安龙县蘑菇小镇的新市民,一家四口居住在80平米的套房里,家里除了到菌棚务工的收入,加入当地沐恩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入股分红也让一家人对未来幸福美好生活更有期待。

  “今年的食用菌产业已经分红过了,我家四个人分得2000多,现在吃穿住不愁,还每个月都可以在家门口做活路,又可以管屋头又有收入,蘑菇小镇这点住起比老家安逸了太多太多咯,然后现在的政策又这么好,这些好政策带着我们走进富裕的生活,所以我们自己也会更加努力,让生活更上一层楼。”侯志敏信息满满的说到。

  像侯志敏家这样靠产业帮扶带动实现脱贫致富的新市民在蘑菇小镇十分鲜见。按照安龙县“一园一镇九区”的发展布局,该县通过建设一个食用菌产业核心示范园,打造一个特色蘑菇小镇,放射性建成具有带动性的九个镇(街道)食用菌种植区,形成“1210”模式,即1户农户种植两个大棚,一年种植两季收入10万元,推行食用菌企业对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包三保”全覆盖。把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户进行“打包”,由食用菌企业根据自身能力通过竞争性谈判进行全覆盖包保,政府根据包保情况分阶梯为企业配置政策、资金、资源,企业对包保群众保技术培训,保“一户一人以上就业”,保产业发展收入、务工收入、保底分红收入。

  发展生态产业打赢脱贫攻坚

  王世莲今年64岁,家住安龙县栖凤街道办事处平寨村平寨组,平时除了偶尔帮儿女们照看下孙子孙女,大部分时间她都在家附近的贵州景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做剪菇工作,每天工作上五六个小时,收入在60到80元不等。她对这种状态满意而得意。“我可是公司的老员工了唷,现在政策、国家好,照顾我们老年人来这里面剪点菌,做点轻巧活路(工作),老了做不成哪样了,只能一天剪点菌,消磨点时间,还可以找点小用钱。”

  当地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通过积极探索“合作社+能人+市场”运作模式,着力破解劳动力就业难题。采取“99”“54”“38”等全员充分吸收的就业模式(即针对60岁以上老人、家庭妇女、返乡就业创业青年的量身打造就业模式),最大化惠及当地群众。

  笃山镇云上村菇农苏正金曾是贫困户,外出浙江广东务工了几年,钱没攒下几个,看到身边回乡发展的小伙伴日子越过越红火,苏正金也坐不住了,拖上行李跳上返乡列车,从此以后再也不想外出打工。回来后他迅速加入到安龙县耕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致富能人苏正栩一点一滴的带动下,他与社员们一道抱团发展,通过产品统一外运销售,很快尝到种植食用菌的甜头,如今增收致富的信心越来越足。

  “今年纯利润的话应该在30万左右,但有可能,如果说是后面的价格还比较好的话,有可能会得30多万纯利润。”正盘算着如何增加菌棚的苏正金给记者算了一下他的收入账。

  从2016年发展至今,安龙县食用菌企业从1家发展到19家,品种从单一的香菇发展到羊肚菌、竹荪等10余个品种,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发展到48家,大棚从407个发展到10238个,种植面积从200亩发展到1.7万亩,由一年一季种植发展到一年两季种植,产量从500吨发展到11万吨,产值超10亿元,产品主要销往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国内市场和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带动贫困户14541户64949人,其中入棚种植1200户4404人,入棚入企务工4500人次,产业分红14541户64949人。全县食用菌生产从菌材林建设、食用菌育种、菌棒加工、菌棚种植、深加工、废弃菌棒处理等环节初步形成了食用菌产业体系。

  目前,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了安龙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个有效载体,为安龙县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安龙县也将继续打好生态牌,让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产业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来源:多彩贵州网 记者 金凤)

推荐阅读
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2020-10-29
黔西南日报   2020-10-30
黔西南人才市场  2020-11-03
中共安龙县委组织部  2020-10-28
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2020-11-22
兴义市人民政府网  2020-11-23
义龙新区新闻中心  2020-11-05
中共晴隆县委组织部  2020-10-28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有限公司 中铁一局盘兴铁路项目部  2020-10-31
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