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不见经传到网红打卡地 看兴义乌沙镇的蜕变
冬日暖阳照耀着兴义市西北部的乌沙镇,这个有贵州“西大门”之称的地方冬景姗姗来迟,路边的绿植还青着,成片的多肉自成一幅风景画,传统的陶器与时尚的新村巧妙混搭、妙趣横生,昔日的小乡镇已然成为网红打卡地。
彩窑艺术村园区入口
游客崔斌从网上看到彩窑艺术村相关信息后,趁着周末时间专程来“打卡”,他举起手机拍下美丽画面,定格这里的迷人田园风光,感觉不虚此行:“这里别有一番味道,非常适合和家人来玩,除了悠闲清新的环境,还为小朋友提供了自己动手制作陶艺的空间,周末还会推出亲子活动……”
户外景观区
“我们主要经营项目有黔龙古镇和彩窑艺术村,以'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探索新路径,希望能把周边的经济带动起来,促进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兴义市黔龙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园区经理韦安江告诉记者,彩窑艺术村采取多业态融合、多元素导入的方式,打造寓教于乐、场景独特、体验丰富的休闲旅游板块,公司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旅游业带动花卉产业,主要经营花卉生产销售、多肉仙人掌生产销售、园艺景观设计、陶艺体验销售、农业观光采摘、亲子团体游等业务。
园区亲子活动
村民徐国云在制陶车间内正在手脚麻利的制作陶罐,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万万没想到自己在家门口就业致富,我为村里制作种植多肉的陶罐,同时教会年轻人制陶,把老手艺传承下去,也实现了稳定的就业。”
多肉植物销售
不只是徐国云,很多村民实现了稳定就业,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通过持续不断的投入与创新,三年来,园区连栋大棚建设5000㎡,功能建筑面积1600㎡,多肉植株约10万株,苗木种植约5000株,吸引参观旅游人次约15万人,开展多肉种植技术培训12次,参与培训人员约1200人次,带动周边农户从事多肉生产经营156户。
户外露养多肉区
钢架大棚仙人掌基地
种植区向日葵
“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我们将扩建5000平方米多肉植物种苗培育基地,积极引进多肉种植大户到窑上村指导多肉种植,并积极推进制陶技术非遗申请。”兴义市乌沙镇窑上村党总支书记张华表示。
近年来,乌沙镇依托本地独有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赢得了游客的青睐。接下来,将把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推进乌沙镇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力量,不断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形成多元化产品供给,奋力将乌沙各村、社区打造成为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作者:杨雯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