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民族文化

单靠教材活?校园书店说“不”

2019年10月18日 08:50:41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路艳霞 王海

  原标题:单靠教材活?校园书店说“不”

  ▲北京语言大学梧桐书坊。

  京师品阅书店。

  教育部今年出台支持高校校园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加强校园实体书店的建设规划和扶持力度。那么,校园书店日子究竟过得怎么样?记者近日走访了本市多家校园书店,发现校园书店生存状况参差不齐,有的固守传统,有的寻求突破,但无论怎样,校园书店的转型期已经到来。

  靠教材生存,单一模式不好过

  教材几十年来都是校园书店的生命线,但这棵救命稻草如今越来越难以抓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校园书店是在图书馆内,但书店的黄金位置早已让位给配镜专柜、手机修理专柜,还有为学生们办理电话卡的四张桌子。

  书店没有挂牌,在一层最里面,占据大约15个书架。书店负责人说,地质大学有本科生12000人左右,学生人数本身就不多,而且买书的学生比从前少,书店生存并不容易。他说,这家校园书店已有20年历史,是学校的三产单位,“原本书店面积有100多平方米,这些年陆续缩小面积,现在营业面积只有20多平方米。”

  “我们这些书太独特,也太小众,发行3000册恨不得卖5年。”这位负责人说。而另据记者从学生中了解的情况,如今一套教材一般为两三百元,贵的大约要500元,一些学生并没有选择购买新书,而是采取复印或从学校跳蚤市场淘旧书等方式,为自己省下购书费。一位学生说:“曾经有一个班31人,就买了一套教材,其余30套都是复印的,当时我直接看傻了眼。”据调查,学生们之所以有如此选择,一是因为不少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或与专业没有任何关系,二是图书价格并不便宜。

  明德书店(北京科技大学店)同样也是以单一教材售卖为主,店面面积30多平方米。书店负责人说,因为不少学生爱买旧教材,只有到换教材、出新版的时候,图书销量才会有较大提升。而且,教材销售还与行业发展态势息息相关,这几年冶炼、钢铁行业有些衰落,这类教材就不好卖。正是中午休息时间,生物化学系的王同学以156元买下3本教材,他说,这些教材如果从跳蚤市场买,也就二三十元。他还透露,现在老师上课都用PPT,这是教材的精华所在,对于备考而言,拷PPT比看教材更有帮助,因此学生们对教材的依赖已不如从前。

  变身交流平台,书店有亲和力

  学院路、成府路一带的大学校园书店大都是比较传统的样貌,但也有书店呈异军突起之势,开始了转型之路。

  梧桐书坊位于北京语言大学校园内,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经营,场地由学校免费提供。占地300平方米,内里还藏着传统文化体验中心,书香、茶香四溢,让这家校园书店有着美好的景致。梧桐书坊图书摆放堪比专业书店,整齐美观。图书分类也颇有特色,如青少年汉语、儿童汉语、出国考试、双语图书、中国文学等,店内会售卖文创产品,甚至还有运动服、帽子等。

  中午时分,来自泰国的安丽雅正在仔细翻看手里的书,她来中国已有大半年,“这里有很多教材,王府井书店比这个书店大得多,但未必能找到我需要的书。”北京语言大学教师王秀红经常来书店转转,“很多前沿学术著作出得特别快。”她直言,对于紧急需要的图书会在书店购买,而对非一时之需的图书也会看好了,在网上购买。

  与书店相连的是一个文化体验中心,茶具、茶叶在多宝格里静待赏识者,中式桌椅前坐着安静品茶的老外。21岁的加拿大留学生李云奇是这里的熟客,他端起茶碗说:“这是白茶,有股香水的味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100平方米的空间会有茶道、茶艺体验,未来还会教授古筝、书法。别看空间不大,但已迎来过沙特亲王、阿联酋王室成员、欧盟官员等贵客,而更多的是李云奇这样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留学生。

  对接大众,校园书店范本来了

  “地下室的那家书店去年底就关了!”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赵佳琪说。她说的这家书店,原本位于学1楼的地下室。

  对入学不久的北京师范大学新生而言,校园书店或许还是个模糊存在,但还是有人在校园东门率先发现了京师品阅书店。中文系新生金同学眼睛里藏着惊喜,“图书馆比较沉闷,这里比较有情调。图书馆的书比较学术,这里的书比较文艺。”一位物理专业的女孩正在一撇一捺地写着毛笔字,“入学有各种事要办,心里觉得浮躁,一进书店完全静下来了。”统计专业的五位新生更是集体结伴来买代数书,为新学年做准备。

  京师品阅书店半年前装修完毕,它曾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的传统面目存在了30多年,但自从书店变美变大后,客流量一下多了好几倍,学生、附近居民、远道而来的读者共享校园书店的场景,特别令人感动。在这家书店,大众图书与专业图书、校园书店功能与大众书店功能正实现无缝连接。

  进入书店有探秘的乐趣,最先看到的是大众图书厅,市面上最流行的文学、社科、历史、科学类图书都能在此寻得,插在玻璃瓶里的鲜花、摊在桌上翻开的精美画册、临窗设置的桌椅似乎都在表明,这是一家友好、艺术的书店。再往里走,会发现一个独立的儿童阅读区域,孩子们在此静心阅读。再往深处走,还有教育图书厅、教材教辅厅、活动厅。每个厅风格不同,定位迥异。

  京师品阅经理高霞说,书店现有面积400多平方米,有100平方米的空间原本是库房改造而来,“我们图书的陈列打破了专业与非专业的界限。教育图书厅既有学前教育、家庭教育图书,也有教师教育图书,而教材大厅则涵盖义务教育阶段的用书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教材。”接下来,书店将和院系做一些联动,比如依托文学院做读书活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提供产品展示售卖空间等。

  高霞和她同事们的探索并不孤独,外研书店、明德书店(人大店)这样的校园书店已经改写了校园书店的旧模样,它们也是校园书店的希望所在。(文/路艳霞 王海欣摄)

声明:转载此文的目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ldqxnw@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单靠教材活?校园书店说“不”

北京日报 | 2019年10月18日 08:50:41 | 路艳霞 王海

  原标题:单靠教材活?校园书店说“不”

  ▲北京语言大学梧桐书坊。

  京师品阅书店。

  教育部今年出台支持高校校园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加强校园实体书店的建设规划和扶持力度。那么,校园书店日子究竟过得怎么样?记者近日走访了本市多家校园书店,发现校园书店生存状况参差不齐,有的固守传统,有的寻求突破,但无论怎样,校园书店的转型期已经到来。

  靠教材生存,单一模式不好过

  教材几十年来都是校园书店的生命线,但这棵救命稻草如今越来越难以抓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校园书店是在图书馆内,但书店的黄金位置早已让位给配镜专柜、手机修理专柜,还有为学生们办理电话卡的四张桌子。

  书店没有挂牌,在一层最里面,占据大约15个书架。书店负责人说,地质大学有本科生12000人左右,学生人数本身就不多,而且买书的学生比从前少,书店生存并不容易。他说,这家校园书店已有20年历史,是学校的三产单位,“原本书店面积有100多平方米,这些年陆续缩小面积,现在营业面积只有20多平方米。”

  “我们这些书太独特,也太小众,发行3000册恨不得卖5年。”这位负责人说。而另据记者从学生中了解的情况,如今一套教材一般为两三百元,贵的大约要500元,一些学生并没有选择购买新书,而是采取复印或从学校跳蚤市场淘旧书等方式,为自己省下购书费。一位学生说:“曾经有一个班31人,就买了一套教材,其余30套都是复印的,当时我直接看傻了眼。”据调查,学生们之所以有如此选择,一是因为不少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或与专业没有任何关系,二是图书价格并不便宜。

  明德书店(北京科技大学店)同样也是以单一教材售卖为主,店面面积30多平方米。书店负责人说,因为不少学生爱买旧教材,只有到换教材、出新版的时候,图书销量才会有较大提升。而且,教材销售还与行业发展态势息息相关,这几年冶炼、钢铁行业有些衰落,这类教材就不好卖。正是中午休息时间,生物化学系的王同学以156元买下3本教材,他说,这些教材如果从跳蚤市场买,也就二三十元。他还透露,现在老师上课都用PPT,这是教材的精华所在,对于备考而言,拷PPT比看教材更有帮助,因此学生们对教材的依赖已不如从前。

  变身交流平台,书店有亲和力

  学院路、成府路一带的大学校园书店大都是比较传统的样貌,但也有书店呈异军突起之势,开始了转型之路。

  梧桐书坊位于北京语言大学校园内,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经营,场地由学校免费提供。占地300平方米,内里还藏着传统文化体验中心,书香、茶香四溢,让这家校园书店有着美好的景致。梧桐书坊图书摆放堪比专业书店,整齐美观。图书分类也颇有特色,如青少年汉语、儿童汉语、出国考试、双语图书、中国文学等,店内会售卖文创产品,甚至还有运动服、帽子等。

  中午时分,来自泰国的安丽雅正在仔细翻看手里的书,她来中国已有大半年,“这里有很多教材,王府井书店比这个书店大得多,但未必能找到我需要的书。”北京语言大学教师王秀红经常来书店转转,“很多前沿学术著作出得特别快。”她直言,对于紧急需要的图书会在书店购买,而对非一时之需的图书也会看好了,在网上购买。

  与书店相连的是一个文化体验中心,茶具、茶叶在多宝格里静待赏识者,中式桌椅前坐着安静品茶的老外。21岁的加拿大留学生李云奇是这里的熟客,他端起茶碗说:“这是白茶,有股香水的味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100平方米的空间会有茶道、茶艺体验,未来还会教授古筝、书法。别看空间不大,但已迎来过沙特亲王、阿联酋王室成员、欧盟官员等贵客,而更多的是李云奇这样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留学生。

  对接大众,校园书店范本来了

  “地下室的那家书店去年底就关了!”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赵佳琪说。她说的这家书店,原本位于学1楼的地下室。

  对入学不久的北京师范大学新生而言,校园书店或许还是个模糊存在,但还是有人在校园东门率先发现了京师品阅书店。中文系新生金同学眼睛里藏着惊喜,“图书馆比较沉闷,这里比较有情调。图书馆的书比较学术,这里的书比较文艺。”一位物理专业的女孩正在一撇一捺地写着毛笔字,“入学有各种事要办,心里觉得浮躁,一进书店完全静下来了。”统计专业的五位新生更是集体结伴来买代数书,为新学年做准备。

  京师品阅书店半年前装修完毕,它曾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的传统面目存在了30多年,但自从书店变美变大后,客流量一下多了好几倍,学生、附近居民、远道而来的读者共享校园书店的场景,特别令人感动。在这家书店,大众图书与专业图书、校园书店功能与大众书店功能正实现无缝连接。

  进入书店有探秘的乐趣,最先看到的是大众图书厅,市面上最流行的文学、社科、历史、科学类图书都能在此寻得,插在玻璃瓶里的鲜花、摊在桌上翻开的精美画册、临窗设置的桌椅似乎都在表明,这是一家友好、艺术的书店。再往里走,会发现一个独立的儿童阅读区域,孩子们在此静心阅读。再往深处走,还有教育图书厅、教材教辅厅、活动厅。每个厅风格不同,定位迥异。

  京师品阅经理高霞说,书店现有面积400多平方米,有100平方米的空间原本是库房改造而来,“我们图书的陈列打破了专业与非专业的界限。教育图书厅既有学前教育、家庭教育图书,也有教师教育图书,而教材大厅则涵盖义务教育阶段的用书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教材。”接下来,书店将和院系做一些联动,比如依托文学院做读书活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提供产品展示售卖空间等。

  高霞和她同事们的探索并不孤独,外研书店、明德书店(人大店)这样的校园书店已经改写了校园书店的旧模样,它们也是校园书店的希望所在。(文/路艳霞 王海欣摄)

声明:转载此文的目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ldqxnw@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

推荐阅读
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2020-10-29
黔西南日报   2020-10-30
黔西南人才市场  2020-11-03
中共安龙县委组织部  2020-10-28
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2020-11-22
兴义市人民政府网  2020-11-23
义龙新区新闻中心  2020-11-05
中共晴隆县委组织部  2020-10-28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有限公司 中铁一局盘兴铁路项目部  2020-10-31
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