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今天聊聊黔西南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勒尤和勒浪(十七)
布依族勒尤和勒浪
勒尤和勒浪,是布依族双簧气鸣乐器。它们形似唢呐、无碗、上置虫哨吹奏,音色明亮而甜美。可用于独奏或为歌唱伴奏,深受布依族人民的喜爱。流行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望谟、册亨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等地。
勒尤
勒尤,是布依语音译,布依语“勒”作名词为唢呐,作动词是追和选择之意。布依语“尤”是指情人。因而“勒尤”可直译为“选择(或寻找)情人的小唢呐”。民间也称其为小唢呐。由管身、簧哨、侵子和共鸣筒等部分组成,全长50厘米左右。管身木制,民间多采用泡桐木、花椒木或橄榄木制作,上细下粗、两端通透,呈锥形管状体,管长35 厘米左右,管身正面开有五或六个圆形按音孔,以五孔者较为常见。在管身上口插有一截用细竹管制成的侵子。簧哨采用虫哨,经过特殊处理后套于侵子上端。管身下端套有共鸣筒,筒体用一截竹管制成,筒长15厘米左右,其筒的上口内径应稍小于管尾外径。虫哨是用槐树、黄果树或橄榄树上的一种昆虫茧制成,剪去两头、取出虫蛹,经桐油浸泡,待收缩后取出晾干,稍加修剪即可使用。它与蚕茧质量不相上下,有着经久耐用、不易破裂变形和发音柔和等优点。有些地方制作勒尤时,还在管身上端套以一截废子弹壳做的铜箍,既防止管身开裂,外表又美观大方。
勒浪
勒浪,是布依语音译,布依语“勒”是指唢呐,“浪”是坐之意,可直译为“与情人同坐的小唢呐”。民间又称竹唢呐。在册亨县,人们还解释为汉语“飘游浪荡”的“浪”,从勒浪吹奏的内容和曲调看来,译作“飘游浪荡的小唢呐”更为贴切。勒浪是勒尤的一种变体,由簧哨、侵子和管身等部分组成,不设共鸣筒(图右),全长45厘米左右。管身不用木制,而使用一截竹管制成,管长40厘米左右,管身正面开有五或六孔,以五孔者居多。簧哨和侵子与勒尤的完全相同,也有的在管首部位套以金属箍。演奏时,管身竖置,两手扶管,左手食指、无名指按下两孔,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上三孔,口含簧哨,用循环换气法吹奏,通过平吹和超吹,音域a―a2,有两个八度。发音清脆(尤其勒浪)而甜美,比唢呐柔和,类似西洋乐器双簧管的音色,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演奏技巧比较丰富,使吹奏的曲调圆润流畅、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主要用于单独演奏勒尤(或勒浪)调――布依族一种体裁独特的情歌。
布依族勒尤传承 毛天松 摄
勒尤和勒浪,在布依族世代相传,与青年们的恋爱、婚姻有著密切联系,是青年小伙子用来向自己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情的乐器,也常常作为定婚的信物赠给女方。勒尤和勒浪常于夜间在野外吹奏,可以吹出各种情话,以乐曲代替语言。勒尤(或勒浪)调委婉如歌、悠扬动听,除首尾稍有规律外,主要旋律常不受任何拘束地即兴发挥,同一曲调,每次吹奏都会有很大变化。经过长期的流传,每首乐曲都有具体的内容和一定的含意。有一首勒浪调的意思是说:溪边泉水出岩脚,哥哥时常想著唱,金瓶打来哥不爱,单等情妹送给哥,银壶打来哥不爱,情妹手捧甜心窝,一心等妹来捧水,哪知情妹哄哥哥。多么甜润的乐曲,多么美好的含义,青年们听了怎会不沉浸在幸福的爱情生活之中。据说,这种勒尤(或勒浪)调,有几十曲之多。后来,随着简练而有寓意的歌词逐渐产生,就发展成为独具风采的布依情歌,演唱时颇富特色,由于歌词简练,有些无词的音调,还用模仿勒尤或勒浪的音响来表现,很为别致。
关于布依族勒尤传承,布依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远古时候,洪水滔天,淹没了世上所有的人畜。只剩下一对兄妹,兄叫木育,妹叫木燕,他们是被父母装在葫芦里才幸免一死的。洪水退去后,兄妹二人相依为命,常因思念逝去的父母和乡亲而心情抑郁。有一天,木育无聊中在火塘边用火,筷子通穿了一根桐子木,正巧这时又由墙缝中传来动听的蝉鸣声,他受到启发,便在桐木杆上开了几个孔,想吹出蝉鸣来解除苦闷,可怎么吹都不像。他打开墙壁,蝉已离去,只留下一只蝉壳,于是木育便把蝉壳装在桐木上吹起来,居然发出蝉的优美歌声,他尽情地抒发思念之情。从此,布依族有了古老的民间乐器——勒尤。木育和木燕(有的史料称瓦莱和瓦媛),是布依族古代神话中的人物,是传说中布依人的祖先。可见勒尤创制年代的久远。
黔西南的贞丰、望谟、册亨和黔南的罗甸等地,在北盘江畔的布依族村寨,每当月明星稀的夜晚,就会听到由勒尤或勒浪吹出的悠扬而甜美的曲调。这娓娓动听的乐声,就像小溪的水,在山间潺潺流淌,那富有布依族乡土气息的音调,像一首首优美的抒情诗,把初到这里的游人带入梦幻般的仙境,使人陶醉,令人赞美。流传较广的传统乐曲有《我还没有成家》《想你呀,想你!》《夜半三更喊妹醒》《妹妹啊,你不要哄我!》《吹起勒尤喊妹来》《勾妹调》和《漂游调》等。
兴义市的布依族勒尤
布依族勒尤是流传在兴义的巴结、则戎、下五屯、顶效,安龙县的马鞍营和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简嘎乡、六马乡、良田乡、沙子乡,并辐射到望谟、贞丰等周边布依族聚居地的一种木制双簧直吹乐器。“勒尤”系布依语译音,意译为“对情人发出信号的小喇叭”或“唤醒情人的小喇叭”。其发音清脆甜美,曲调圆润流畅、优美动听。
勒尤演奏的历史最早可追溯于布依土戏产生后,据《布依族简史》记载:“在清乾隆年间(公元 1739—1795)普安州判(今兴义)的巴结,开始编演布依戏。”勒尤被运用于布依戏乐曲中,它在布依戏中最能表达旦角、小生复杂的内心情感和潇洒浪漫的性格。后来,在不少布依族八音坐唱乐班中,也加入了勒尤这种乐器。勒尤为竹(木)制双簧直吹器乐,结构由共鸣筒、管身、箍子、芯子、虫哨五个部分组成。开五或六孔,音域一个八度,五声音阶排列,羽调式。可用于独奏或为歌唱伴奏。演奏时,管身竖置,两手扶管,左手食指按第六孔,中指按第五孔,无名指按第四孔,右手食指按第三孔,中指按第二孔,无名指按第一孔,口含虫哨,用循环换气法吹奏,通过平吹和超吹,音域a—a1,有一个八度。“勒尤”用于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中,常被作为定情信物。在路途、田间、山野,由男性青年吹奏,或自娱自乐,或消愁解闷,或表达对情人的思念和追求,或用以呼唤情人,女性以木叶回应,被布依族称为“情人的小喇叭”。后逐渐演变增加到布依族集会、节庆活动及布依民族文化活动中。其乐曲委婉抒情,柔美缠绵,最富有田园风味与民族情调。勒尤演奏的曲调可配上歌词演唱,取名“勒尤调”。其曲调常以“思念调”、“喊妹调”、“浪哨调”冠名。勒尤的乐曲,除首尾稍有规律外,吹奏者往往只根据一个固定的核心乐句或动机自由发挥,同一曲调,每次吹奏都会有很大变化。
勒尤分大、中、小三种型号。大号:管身长 40cm,音域一个八度、5 声音阶、羽调式,音色低沉、浑厚、饱满,用于叙事性,适于中老年吹奏。中号:管身长 21cm,音色明亮、抒情、委婉动听,富有田园风情。小号:管身长18cm,孔距根据管身不定。音色明亮、高亢,富有穿透力。
依族勒尤由前人传与后人,上辈传与下辈,父传子,并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
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音坐唱乐器勒尤制作传承人——贵州兴义:吴天平,图为他制作牛角胡 张林森2015年3月23日摄于兴义则戎
勒尤是盘江流域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民族乐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作为布依族专用于表达感情的工具,在表达民族情感的音乐中,极具个性。它制作工艺特别,音色独特,优美、明亮、缠绵,常与木叶相呼应。吹奏者只根据一个固定的核心乐句或动机自由发挥。实际上可视为相对固定的即兴曲。布依族没有文字,对勒尤的制作、吹奏技法等均没有文字记载,民间乐师都是采用口传心授的教授方法,因此,这种古老的民族乐器,仅在“布依八音”队员中有少部分人使用。
贞丰县的布依族勒尤
贞丰布依族民间乐器勒尤,又称虫哨,流传于贞丰县白层镇、鲁贡镇北盘江沿岸的布依族村寨,是一种木制的双簧直吹乐器。管身长约40厘米,管身上开有六个大小一致的发音孔,通常可发出八个音。它主要用于独奏,也有与唢呐、箫等乐器合奏等形式。因它作伴奏而命名的歌种,称为勒尤调。
勒尤原称“勒悠”,古代(主要是元、明、清时期)布依族民间传说是一个叫“勒甲”(布依语:寡崽)的后生哥不堪布苏(土司)折磨,忍着饥寒逃亡开荒,在“三月三”思念被布苏折磨死去的父母时,对着桐木树上悠悠鸣叫的蝉倾诉:“想起想起哭一场啊/活路有做饭无尝/三天不得半碗米嘛/性命吊起想爹娘”他在苦蝉“忧一知了,知了。”的安慰声中得到启迪,于是就用刮得又光又滑不忍心用来烧火取暖的一根空心桐木斗在嘴上,试着吹出蝉的“悠——”声来,可怎么吹也不像。蝉为其所动,飞堵在空心桐木的一端,化成了哨嘴,勒甲就用火筷子在空心桐木上捅了几个洞,又吹起来。这一吹,空心桐木竟然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调调,那么婉转,那么悠扬!从此以后,这支堵着蝉虫的空心桐木成了勒甲最心爱的伴侣,也是他倾诉衷肠,消愁解闷最好的寄托。
由于这件乐器像唢呐一样的吹奏,且又用蝉儿做虫哨,发出蝉虫悠悠的歌声,所以,大家就叫它“勒悠”。后来,它又逐渐成了布依后生们谈情说爱的媒介,因而也叫“勒尤”或“勒友”、(勒尤:布依语,即邀朋友)。
勒尤音色明亮清脆,浑厚甜美。乐曲大多偏于低回、哀怨,风味独特,有着相对固定的内容,表达情感专一。布依男子常用它来表达与情人的相识、盘问、爱慕、惜别、思念、失恋、猜疑等内心情感。勒尤吹奏主要采用自然唤气法和循环唤气法。运用指法技巧,可发出颤音、奇音、筒音、历音和巴音等,加之虫哨双簧共振的音响,勒尤音色更为独特,它一管多音,音域宽广,旋律平稳;曲调悠尤婉转,浪漫豪放。
勒尤的制作无任何测量工具,主要靠布依族长期的审美经验制作而成,勒尤的制作工艺、吹奏技艺是通过“口传心授”的传承方法,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的。如鲁贡暗老村黄如专家历代谱系为:第一代:黄金平;第二代:黄吉选;第三代:黄如专;第四代:黄玉伦。
勒尤,是布依族人民在北盘江流域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中通过集体智慧独创的民族民间代表性乐器,“但入布依村寨,即能闻勒尤声” 传达的是吹奏者的情感体验,凝结着布依族人民在历史变迁中对自然的亲近,对压迫的反抗,对劳动的创造、对生活的追求等情感元素和生存态度,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
2008年6月7日,贵州省贞丰县、兴义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申报的布依族勒尤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Ⅱ-130。
来源:黔西南宣传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