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菜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的“餐桌宠儿”
脆嫩爽滑 回味甘甜
——“贵州菜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的“餐桌宠儿”
寒冬腊月,南方大部分地区的蔬菜生产进入淡季,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地处北纬25度黄金气候生态带的黔西南州,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种植出一茬又一茬的“贵州菜心”,因其脆嫩爽滑、回味甘甜、香味浓郁的口感,从山间田地“坐”上了“直通车”,一路穿越重重山脉、跨越千里征程,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的“餐桌宠儿”。
一
1月5日,行走在兴义市万屯镇阿红村干海子菜心种植基地,一垄垄鲜嫩翠绿的尖叶菜心青翠欲滴、长势喜人。田间地头,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忙着收割、分拣、称重、装车,处处洋溢着红红火火的丰收景象。
“今年的菜心,又鲜又嫩,口感绝对一流。”阿红村村民黄元秀熟练地用纱布将采摘好的尖叶菜心遮掩好之后,拧开随身携带的水壶,仰头喝了一大口,笑声格外爽朗:“以前,我们种植传统农作物,生活相对拮据。自从村里发展菜心种植产业以来,我们的收入就翻了好几番,家庭开支也变得更加宽裕了!”
“干海子基地的菜心,叶片翠绿、茎秆脆嫩、口感清甜,每一颗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兴义市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推广股工作人员王廿一边向几名刚刚参加采摘菜心的群众讲解收割要领和技巧,一边与记者分享着内心的喜悦:“看到我们第一批采收的菜心能够走出大山,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北上广地区的‘抢手货’,我们就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
“贵州菜心”品牌是黔西南州“兴兴安册望”产业带重点打造的蔬菜品牌之一。今年,兴义市借助这一品牌优势,科学规划种植规模、品种和茬口,持续加强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打造“产—供—销”一体化蔬菜产业链条,确保了优质“贵州菜心”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成功端上了粤港澳大湾区餐桌。
二
冬季,正是蔬菜丰收的大好时节。
1月8日,记者慕名走进安龙县春潭街道阳方社区蔬菜种植基地,连片的尖叶菜心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宛若一株株翠绿的宝石镶嵌在田间。几名采收工人正忙着采摘、分拣,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赶时间加紧采摘,主要是确保4200亩蔬菜增产又增收。”该基地工人潘登美乐呵呵地介绍:“我们阳方社区蔬菜基地种植的菜心,每季可以采收三茬,每茬亩产约1250公斤,每年总用工人次在48000人(次)左右,截至2024年年底,已发放务工工资480多万元,极大地带动了周边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贵州菜心’之所以受到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的青睐,主要得益于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州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毛启昌坦言,“黔西南州作为‘贵州菜心’的主要产地,通过实施‘产—供—销’一体化蔬菜产业建设,确保了菜心的品质上乘。而‘兴兴安册望’产业带种植出来的增城菜心、迟菜心、尖叶菜心等品种,都以其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深受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消费者的喜爱。”
三
“‘贵州菜心’脆嫩爽滑,回味甘甜,香味浓郁,真是让人吃了还想吃。”
“‘贵州菜心’的品质真的非常好,每次吃都能感受到它的新鲜和纯净。”
“‘贵州菜心’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是我们家庭餐桌上的常客。”
……
这些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的真实反馈,无疑是对“贵州菜心”优质品质的最好证明。
在粤港澳大湾区高端餐厅和酒楼,厨师们将“贵州菜心”与各种食材巧妙搭配,烹饪出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佳肴。这些菜肴不仅满足了食客们的味蕾需求,还展现了“贵州菜心”的多样性和可塑性。
除了餐厅和酒楼,“贵州菜心”还走进了大湾区市民的日常生活。在超市和农贸市场,市民们可以轻松地购买到新鲜的“贵州菜心”。他们或将其清炒、或炖汤、或凉拌,用各种方式烹饪出美味可口的佳肴。每当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这些菜肴时,那份来自黔西南州的醇香便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回味无穷。
“‘贵州菜心’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热销,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餐桌,更为黔西南州的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通过种植菜心,许多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产业发展模式,让‘贵州菜心’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连接两地情谊的桥梁。”州农技推广中心农艺师丁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据了解,自黔西南州与惠州开展东西部协作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黔西南州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全力打造“兴兴安册望”菜心产业带,有序推动了菜心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黔西南州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70万亩以上,其中菜心种植面积达到了5.51万亩,累计产量5.52万吨,累计产值达3.3亿元,98%以上的菜心皆销往粤港澳大湾区等市场,为全州蔬菜产业构建起了一条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韦欢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