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州直

我州“六抓”推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 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2024年01月05日 08:29:33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易翔

  我州“六抓”推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

  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去年,我州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深入推进“新市民计划”,创建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推动了各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抓增收。将促进搬迁群众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开展好三年增收行动,盯紧看牢搬迁群众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2023年全州易地搬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703元,增速17.68%,比全州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高0.81个百分点。

  抓服务。包括教育服务、医疗服务、文化服务、管理服务等方面。新建、改扩建学校131所,医疗卫生机构74所,向安置区配备教师8200多名,配备专业医务人员400多名。创新实施“十个一”工程,配套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综治中心、警务室、儿童活动中心、综合便利超市等机构,进一步提升安置区管理服务水平。

  抓就业。包括产业配套、就业监测、劳务输出、创业扶持、就业援助、就业保障等方面。用好衔接资金在安置区周边建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家庭单元式作坊、弹性工作岗位企业,不断提升安置区就近就地就业承载能力。定期进行就业信息摸底,做好就业推荐和技能培训。通过开通返岗直通车、点对点输出、东西部劳务协作等方式稳岗就业。鼓励搬迁大学毕业生创业和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办企业,并给予支持。开发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就业困难的劳动力。现已稳定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同时,由政府向保险公司购买“就业险”,现已理赔1200多万元、涉及5300多名搬迁群众。

  抓融入。包括探索实施“新市民”居住证制度、“农低保”转“城低保”制度、“安居险”制度、教育医疗“编随人走”制度等方面。目前,除已自愿办理户籍转移的10万人外,其余搬迁群众均已办理了新市民居住证。已实现“农低保”转“城低保”5万多人。“安居险”已有1500多人获得理赔1000多万元。从迁出地划转教师编制690多名到安置地,落实医务人员400多名。

  抓治理。包括党建引领、群防群治、纠纷调处、法律保障、感恩教育、监测预警等工作。全州新成立街道15个、社区77个,建立党总支21个、党支部102个,安置区党组织已经全覆盖。同时,组建81个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选派200余名优秀干部常驻安置社区。配建警务室36个,建立群防群治组织97个,构建微警务群300多个,配备楼栋长1700多个。配套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数据监测与预警管理大数据平台体系,将安置区基本公共服务配套、搬迁群众居住、就业、就学、就医等7个方面、34项内容纳入监测预警范围。自平台建成以来,处理搬迁群众利益诉求6000余件。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易翔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精彩图片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我州“六抓”推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 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黔西南日报   | 2024年01月05日 08:29:33 | 易翔

  我州“六抓”推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

  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去年,我州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深入推进“新市民计划”,创建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推动了各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抓增收。将促进搬迁群众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开展好三年增收行动,盯紧看牢搬迁群众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2023年全州易地搬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703元,增速17.68%,比全州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高0.81个百分点。

  抓服务。包括教育服务、医疗服务、文化服务、管理服务等方面。新建、改扩建学校131所,医疗卫生机构74所,向安置区配备教师8200多名,配备专业医务人员400多名。创新实施“十个一”工程,配套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综治中心、警务室、儿童活动中心、综合便利超市等机构,进一步提升安置区管理服务水平。

  抓就业。包括产业配套、就业监测、劳务输出、创业扶持、就业援助、就业保障等方面。用好衔接资金在安置区周边建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家庭单元式作坊、弹性工作岗位企业,不断提升安置区就近就地就业承载能力。定期进行就业信息摸底,做好就业推荐和技能培训。通过开通返岗直通车、点对点输出、东西部劳务协作等方式稳岗就业。鼓励搬迁大学毕业生创业和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办企业,并给予支持。开发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就业困难的劳动力。现已稳定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同时,由政府向保险公司购买“就业险”,现已理赔1200多万元、涉及5300多名搬迁群众。

  抓融入。包括探索实施“新市民”居住证制度、“农低保”转“城低保”制度、“安居险”制度、教育医疗“编随人走”制度等方面。目前,除已自愿办理户籍转移的10万人外,其余搬迁群众均已办理了新市民居住证。已实现“农低保”转“城低保”5万多人。“安居险”已有1500多人获得理赔1000多万元。从迁出地划转教师编制690多名到安置地,落实医务人员400多名。

  抓治理。包括党建引领、群防群治、纠纷调处、法律保障、感恩教育、监测预警等工作。全州新成立街道15个、社区77个,建立党总支21个、党支部102个,安置区党组织已经全覆盖。同时,组建81个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选派200余名优秀干部常驻安置社区。配建警务室36个,建立群防群治组织97个,构建微警务群300多个,配备楼栋长1700多个。配套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数据监测与预警管理大数据平台体系,将安置区基本公共服务配套、搬迁群众居住、就业、就学、就医等7个方面、34项内容纳入监测预警范围。自平台建成以来,处理搬迁群众利益诉求6000余件。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易翔

推荐阅读
兴仁市人民法院  2023-12-08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2023-12-12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2023-12-13
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2023-12-14
亮点黔西南  2023-12-13
贵旅  2023-12-13
亮点黔西南  2023-12-13
兴仁市人民政府网  2023-12-16
亮点黔西南  2023-12-15
黔西南日报    202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