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头版这样报道黔西南
9月10日,《光明日报》头版【喜迎二十大】专栏《贵州:踔厉奋发绘就优美画卷》用大量篇幅报道黔西南州旅游业恢复、促就业稳岗位保民生。
原文如下:
近期,贵州省委省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省各地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农业生产丰收在望、民生就业齐抓共保、重点项目加班加点、重点企业开足马力,做到了“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全省上下踔厉奋发,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8月15日,横跨乌江的又一座特大桥主体合龙。“吊装和焊接一次性成功!这是我们给党的二十大最好献礼!”中交一公司集团德余高速六标工区主任毛李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们承建的这座大桥是世界上最大跨径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不仅大桥创了世界纪录,而且有了全面恢复通航的乌江‘黄金水道’,水运大型构件、施工成本和碳排放也都创造了最低的新纪录。”
这边大桥合龙,那边高铁铺轨。8月26日,随着一对500米长钢轨平稳地铺设在贵州都匀新安双线大桥上,贵南高铁开始全线铺轨。贵南高铁全长约482公里,预计2023年年底全线通车,通车后,沿线都安、环江等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将步入高铁时代,届时乘火车从贵阳到南宁将从现在的5个多小时缩短至2个小时以内。
万峰丛中,稻田金黄,林间小溪闪着银光,青瓦村寨传来布依山歌,一幅水墨画般的田园风景在黔西南州下纳灰村展开。
村子中心的大榕树下,来自广东的游客蒋琳给记者展示着她拍的照片:“多彩贵州名不虚传!你看这每一张照片的色彩就像后期制作过似的,太出片了!”
据了解,在刚刚过去的暑假,万峰林旅游产业恢复势头强劲。
下灰纳村党支部书记冯子荣说:“在丰收年里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我们坚信生活会一天比一天甜!”
入秋以来,遵义市大部分地区高温少雨,旱情持续蔓延,部分群众出现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短缺问题,大窝村同心组原饮水点枯竭,无法保障人畜用水。“抗旱保民生是头等大事,拖不起、等不起!”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大窝村监委会主任王福远说,村里先行垫资35000元,采购了管道及配件,同心组的村民自发加入运输材料和铺设管道的施工中,大家齐心协力,2.5公里的管道一天铺完!8月19日上午6点,同心组95户、400余名村民喝上了水。
“眼前这个蓝色‘大箱子’就是我们本次展出的代表产品——第一代10千瓦永磁动能清洁能源发电系统!”8月30日,在六盘水工业产品产销对接会上,贵州永磁动能电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肖本贤向客商介绍着自家产品。据了解,两天的对接会共签约项目151个,金额超过113亿元,涉及装备制造、新型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轻工业等产业。
“今年产销对接会,我们聚焦聚力产业链供应链,成果颇丰。目前,我们全市工信系统正全力以赴畅通供应链、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把喜迎二十大胜利召开落实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六盘水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局长沈建黔表示。
“我刚刚逛了一圈,对好几个岗位都比较感兴趣,工资都在5000元以上,有些岗位还优先聘用残疾人,我很感动。”9月1日,来参加黔西南州“周周招聘会”的梁女士虽然身有残疾,但也顺利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黔西南州聚焦稳就业和稳民生,启动了就业援助“暖心活动”和“周周招聘会”,在促进就业与服务企业之间架起劳务协作桥梁。他们坚持“外输、内拓两手抓”,围绕产业,开发更多就业岗位,持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落实就业创业各项政策,通过助企纾困、就业技能培训、就业跟踪服务等方式,基本实现了促就业、稳岗位、保民生。
来源:光明日报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